趙紅艷

【摘要】目的:探討循證護理對血透患者動靜脈內瘺狹窄的護理作用。方法:選擇在我院進行維持透析的4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采取常規護理和循證護理模式進行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在維持性靜脈內瘺使用過程中血流量達標率、血腫血栓等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血流量達標情況和血腫血栓的發生情況都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實行循證護理能夠適應對血透患者動靜脈內瘺狹窄的護理要求,提高了護理質量,取得了更好地透析效果。
【關鍵詞】循證護理 血液透析 動靜脈內瘺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2-0223-02
循證護理又稱實證護理,指的是護理工作要以護理能力、臨床經驗和患者的意愿為基礎,根據實際情況提出的護理要求和現有的實證之間進行結合,給與患者最優的護理措施。動靜脈內瘺是腎衰竭患者晚期時維持血液透析的常用血管通路,很容易發生內瘺有關并發癥,因此正確和全方位的護理工作對于維持動靜脈內瘺正常功能以及降低并發癥具有重要的價值。本研究中筆者將循證護理方法運用到血透患者的護理工作中,對血透患者動靜脈內瘺狹窄的護理做出了改進,取得了更好地透析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血液凈化科使用動靜脈內瘺進行血液透析的4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透析裝置為日本生產的DBB-27型號單人透析裝置,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4例,分別采取常規護理和循證護理。觀察組中男18例、女6例,年齡20-76歲,平均52歲;其中多囊腎3例、高血壓腎病6例、糖尿病腎病6例、狼瘡性腎病2例、慢性腎炎7例。對照組男20例、女4例,年齡42-79歲,平均53歲;其中慢性腎炎11例、高血壓腎病4例、糖尿病腎病4例、狼瘡性腎病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首先回顧24例觀察組動靜脈內瘺行血液透析患者的臨床資料,通過循證分析找出造成血透患者動靜脈內瘺狹窄,血流不暢的癥結,主要原因是:(1)患者自身血管管腔比較狹窄導致在內瘺手術中存在缺陷,本組案例中發生內瘺狹窄的患者中有5例是由該種原因造成的;(2)血液透析對同個部位的血管通過使用一些對血管產生長期刺激作用的藥物以及進行反復的操作,損害了血管內膜,時間過長后會產生瘀斑,導致血管變窄或被堵塞;(3)透析結束后包扎得太緊、包扎時間過長或止血方法不合適等都會引起動靜脈內瘺發生狹窄;(4)患者自身因為疾病或者是獨特的血流特點也可能形成血栓。本組中有6例患者因為低血壓引起血栓,從而導致內瘺狹窄。
醫護人員通過評估取得的資料,在結合患者和護理人員特點的基礎上對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以下護理措施,從而維持動靜脈內瘺的正常功能,保證透析效果。 (1)術后24小時內密切觀察傷口有無滲血、紅腫及血管搏動、肢體遠端血液循環情況,如出現手指發涼、疼痛、活動受限等為特征的血液供應障礙現象時,應警惕竊血綜合癥的發生;如傷口明顯滲血,可能會導致局部壓迫,引起內瘺閉塞,出現以上情況時應及時通知醫師;(2)指導患者在動靜脈內瘺手術后1-2周內進行功能鍛煉,促進瘺管和機體更快更好的配合。每天讓患者輕度活動手3-5次,每次15min;讓患者每天用術側手捏橡皮圈或橡皮球2-3次,每次3min-5min;使用血壓計或者止血帶對患者每天進行適度加壓3-5次,每次15min,擴張靜脈管腔,促進血液流動;(3)穿刺透析時要嚴格采用無菌操作,保持瘺管周圍及患者肢體的清潔,避免接觸水,防止發生感染。如果透析造成血腫,立即進行冷敷,降低血腫的血液流動速度,防止血腫繼續變大,24h后熱敷促進血液流動;(4)動靜脈內瘺運行良好時會感受到血管的震顫,聽到血管有規律的雜音,護理人員可以通過觀察該現象來確定動靜脈內瘺是否運行良好,如果出現問題要立即考慮是否發生血栓,造成動靜脈內瘺狹窄;(5)健康教育。術前向患者介紹手術的必要性、原理、過程、術中可能出現的意外和并發癥,讓患者對手術有正確的認識而采取積極配合的態度,并告知患者術前要保護好造瘺側肢體的血管,避免在該肢體進行抽血、輸液,切勿用準備造瘺的肢體提重物、測血壓、戴手表或過緊的首飾等事項。術后告知患者注意對內瘺術肢的保護,避免碰撞,防止受傷;內瘺術肢不可負重,睡眠時不可壓迫術肢,可將軟枕墊于術肢,促進靜脈血流,以減輕腫脹程度;內瘺僅限于透析用,不得用于取血或注射藥物;每日監測血壓,防止高血壓避免低血壓發生;避免術側肢體暴露于過熱或過冷的環境,衣袖寬松,包扎松緊適度;保持手術創面清潔干燥,預防感染;堅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透析前確保手臂清潔;禁止在造瘺側肢體量血壓、輸血、輸液等注意事項。指導患者進行合理的飲食和水分控制,多食用單聚、多聚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特別注意補充胡蘿卜素、避免脫水過多、低血糖等;指導患者掌握快速判斷內瘺發生阻塞的方法,即將非手術側手觸摸術側的靜脈處,若捫及震顫或聽到血管雜音,則提示通暢,每天檢查內瘺是否通暢2-3次。
1.3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13.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血栓血腫發生情況和血流量達標情況比較見下表
3討論
循證護理所有的護理措施都是以實證為基礎的,主要包含三個重要因素:(1)以該疾病以往的臨床經驗和護理工作經驗作為理論基礎;(2)結合患者和護理人員的實際情況,包括護理人員的臨床經驗和護理技能水平;(3)患者的需求。循證護理需要將研究結果與臨床知識、臨床經驗、患者實際情況、患者需求相結合,促進知識和經驗在實踐中的具體應用,并將其作為臨床護理決策的依據。傳統護理忽略了患者的需求以及護理工作對于護理人員技能和經驗的要求。
結果證明:將循證護理運用到動靜脈內瘺行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實踐中,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血流量達標情況和血腫血栓的發生情況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提高了患者的透析生活質量,取得了更好地透析效果,進一步提升了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
參考文獻:
[1]李林玉,許臘梅,梁秀娟.臨床護理路徑在血液透析患者靜脈留置雙腔管護理中的應用研究 [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7):768-769.
[2]楊荊遠, 馬春玲, 朱高峰. 循證護理在血液透析患者高位動靜脈內瘺中的應用 [J].中國血液凈化,2011,10(4):219-220.
[3]巍華英 . 血液透析病人血管通路的循證護理 [J].現代護理,2009,33(11):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