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明
摘 要:近年來在教育學界,最熱門的話題就是新課改的進行,新課改的目標就是更加人性化的教學,讓學生學有所用。還有就是新課改的出現,促進了語文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因為新課改給予了語文更多的內容和任務,這是正常的,也是必然會出現的,因為語文包羅萬象,涵蓋了許多知識,語文成為一個非常基礎的科目,只有學好語文,自身的各種文化素質才會在舉手投足之間顯現出來。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內外;閱讀
一、什么樣的方法有利于小學生學好語文
學好語文是必須的,那么怎樣學好語文,方法只能取決于個人的學習習慣和自身對語文教育的接受能力。但是有一種方法,準確地說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語文教育學界認可的教育模式,那就是——加強閱讀。也許有些學生比較懶惰,不愿意閱讀,并且認為閱讀是在浪費時間和精力。小學生對學習方法和習慣還沒有完全理解,或是無法認清閱讀對學習語文這門課程的重要性。這就需要老師在平常加強引導與灌輸“閱讀的重要性”這種思想。
二、如何加大小學生的閱讀量
小學生是人生智力與體能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里大腦極易接受各種思想和智慧,并且小學時期是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與興趣的時期。小孩子對世界的各種現象只有一個非常淺顯的認識,只知道事物的表面現象,無法弄懂事物的性質。所以他們只有通過閱讀才能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另外小學生不像中學生那樣學習許多課程,還要面對中、高考的壓力,小孩子的私人時間是非常充足的。那么,既有興趣,還有需要,又有時間閱讀,加大小學生的閱讀量就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了。
1.語文課內閱讀
小學生的語文課都是兩節連著上,這樣一來課堂時間就比較充分,就會有時間進行課文的閱讀。教師一般會讓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那么小學生對生字、詞就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閱讀起來也不會困難。在兩節語文課里,教師除了教會孩子對生字、詞的用法以外,還要把課文表達的中心思想傳授給學生,因為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靈魂,并且只有體會作者的感情才有可能聲情并茂地朗讀出來。首先,我們以課文《荔枝》為例,本文雖然寫的是荔枝,但是表達的卻是對母親的思念之情。教師可以先用錄音機或者是PPT演奏給學生聽,又或者是自己在班上進行巡回朗讀,去熏陶每一個學生。其次,要加強學生的閱讀量,最實用的辦法莫過于讓學生自己朗讀,自己用聲音和耳朵去感受作者的真情實意。學生可以分組朗讀,也可以進行個人演講,這樣每次語文課學生都能讀到課文,一個學期下來,閱讀量自然而然就會加大了。
2.充分利用早讀和晚讀
俗話說得好“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每個學校都會安排早讀,有些有學校也會安排午讀,這些時間都是可以加大學生閱讀量的寶貴時間。并且,學生在早上的記憶力非常好,早讀的內容可以在腦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這不僅加大了學生的語文閱讀量,也給予了學生非常多的知識。中午午讀雖然時間不太長,但是中午大聲地朗讀文字,可以驅走困意,還可以練習口才,這對學習語文都有很大的幫助。
3.課外閱讀
小學生都喜歡故事,這是眾所周知的,其實閱讀故事對語文學習有很大的幫助。老師和家長要多多鼓勵孩子閱讀課外書,但是不能僅僅局限于故事書,因為語文不僅僅是學習故事。我們也要激勵孩子閱讀其它的書籍,這樣知識儲備才會豐富,豐富的課外閱讀對于語文寫作有著很大的影響,閱讀科學類的書籍有利于強化思維的邏輯性,有利于孩子對事物進行連貫性的思考,這也是語文教學的一個任務體系。建議小學生閱讀唐詩宋詞也是極好的,這些都是具有歷史文化底蘊的,語文是對歷史的繼承,語文學習更是對我國文化的認可,所以學好語文,離不開多多閱讀我國的文化經典。
三、課堂內外閱讀的意義
好的語文成績在某種程度上說是讀出來的,小學生課堂內外的閱讀有利于學好普通話,普通話是與人進行交流的基本,很多人通過大聲的朗讀練習自己的普通話和與人交流的膽量。閱讀在考試時有利于準確判斷出題者的意圖,“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就算小學生語文的功底不如寫文章的作者,但是閱讀積累到一定的量時,明白作者在文章中散發的感情是不難的。閱讀更加有利于作文的寫作,素材的積累和感情的厚積薄發,都可以讓小學生為自己的作文畫龍點睛。
現在高速發展的社會,網上閱讀已不罕見,有條件的學生完全可以進行網上閱讀,而且網上閱讀以后可以通過聊天軟件與別人交流閱讀感受,或者是發表自己的讀后感,這些都是新形勢下學習語文的另一種方法。不管怎樣,我們都要鼓勵學生閱讀,但是反對把孩子教育成書呆子,這是得不償失的。小學生語文課堂內外的閱讀需要時間以及量的積累,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只有堅持量的積累才能達到質的改變!
參考文獻:
[1]陳紅專.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淺談[J].當代教育論壇:下半月,2009(8).
[2]張坤熾.以教材為生發點,有效拓展閱讀[J].廣東教育:綜合,2010(Z1).
(作者單位 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張易鎮黎套小學)
編輯 馬燕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