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瑞香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8-0062-02
贊可夫說:“努力使課堂充滿無拘無束的氣氛,使兒童和老師在課堂上都能自由呼吸。”《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生活意識,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讓孩子們在快樂感受生活的氛圍中成為生活的富有者,成為會生活、會學習的人。這些論述告訴我們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課堂應該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因此,我們應該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枯燥無味、毫無生趣的教學現狀。從而讓我們的語文課堂煥發出生機與活力,讓孩子們在課堂學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我認為,樂學——小學語文課堂的活力源泉。
一、從興趣入手,為孩子尋找樂學的源頭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說過:“治學以興趣為主,興趣愈多,則從事彌力,從事彌力,則成效愈著。”興趣對學習有著神奇的內驅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如果我們傳授的知識,能使學生產生興趣,那么,他們就會主動地、興趣盎然地去領會。
相對其他學科教學,小學語文教學更具形象性、情境性、情趣性優勢。教師若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學生就會深受氣氛美的感染。
1.巧設導言,激發情趣
課堂教育是一門藝術。在教學中能運用美妙的和諧的教學語言,準確、生動、富有情趣地導入新課,可直觀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上課就像寫文章一樣,也應該講究起承轉合、開頭結尾。“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而用情趣教學法導入新課,更富有感染力,在教學過程中能起鋪墊、定向、激發、開拓的重要作用。
例如,教學《小蝌蚪找媽媽》一課時,我出示小蝌蚪的課件,開始了我的講課:“有一群小蝌蚪,從一出生就沒見過自己的媽媽,媽媽長什么樣?不知道。媽媽在哪里,干什么呢?也不知道!它們多想見到自己的媽媽啊!咱們大家來給小蝌蚪出出主意,想想辦法,幫它們找回自己的媽媽好嗎?”小蝌蚪的可憐遭遇,一下子激起了孩子們的同情心,一只只小手高高地舉起來:“我有辦法!”“我來幫助它們!”孩子們的學習熱情空前的高漲起來。一次師生全身心投入、趣味盎然而又令人感動的教學活動就這樣開始了。
2.游戲誘趣,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戲是由愉快原則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游戲是兒童的天堂。做游戲可以滿足他們愛動好玩的心理,使他們的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穩定,而且注意的緊張程度也較高。
比如,在拼音總復習時,做“回房子”的游戲。發下所有字母卡片,每個學生一人一張。黑板上畫四間房子,標上名稱:聲母、單韻母、復韻母、鼻韻母。讓持卡片的小朋友,把卡片放到相應的房子里,然后大家校對。例如“l”該放到聲母的房間里;“ui”該放到復韻母的房間里。由于游戲的引入,使枯燥乏味的字母復習變得生動活潑,使學生在不覺間輕松地記住了拼音字母。
3.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是發展的主體,這種主體性是不可替代的自主行為,教師的責任在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喚起他們發自內心的學習愿望,引導他們“入景入情”,從而讓他們以最佳的學習心理去獲取知識,求得快樂。低年級的課文短小精悍,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既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感,又使學生接受美的熏陶,讓說話訓練與朗讀訓練緊密相連。
譬如,我在教《小小的船》時,作了如下設計:(配樂,師描述并貼“夜空圖”;生閉上眼睛根據描述做動作,想象)讓我們一起飛向藍天,坐到月亮上。看,藍藍的天上有許許多多星星一閃一閃,在向我們眨眼。彎彎的月亮多像一只小船,讓我們飛吧,飛吧!飛上藍天,坐到月亮上。(貼上小女孩)師問:小姑娘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你坐在月亮上還看到了什么?說話訓練:我坐在月亮上,看見( )。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后,反復指導朗讀課文第二句。在這樣富有童趣的情境中讀讀練練;誦讀感受語言美,學生讀得美美的,并很快悟出其中之意;說話時想象意境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展開說話。這樣既達到了課堂要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活動引路,為孩子搭設樂學的階梯
教學內容是教師教學的隱性中心,而教學方式卻是學生掌握的顯性途徑。我根據教材本身特點和教學重難點,結合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較強,想象力豐富,好表現,情緒易于調動的特點,采用形式多樣的活動形式組織教學。
1.讀讀畫畫,興趣倍增
小學生的想象力非常豐富。在語言文字訓練中適時地運用畫畫這種方法,化枯燥無味的說教為具體可感的形象,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村居》這首古詩時,在學生理解詩意之后,要求讓他們運用手中的彩筆,將詩中所描繪的美景畫下來。很快,花草繁盛,千里鶯啼,春風楊柳,令人陶醉。兒童放學歸來,三五成群,迎著春風,放飛著風箏,放飛著快樂,放飛著希望等等景物便躍然紙上。教師再把學生創作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根據詩意議議、評評、比比,看誰畫得好。這樣孩子在濃濃的樂趣中主動地求知,讀懂了詩句,了解了詩人贊美生活,贊美春天的情感。再如上完《畫風》一課后,讓學生拿起筆,畫一幅畫,和文中的小朋友比一比你還能通過畫什么來表現風。孩子們思維活躍,興趣盎然。
2.說說演演,融入角色
“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蘇霍姆林斯基語)小學生活潑好動,對于那些內容有趣、情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的兒童文學作品,低年級學生往往表現出極大興趣,樂于自我表現。遵循兒童這一特點,如果讓學生充當故事中的主人公,創設故事情境,可以迸發出兒童智慧的火花,打開思維之門,快樂地參與學習,更能誘發他們的創造力。
課堂表演能夠促進兒童的創新思維,讓孩子們愉快地投入到課文所描繪的情景中去。課堂表演又將抽象的文字變換成生動活潑的藝術形象,小學生如同身臨其境一般,能真切地體會到作品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情感。
如教學《小壁虎結尾巴》一課,分別讓學生扮演小壁虎、小魚、牛伯伯、小燕子,課文中的語言、動作通過學生的表演,形象就生動地再現出來,學生融入角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再如學習問句,我讓學生做打電話游戲題,讓學生扮演打電話人、聽電話人互相問候,理解問句的語氣。這樣的說說演演喚起了學生的學習欲望,更樂意學習語文,更重要的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快樂游戲,活躍課堂
心理學研究證明:當學生對學習感到心里自由時,其思想上的壓抑負擔就會減少,學習就能排除外界干擾,處于積極能動的狀態。因此,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好奇、好動的特點,教師可以精細設計一些游戲,努力創設讓學生感到輕松的學習情境,寓教于趣。在識字教學中,采用游戲教學,學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思維也更活躍,而且樂于參與到課堂中來,教學效果好多了。
(1)課前輕松愉快
讓孩子們在課前幾分鐘做做滲透著練習的游戲,品嘗一下小小的“游戲點心”,既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激活他們的思維,使舊知得到鞏固與積累,又可以喚起他們強烈的學習需要,使其進入積極主動的狀態,為課堂教學做好充分的準備。
如“快樂列車”。在學習新課前,有一個檢查復習的環節。我將有關的拼音卡片或生字卡片發到學生手里。讓他們在音樂聲中傳遞卡片,開動“快樂列車”,音樂停止時,手拿卡片的孩子就要站起來教大家讀那個音節或生字。不會讀可以請其他同學來幫助。這樣,孩子既復習鞏固了知識,又找到了學習上互助的伙伴。不知不覺中,孩子們都興奮起來,思維漸漸被激活。
(2)課中動靜結合
課前游戲結束了,要想讓孩子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教師必須變換各種形式,為孩子在課堂創設一個五彩繽紛的“游戲世界”,使孩子的興奮與抑制處于不斷變換中。這樣的課堂教學動靜結合,既有節奏,又有樂趣。如“炸彈”游戲,在生字操練環節,準備好生字卡片,將一個生字設為“炸彈”,當學生讀生字卡片,遇到這個“炸彈”時,便不能讀;如果讀了,其他同學一起喊“1、2、3、炸”。再如“猜字謎”。這是課堂教學中最常用的游戲形式,可以出現在初識生字時,如要學“雨”字了,教師可以讓孩子猜一猜“千條線,萬條線,落在水里看不見”指的是什么?也可以出現在記憶生字時,如記“岸” 字,教師可以打字謎:“山下有家廠,廠里的干部在干活”。字謎還可以讓孩子動腦筋創編,培養創新意識。除了猜字謎、還有編故事、編順口溜等,如“兩人土上坐”“人才進了門”。像類似簡單的謎語、順口溜,可以讓學生編一編,低年級學生想象力豐富,各種各樣的奇思妙想不斷涌現,不時還有驚喜出現,整個課堂因此精彩紛呈。通過生動有趣的游戲,不僅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掌握了知識,而且也使學生主觀能動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心若在,夢就在。只要我們心中有夢想,胸中有激情,腳下有行動,我們就一定能夠夢想成真。”設計多樣化的快樂教學形式,如生動的圖片、有趣的謎語、愉悅的視頻、自主的表演……在這一片充滿童真童趣的世界中,孩子感受了學習內容的有趣,領悟到思考的樂趣、釋放了心靈的愉快。
三、評價助力,推動孩子樂學的進程
如果說孩子感興趣的話題,老師精心設計的游戲形式組成課堂的支架,那么老師和同學適切的評價則像涓涓細流,是涌動的師生之間充滿生命力的課堂血液。古語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語言是一門藝術。孩子總是很重視教師的評價語言的。當孩子表現優秀時,老師發自內心的評價語會讓孩子如臨春風,如沐春雨。這樣才能博得學生信任,才能蠃得學生的心。當教師對學生的具體發言內容,有針對性的,有獨到的評價,才能讓孩子感受到老師對于自己的關注和重視,并從中得到啟發。這些激勵性的語言只會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適當運用幽默的評價語言,不僅能使課堂氣氛活躍,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信心,使學生在輕松活潑、充滿笑聲的課堂氣氛中學到知識,受到教育。即使學生說錯了,教師也應該尊重學生,寬容地評價學生。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善于從學生錯誤的發言中捕捉正確的因素,用自己巧妙,機智的語言來點撥學生,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
除了口頭語言,教師的肢體語言在課堂上也發揮著很大的作用。比如一個肯定的點頭,一個欣賞的微笑,一個鼓勵的眼神,一次輕輕的撫摸,一次信任的拍肩,都是對學生作出的評價。如果我們在評價時能夠把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結合起來使用,效果就更加完美了。只要教師心中裝著學生,真正地做到 “以學生為中心”,我們的評價就會淡語有味,淺語有致,自然能夠營造出語文課堂上嶄新的天地。
把快樂帶進課堂的方法還有很多。語文的課堂教學不是單一的,它像萬花筒一樣,也可以變換出許多色彩來,這些就需要我們帶著激情走進新課堂,在漫長的課改路上,為學生營造自主、發展的空間。“和諧”是基礎,“主動”是核心。只有做到這些,我們的語文課堂才能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才能讓學生真正主動、積極地去學習中國博大精深的語言文字,才能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