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廣
摘要:對廣西林朵林場基本情況及主要改革措施和經驗進行了梳理分析,從后備資源、自營經濟等方面,對當前國有林場改革提出了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林朵林場;改革發展經驗;啟示思考
1引言
為適應國有林場改革發展的需要,根據中國林場協會《關于溫水林場場長等同志掛職的函》(林場協字[2013]17號)的文件要求,筆者有幸作為掛職人員于2013年6月至2013年8月,掛任廣西自治區天峨縣林朵林場副場長。在掛職考察學習期間,林朵林場領導班子帶隊實地調研,通過三個月掛職,學習了該場先進的經營理念、科學的管理模式、超前的發展舉措、合理的產業布局等先進經驗,真實地感受到林朵林場改革發展的豐碩成果。本文就林朵林場改革發展的經驗啟示談談自己的看法。
2林朵林場基本情況
廣西天峨縣林朵林場建場于1955年2月,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天峨縣境內。現有干部職工721人,其中離退休人員157人,在職干部職工564人。總場下設8個分場及科室、酒店、工廠、公司等25個單位。全場經營總面積145萬畝,有林地面積137萬畝,其中生態公益林面積37萬畝,商品林面積96萬畝,職工人均有林面積1882畝,全場活立木總蓄積量為1278萬m3,森林覆蓋率為86%。總資產為218億元[1]。林場開辦了林朵大酒店、六百水果場、園藝公司、液化氣站、加油站、可降解塑料廠、扶持職工開設木材加工廠等二三產業項目。年生產木材約40000m3,年經濟總收入6600萬余元,職工年人均收入達60000元以上。
近年來,林朵林場以“開放立場,抓林穩場,科技興場,項目旺場,產業富場,文化強場”為主題,以創建“和諧林朵”為載體,以“富民興場”為目標,強化解放思想、堅持改革、科技興林、資源管理、結構調整、依法治場、隊伍建設、目標跟蹤、艱苦奮斗等9項措施,大力實施生態林工程、商品林工程、經濟林工程、二三產業工程等“四大工程”,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林朵林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先后榮獲“廣西工業經濟效益百強企業”、“中國行業百強企業”、“全國500強聯盟成員單位”、“全國林業行業思想政治工作優秀單位”、“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林業系統先進集體”、“ 第四屆全國國有林場管理獎”、“自治區文明衛生單位”、“自治區和諧企業”、“全區綠化模范單位”、“全國十佳林場”、“全國林場場長培訓基地”、“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縣市區“先進國有林場”等殊譽。1995年以來,在全市國有林場年度目標管理責任檢查評比中,林朵林場連續16年奪冠,被譽為當地國有林場改革的標桿。
3主要經驗分析
31堅持以林為本,重視后備資源培育,夯實林場發展基礎
林木經營是林場的主業。林朵林場始終把培育森林資源當作林場工作的主旋律,大力營造速生杉木林和桉樹林,使用良種、施肥、鋤草等集約經營管理手段,使杉木主伐年輪降低到了16年,桉樹主伐年輪降到了7年。大大縮短了投資收益間隔時間。林場通過統一規劃、統一工種價格、按類劃分質量標準,采取兩級管理場、分場一級核算的管理模式,對營林生產項目全部實行招標承包管理,推行造、撫、管一體化,采取定期承包、借支投入、承包期滿按合同規定及技術要求驗收計酬的辦法,使營林生產出現了造林成活率高、林木保存率高、林分質量高的嶄新局面。同時認真實施科技興場戰略,在生產、工作實踐中重視科學研究,先后有“大面積杉木一、二代連栽速生豐產林技術研究”、“杉木優良種源種子園高產穩產技術研究”、“大面積杉木低產林改造綜合技術研究”等3項研究成果榮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適宜的自然條件和科學的培育,使林朵林場的成熟林中大、中徑材占944%,材質優良,已成為廣西重要的杉木用材林基地。在林種結構調整中,除穩住本土當家樹種杉木、桉樹合理比例外,按適地適樹適竹原則,向基地化和規模化方向發展,至今已人工種植西南樺面積7280畝,毛竹面積7800多畝八角面積183萬畝,水果生產基地面積達2600多畝,林種的布局經歷了由單一商品林向商品林、經濟林、生態林等多林種合理配置轉變。經濟收入實現了由單一木頭收入向木、果、竹等多元收入的目標邁進,極大地緩解了經濟增長對森林資源的壓力。如今,經過三代林朵人的艱苦奮斗,場境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全部實現綠化,到處是茫茫林海,一望無際,蘊藏著充足的資源儲備。
32扶持自營經濟發展,增加職工經濟收入
發展職工自營經濟是深化林場改革和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必然結果,又是新形勢下增加職工收入和解決國有林場經營困難的最佳選擇。為此,該場堅持按照《林朵林場職工自營經濟經營管理辦法》,組織職工加快發展自營經濟步伐,其發展模式分為工資經營型(工資地)和業余經營型兩種經營模式。 對工資經營型自營經濟經營中出臺了前所未有的優惠扶持政策,即林場把經濟果木林和采伐跡地分給職工經營50年,每人30畝至55畝不等,采伐跡地前6年由總場投資,收入歸職工個人,并鼓勵職工在自營經濟地建設基礎設施,林場無償扶持建房、修公路、架電線、建水池等資金,調動了職工發展自營經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職工自營經濟發展勢頭強勁。現全場職工自營經濟地總面積已達186萬畝,其中:工資型自營經濟地總面積為171萬畝,業余型自營經濟地總面積為1450畝。經過精心組織,科學管理,職工自營經濟有了新的進步。職工50畝杉木林一個輪伐期就可以收入50萬元,50畝桉樹林一個輪伐期就可以收入30萬元。職工自營經濟搞得紅紅火火,開始成為林場職工致富奔小康的亮點。
33跳出林場辦產業
穩步發展二三產業,林朵林場始終把二三產業發展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十五”“十一五”期間,場黨委提出了“跳出林場辦產業”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產業經營,由單一的木材粗加工向多產業并舉的方向發展。全場干部職工積極創新思路,拓寬經營路子,不受傳統經營的局限,堅持立足林業興產業。先后建立了杉木,桉樹加工廠,林朵大酒店,加油站,液化氣站,水果場,園藝公司,塑料廠,花木種植場等,既安置了企業富余人員,也為地方安置了農民工就業,為地方建設貢獻力量。endprint
34建立股份經營機制,培植林場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
林場現有干部職工700多人,如何讓這么多職工解決溫飽問題,還要共同致富奔小康,是擺在該場領導面前的一大課題。場領導班子經反復論證后,認為應及時轉變觀念,調整思路,轉換經營機制,發展優勢產業。決定緊緊抓住中外合作帶來的發展機遇和根據花卉園藝業被列為廣西林業產業發展的八大優勢產業之一的有利時機,重點發展速豐桉和園藝花卉產業,籌辦了速豐桉和園藝兩個股份制運營項目,以此來增加職工的經濟收入。在速豐桉生產基地營建方面,該場從長計議,科學決策,在管好林場現在森林資源的基礎上,又大膽提出“跳出林場辦林業,內外聯動促發展”的思路,陸續向場外、縣外承租荒山荒坡營造速豐桉8300多畝,并規劃五年內桉樹營造規模要達到3萬畝。 在花卉園藝項目開發方面該場根據提高城鎮品位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帶來的對花卉園藝產品的旺盛需求,依托廣西北部灣開放開發,瞄準號稱中國羅漢松最適宜培植地的北海,富有遠見地租賃200畝土地用來種植羅漢松,建立了林朵花木場。目前產品市值已超過千萬元。通過這兩大股份項目的成功運作,該場已基本形成“國有、集體、股份、自營”四輪齊動奔小康的新格局,為林場富強、職工富裕探出了一條成功之路
35深化內部制度改革,加強林場管理是林場發展的動力
改革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12年來,該場成功地進行四次重大的改革,先后制訂、出臺了“林場經濟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林朵林場生產項目管理方案”、“財務管理內部分配及保障制度方案”、“林場職工自營經濟經營管理辦法”、“林場二、三產業經營管理方案”、“林場治安防火員及掛鉤責任人崗位管理暫行辦法”等相應配套方案,有力地推進了三項制度改革。在人事管理上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徹底打破原來干部、工人身份,統稱為林場職工,實行“公開、公正、公平競聘,擇優聘用”上崗機制,精簡機構5個,將管理人員壓縮到職工總數的15%以下,達到了精干高效的目的;在分配上打破“鐵工資”,實行崗位工資制,崗定員,易崗易薪,把工資分配同職工的崗位職責、勞動技能、貢獻大小緊密結合起來,充分調動了廣大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在用工上引入招投標機制,以此來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管理成效。該場還創造性地推行年度主要工作切塊分組負責制,并簽訂年度各切塊組目標管理責任狀。特別是該場還提出“四級聯管、質量掛鉤、責任追究”的管理辦法,人大提高了生產工作效率。通過深化改革,建立了一套符合場情、管理規范、責任明確、效益顯著的內部管理制度,為推進林場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保障。
4啟示與思考
通過學習考察,本人開拓了視野,震撼了心靈,思想上得到了許多啟迪,真切地感受到林朵林場能夠始終站在國有林場改革發展的前列,牢牢把握改革發展的主動權,已成功地把林場打造成廣西153個國有林場的一面旗幟,成為全國地方國有林場的學習楷模,有其許多鮮活的經驗和前瞻性。根據林朵林場的啟示,就我省國有林場的改革展開思考,力求在改革中尋找發展目標,明確前進方向,落實發展舉措,全力推進國有林場實現新的跨越。林朵林場改革發展的啟示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思考如下。
(1) 以林為本,集約經營,大力培育后備資源是國營林場發展的基礎。林木資源是林場的生命線和永恒的主題。因此,必須把以林為本、以質為先、集約經營、加快培育發展森林資源作為林場的根本任務,著力在提高森林資源的質量和效益上下功夫,努力實現森林資源增長方式由注重外延式擴張向注重內涵式提高的轉變。大力發展本土適生的速生豐產用材林和短周期工業原料林以及早產、豐產、穩產的經濟林,走速生、豐產、優質、高效的發展路子;加大對現有低產低效林分的改造,提高林地利用率和單位面積產量,并通過采取封育、補植等措施,形成復層林分,提高森林防護效能。
(2)解放思想,提高認識,是實現國營林場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林場能不能實現又好又快發展,關鍵就在思想解放的程度和認識提高的高度。因此,必須堅持以新一輪思想解放推動新一輪林場創業。丟掉不圖發展、閉門自守、因循守舊的思想,努力培養敢想、敢闖、敢干以及開拓進取、迎難而上、爭創一流的意識,特別是要敢闖人為設置的“禁區”,前人未涉的“盲區”和矛盾交錯的“難區”,只要符合“三個有利”,就要敢想敢干,摒棄計劃經濟經營模式,解決好林場與市場對接問題,建立面向市場、盤活資產、增加效益的經營機制,全面促進林業的產業化、生態化、社會化、旅游化及科技信息化發展[2],實現林場林業發展可持續。
(3)實行山林承包,發展自營經濟是搞活國有林場經濟的動力。林業職工是無產階級,沒有山林土地,工作沒有動力,林場將立地條件較好的林地劃出一部分,讓職工承包經營,大大提高職工的積極性,不僅做到了山有人管,林有人護,職工富裕了,林場的經濟也得到較快的發展。
(4)抓住機遇,找準市場,跳出林業辦產業是搞活國有林場經濟的重要保證。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林業管理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社會的需要,改革林業管理及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林業工作的當務之急[3]。廣大干部職工要根據林場的實際情況,積極創新思路,拓寬經營路子,不受傳統經營的局限,堅持立足林業興產業,大力發展經濟,實現林場跨越式發展。
2014年3月綠色科技第3期參考文獻:
[1] 天峨縣林朵林場天峨縣林朵林場“十一五”發展規劃[R]天峨:林朵林場,2008
[2] 鐘曉明新時期現代林業綜合發展方向探析[J]綠色科技,2011(8):30
[3] 姚良宏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途經與措施[J]綠色科技,2011(8):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