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國旗
(鄂爾多斯市烏審旗世林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內蒙古鄂爾多斯017313)
李慶春
(山東能源淄博礦業集團 山東淄博255120)
因氣化方法不同,制得的原料氣中CO含量也不同,進而變換工序采用的耐硫變換工藝也大不相同,變換催化劑種類多樣。即使是同一種氣化工藝,由于變換壓力、原料氣中的H2S含量、水氣比、后續工段微量CO及H2S脫除方法的不同,采用的耐硫變換工藝也不完全相同。特別是近期,隨著新工藝的大量引進和傳統工藝的大力改造,使耐硫變換工藝變得更復雜、更先進,因此,對耐硫變換催化劑也提出了更多和更加苛刻的要求。
鄂爾多斯市烏審旗世林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中采用寬溫耐硫QCS型催化劑,通過該催化劑在年產300 kt甲醇裝置運行中的實際生產數據,對該催化劑的性能進行了分析、總結,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方向。
QCS型催化劑是國內用戶采用較多的一種耐硫催化劑,為含有新型組分和特殊助劑的鈷鉬系CO耐硫變換催化劑。該催化劑應用于CO變換裝置,適用于以重油、渣油部分氧化法或煤氣化法造氣的變換工藝,促進含硫氣體中CO變換反應,是一種適應寬溫(200~500 ℃)、寬硫(工藝氣中硫體積分數≥0.1%)和高水氣比(0.3~1.6)的CO耐硫變換催化劑,具有機械強度高、低溫活性好、易于硫化和再生、堿金屬流失速率低、制備工藝簡單等優點。QCS型催化劑外觀為氧化態呈淺綠色,條形;直徑Φ3.5~4.0 mm;堆密度0.75~0.82 kg/L;平均抗壓碎力≥100 N/cm;硫化前比表面積≥45 kg/L;硫化前孔容≥0.25 mL/g。
裝填催化劑前,應認真檢查反應器,保持清潔干凈,在設備內用粉筆標注好瓷球及催化劑應裝填的高度。在下層裝填耐火球之后,上層放置2 390 mm QCS-01型催化劑,第2變換爐在耐火球上方裝填2 840 mm QCS-04型催化劑,上方再裝填保護劑,最后用壓板、定位塊固定,催化劑裝填完畢。
(1)裝填催化劑應在干燥條件下進行,避免在陰雨天或環境濕度很大的情況下裝填催化劑,以免影響強度。
(2)在裝填催化劑之前,通常沒有必要對催化劑進行篩選;但在運輸及裝卸過程中,由于不正常的操作可能使催化劑損壞,若發現磨損或破碎則應過篩。
(3)催化劑的裝填無論采取從桶內直接倒入,還是使用溜槽或充填管都可以;但無論采用哪種裝填方式,都必須保證催化劑自由下落高度不超過1 m。
(4)催化劑應分層裝填,每層都要整平之后再裝下一層,防止疏密不均;在裝填期間,如需要在催化劑上走動,必須墊上木板,使木板受力均勻。
(5)在壓力較高時,原料氣密度增大,催化劑床層高度過高會增加阻力降,催化劑床層高度應控制在3~5 m。
硫化裝置工藝流程見圖1。

圖1 硫化裝置工藝流程
變換催化劑的主要活性組分只有在硫化態才具有催化活性,因此,升溫硫化的目的是用CS2作為硫化劑,使催化劑的活性組分CoO和MoO3經過升溫、硫化變成CoS和MoS2,從而使催化劑具有催化活性。
(1)升溫階段。由管網來的低壓氮氣首先進入電加熱爐,被加熱后分2股:一股進入第1變換爐加熱后回到氮氣冷卻器;另一股進入第2變換爐加熱后經過氮氣冷卻器、氮氣分離器、氮氣鼓風機加壓后返回電加熱爐循環利用。氮氣分離器出口設有安全閥,防止超壓放空,另設有手動放空壓力自調閥。
(2)硫化階段。由管網來的低壓氮氣和低壓蒸汽進入電加熱爐,被加熱后與CS2貯槽來的CS2混合后進入第1變換爐,硫化后返回氮氣冷卻器、氮氣分離器后,絕大多數進入氮氣鼓風機加壓后重新返回電加熱爐循環利用;為了減少循環氣中的水分和維持適宜的氫含量,需放空部分氣體。
催化劑升溫硫化采用循環硫化法。在硫化過程中,曾出現電加熱爐跳車的問題,經查驗,確認為水循環聯鎖跳車。升溫過程中,溫度出現短時間下降,再次啟動電加熱爐后,溫度恢復正常。將循環水壓力調至0.15 MPa并保持此壓力,未再次出現此類情況。
在硫化過程中,還出現過氮氣鼓風機跳車的情況。氮氣鼓風機跳車后,氣體循環停止,變換爐內硫化反應卻正常進行,硫化反應為放熱反應,故溫度出現上升。在重新啟動氮氣鼓風機后,溫度逐漸恢復正常。
硫化過程比較成功,未出現影響催化劑硫化的意外情況。實際生產運行中工藝參數見表1。
由表1可以看出:當系統持續運行正常時,變換爐內催化劑反應正常,經過2臺變換爐反應后的氣體符合生產要求。
在實際生產中,第1變換爐和第2變換爐內溫度始終保持在(425±20) ℃,作為剛使用的催化劑,使用溫度比預期的運行溫度高,但仍沒有超過催化劑的設計運行溫度。
在夏季CS2硫化劑進行變換催化劑硫化時,由于CS2易揮發、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等物理性質,容易因高溫而發生事故。為此,在CS2貯槽上部增加噴淋水管線及充裝CS2的管線,通過噴淋水對CS2貯槽進行降溫,使CS2溫度降至其揮發點以下,避免CS2揮發而污染環境;因CS2燃點低,為了達到在輸送時符合落差小、流速慢的要求,將充裝CS2的管線延伸至罐底100 mm處。
當通過第1變換爐的氣量不足或者空速過小的時候,會發生變換爐內超溫事故,最高溫度甚至超過650 ℃,造成催化劑失活甚至報廢。因此,在第2變換爐進口處增設手動放空閥。
表1 實際生產運行中工藝參數 (%,體積分數)

項 目H2CO2 O2 +Ar N2 CO H2S 2012-10-06粗合成氣28.86 13.34 0.04 10.48 46.90 0.23 第1變換爐出口氣體44.38 31.21 0.03 12.24 11.90 0.20 第2變換爐出口氣體52.43 32.93 0.038.01 6.46 0.13 2012-10-10粗合成氣31.32 11.41 0.03 11.49 45.24 0.21 第1變換爐出口氣體43.21 33.24 0.03 12.59 10.71 0.18 第2變換爐出口氣體50.25 34.30 0.02 8.27 6.89 0.26 2012-10-14粗合成氣30.70 10.36 0.02 11.42 47.32 0.13 第1變換爐出口氣體42.45 32.14 0.04 11.38 12.92 0.12 第2變換爐出口氣體49.95 32.55 0.06 9.58 7.49 0.19 2012-10-18粗合成氣31.74 12.66 0.03 10.56 46.28 0.18 第1變換爐出口氣體42.67 33.95 0.04 9.29 13.610.17 第2變換爐出口氣體50.22 32.93 0.03 9.78 7.65 0.18
2臺變換爐的出口管道原設計材質采用0Cr18Ni9,由于該材料的出口管道長時間使用后出現嚴重腐蝕,甚至可能會出現爆管事故,故將其材質更換為15CrMo。
該甲醇裝置在2012年9月至10月運行期間,曾發生30多次變換催化劑床層垮溫事故,且每次變換催化劑升溫前都需切換第1和第2變換爐硫化系統進、出口的4塊盲板,溫度升高后再將4塊盲板復位,故在粗煤氣過濾器與粗煤氣換熱器之間增加1臺蒸汽換熱器(見圖2)。

圖2 增加1臺蒸汽換熱器位置示意
當2臺變換爐出現垮溫時,系統進行卸壓并充入氮氣,同時投用該臺蒸汽換熱器,打開閥1和閥2,通過調節閥3的開度來調節工藝氣的流量,利用蒸汽管線內的過熱蒸汽對第1和第2變換爐進行保溫及升溫。在正常生產時,只需關閉閥1和閥2、打開閥3就可以實現原變換系統的正常運行。
自2012年8月投產至2012年11月停產檢修,共經歷因氣化裝置跳車造成的3次變換系統停車,并在出現煤氣帶水的情況時,變換系統依舊保持了較高的轉化率。這表明變換系統催化劑在近段時間內避免了煤氣帶水所帶來的影響,可以滿足目前生產的需要。隨著今后生產裝置提高負荷運行,變換系統必須為生產裝置穩定安全運行提供堅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