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財
摘 要:新課改的核心內容之一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活躍課堂氣氛對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是非常重要的。由此,介紹幾種如何激活思想政治課堂的方法。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堂;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激活思想政治課堂,就要激發學生對這堂課的興趣。如何使學生對課堂產生興趣,從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有以下幾點感觸。
一、巧妙布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思想政治的學科性質決定了其理論知識相對枯燥,學生往往在課堂上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不振、學習興趣不高、缺乏對知識探求的積極性等現象。為了激活課堂,調動學生的興趣,教師要把學習的內容巧妙布景,設計的情景要圍繞課堂教學的內
容,具有一定的目的性、針對性、適應性和新穎性。
例如,經濟生活第七課第一框《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由于學生對我國個人收入分配制度了解不多,并且本框內容理論性較強,如果直接展開講解,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為此,教師可以從學生生活的環境入手,設置課堂小調查。根據貼近學生生活的原則,第一個問題可以這樣設置,父母在哪里工作?是在公有制企業中還是在非公有制企業中?結合之前所學知識,學生很容易作出回答。第二個問題,他們的收入屬于哪種收入分配方式?學生對這個問題,會產生既容易又困難,既能回答上又不敢保證正確。但從學生的反應上,明顯感覺到他們想得到答案。像這樣,把問題設計得既熟悉又陌生,既貼近生活,又高于生活,學生有了討論的話題,充分挖掘出學生的求知欲,從而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了課堂。
二、學生參與,對比獲得知識
思想政治理論來源于生活,是為生活服務的。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案例時,應該盡可能選擇一些與學生生活有密切聯系的內容,將課本中的理論知識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結合起來。不僅
使深澀的知識、理論淺顯易懂,而且能讓學生很好地參與到課堂中,學生既收獲了知識,又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現,學生的自信心增強,課堂自然就會“活”起來。
例如,經濟生活第三課《多彩的消費》一課中,有一個知識點,恩格爾系數(恩格爾系數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例)變小,但并不意味著在食品支出方面的數額減少。學生理解這個知識點較為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設計一個讓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節——爭當理財小管家。
設計如下:
將學生分為A、B兩組,按要求安排以下幾個方面的消費支出,并算出恩格爾系數。
學生對于參加這樣的小活動還是很感興趣的,不僅將整個課堂氣氛激活了,而且學生在對比活動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
三、有序設問,巧妙化解難點
在每堂教學實踐中,教師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總會設置很多問題。但這些設置的問題,既不能太難也不能太簡單,如果問題設置難了,學生不知道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無從下手,學習中的自信心會消失。如果問題設置簡單了,學生就會感到乏味,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根據所教學生的能力,可以將課本知識點打亂,進行一個由淺入深、由簡到難的問題設置,這樣不僅化解了教學中的難點,而且還能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熱情。
例如,經濟生活第七課第一框《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中如果按照課本的編排,第一個問題應該是“我國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原因”,由于學生還不太清楚我國現階段存在哪些分配方式,回答這個問題是比較難的。教師可以將這個問題分解成幾個問題進行講解。第一個問題:在我國的分配制度中,為什么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呢?這個問題學生很輕松地就能回答上來。因為按勞分配適用于公有制經濟,公有制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主體地位,決定了按勞分配在我國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體地位。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接著問第二個問題,為什么還會有其他分配方式存在呢?學生結合第一問,就有了回答第二問的思路。因為我國除了公有制經濟外,還存在大量的非公有制經濟,而這些非公有制經濟又不屬于按勞分配的范圍,所以就有了其他分配形式。可由此見,基本經濟制度決定了分配制度。接著老師可以提出第三個問題,結合已經學過的知識,我國實行這樣的基本經濟制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學生很容易回答,就是生產力決定的。綜上分析,“我國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
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原因”這個問題的解答思路一下子就很清晰了。
四、及時鼓勵,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隨著社會、家庭環境因素的變化,學生個性日益彰顯,他們好勝心強卻經受不住打擊。在課堂上,有時候學生的回答可能會偏離問題,作為老師,要盡可能找出學生的閃光點,給予及時鼓勵,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要正面批評。
有一次在課堂上,我提了一個問題,王×同學還沒有搞懂問題,就站起來回答了,結果很明顯,答非所問。其他學生都笑了,我并沒有批評王他,而是對全班學生說:“王×盡管沒有回答正確所提的問題,但他上課反應是積極的,并且聲音洪亮,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當然如果回答得既準又快,那就更好了。”自從那節課之后,不僅王×回答問題更積極了,而且其他學生也比之前踴躍了,整個課堂氣氛自然而然地活躍了。
教無定法,貴在創新。在教學實踐中,要結合教學實際,樹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借助適當的教學方
法,使思想政治課堂“活”起來。
(作者單位 甘肅省山丹縣第一中學)
編輯 郭曉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