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慶
要了解許昌七中,首先要了解張兆利校長。因為許昌七中的發展史,就是張兆利校長的創業史;許昌七中的輝煌史,就是張兆利校長的奮斗史。
始建于2005年的許昌市第七中學前身為許昌市一中分校,作為一所年輕的學校,許昌市第七中學在校長張兆利為核心的新一屆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在創新中求發展,搶抓機遇、趁勢而上,以素質教育活動為載體,形成學校文化特色,在豐富學生文化生活的同時,極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激情,使素質教育之花開放在書香校園的每一寸土地上,一個全新的許昌七中呈現在了世人面前。
擁有情感,人皆敬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要想評論一個學校,先要評論他的校長。”張兆利校長始終用“做一個優秀的領跑者和服務者”要求自己:就是把工作做深、做細、做實,“行動至上”。他認為,學校的發展是靠做,而不是靠說。
正是由于張校長對教育工作的執著、實干,使得這位“領跑人”的辦學理念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心智在創新中得到展現、人生價值在實干中得到體現。也正是在他身體力行的帶動下,七中的發展創業之路寫滿了“實干”二字。
實干,背后透露的是他對教育的無比熱愛,對教育的拳拳情懷!
實干,也是許昌七中整個師資團隊的真實寫照。許昌七中的獨特之處,就是有一支非常敬業、非常有能力、非常有辦法的教育團隊。這也是張兆利校長引以為豪的地方。
愛,成為師德建設的主旋律。
師德的核心是愛生愛校,落腳點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學校采取了首席教師星級教師評選、教師末位淘汰、教師工資浮動等管理機制。評選條件不按資歷的高低、年齡的大小,而是根據教師在學生及家長中是否享有較高的威信、教學成績是否優秀、工作態度是否勤懇三個條件進行評選,對于評教成績位于最后3名的教師進行末位淘汰,促使每一位教師都能夠把學生成長與個人發展緊密地聯系起來,享受教書育人的快樂。
愛,成為育人的主旋律。
一方面張校長要求教師不能隨便批判學生,要用充滿愛的教育方式多去關注、鼓勵學生,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揚長補短進行表揚,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存在的重要性和幸福感;另一方面要求教師通過校信通、家長會、電話等和家長保持良好的交流與溝通,多了解學生的情況,采取適宜的教育方法讓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成長的快樂。
愛,成為實現中國夢的主旋律。
“空談誤教,實干興校”是新時期學校教育服務于師生的崇高作風。作為許昌七中的校長,張兆利認為每一個師生都有其獨特的優勢和潛力,都有其獨特的愿望和目標,并蘊藏著為之努力的主動性。學校的“教育夢”就是要立足自身,點燃廣大師生的這份激情、喚醒這種動力,讓師生享受成長的快樂、成功的幸福。
擁有智慧,人皆仰之
擁有情感,多一份對教育的執著和責任;擁有智慧,多一份對教育的感悟和睿智。
許昌七中的快速發展,雖然源于全體教師的“實干”,但更取決于學校“領跑者”的辦學思路和辦學理念。
許昌七中最大的特色就是“先成人,后成才”的辦學理念,自建校以來,學校始終秉承這一理念,以“師生為本,高效開放,尊重個性,全面發展”為發展思路,以“辦規范加特色學校,培養創新學生”為教學思想,堅持教學育人第一的原則,立志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讓每個教師都有創新的舞臺,讓每個家庭都有回報的快樂。
擁有智慧,更多表現在對教育教學改革的自信和從容。
教學改革方面,張兆利提出圍繞“高效”目標,探索出了“教退學進、互相探究”的教學模式。每節課40分鐘內,老師講課時間不能超過20分鐘,學生自主讀書、練習、小組討論、老師答疑、鞏固達標等時間,不能低于20分鐘,這是許昌七中對課堂結構的硬性要求,為的是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不僅“學會”,而且“會學”,變學生厭學為樂學,培養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對科學的探究精神。在此基礎上,許昌七中還開展了以下活動:一是每學期進行包括高效課堂理論、電子白板使用、名校高效課堂觀摩等方面的崗前培訓學習;二是組織本校祝曉倩、徐玉峰、魏新哲、郭琳等優秀教師上高效課堂展示課;三是積極參加市教育局組織的高效課堂比賽;四是不定期安排教師赴南陽、鄭州、焦作、山東等地觀摩學習。
傳授知識,啟迪智慧,潤澤生命。這才是對張兆利校長擁有智慧的詮釋!
擁有膽量,人皆贊之
擁有情感,多一份對教育的執著和責任;擁有膽量,就多一份對教育的公平和正能量。
張兆利校長不僅僅是河南省優秀教師、河南省教育廳學術帶頭人,還是許昌市十大優秀青年,許昌市政協委員、常委。作為許昌市政協委員,他不僅僅為學校發展揮灑人生,更為許昌市教育獻言獻策,身體力行地傳遞著教育發展的正能量。
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一視同仁,就是教師對學生要公平公正,因為教師才是教育公平公正的踐行者與實施者。這就要求學校廣大教師在實際教育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盡可能為每一名不同的個體提供適合其個性發展的教育資源。比如,要求教師對后進生多一點理解和尊重、多一點信任和支持、多一點表揚和鼓勵,堅持開展“周周清”活動,不但考查后進生每周的學習效果,而且幫助其查缺補漏。同時為了鼓勵學生努力學習、積極向上,學校每學期都要對品學兼優的學生發放獎學金,其數額和力度在全市中學中首屈一指。學校只有把育人做到公平公正,才能讓學生體會到幸福教育的真諦。
傳遞正能量,德育先行。好習慣使人受益終生,對青少年來說尤其重要。學校堅持把培養良好的習慣和高尚情操融入到教育學生“做中國人、做現代人、做文明人”的過程中,落實在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行為、每一個細節上。如通過邀請專家來校做德育報告會、開展主題班會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養成教育、感恩教育等,讓學生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加強自身修養,養成良好習慣,為孩子的幸福成長奠基。
三者皆備,人皆嘆之
張兆利校長不顧歲月蒹葭,始終不變對教育的執著,他用汗水、用信念、用執著,輕輕揮灑自己的教育人生。
在未來的發展中,張兆利校長滿懷情感、信心百倍。他說:對于學校發展我們還任重道遠,將進一步實施校本科研,提高教學質量;不斷加強學校管理,豐富校園活動;全面提升教師素養,走內涵發展之路。我希望能和全體師生一起把七中構建成一個具有開放、民主、和諧、進取特征的品牌學校。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堅持“先成人,后成才”的辦學理念,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將幸福教育的理念灑遍七中校園的角角落落,爭取做到讓學生滿意、家長滿意、社會滿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