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邗江區文體新局 225100)
邗江的文化內容豐富而精彩,脈絡清晰而強大,從吳王夫差開邗溝、筑邗城起,邗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筆墨相承、口耳相傳,根系民間而不衰,流芳百世而常青,各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精彩邗江的文化瑰寶。創新非遺保護和傳承舉措是建設文化強區、打造精彩邗江的重要手段。加快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加大民族優秀和精彩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是我們文化人的光榮職責。
近年來,隨著“文化揚州”建設的推進,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面啟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培育并建立起一支具有較高業務水平和專業技能的保護工作隊伍,扎實全面地開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我區非遺保護工作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常規工作穩步推進,保護思路持續創新,社會影響不斷擴大。多年來,通過一代又一代文化人的努力,邗江區眾多的非遺財產得到充分挖掘、保護和傳承,我區有省級非遺項目3項、市級非遺項目22項、區級非遺項目73項,并匯集普查成果編輯出版了《邗江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資料匯編》,集學術性、知識性、普及性于一體,以饗讀者。
當前,文化建設進入大發展大繁榮時期,黨的十八大提出文化強國戰略,高度重視文化事業和產業的發展。建設幸福邗江,打造“精彩”邗江,需要我們非遺保護工作者不斷創新思路,扎實推進非遺保護和傳承。我們的工作思路是:實現“四個一”目標,構建“三位一體”模式,打造“三大活力”平臺。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在做好“四個一”,即完成一套普查資料匯編叢書、一個檔案資料室、一個珍貴實物陳列廳、一個數據庫的基礎上,可以借鑒先進地區做法,結合新邗江的歷史文化實際,有效整合非遺資源,創新思路,積極探索,立足推進非遺保護深入、深化和轉型升級,圍繞構建“三位一體”模式,打造“三大活力”平臺,全面構建具有邗江特色的非遺保護傳承體系,呈現邗江非遺文化的精彩紛呈和創新發展。
1.構建“三位一體”非遺傳承模式,加強管理和考核的科學性。邗江與各地一樣,對項目、傳承人和傳承(傳播)基地分開進行申報和評審,并沒有把三者緊密聯系起來,導致項目、傳承人與傳承(傳播)基地相互脫節,不少非遺項目的保護陷入困境。我們可以創新性地把項目、傳承人和基地三者納入非遺保護整體。保護主體落在基地,將傳承人納入傳承基地的“單位”管理,同時規定,只有在基地中承擔了傳承義務的傳承人才有資格成為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同時擁有傳承人和具備基地才能列入代表性名錄;基地必須聘請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承活動?!叭灰惑w”保護模式突破了傳統的非遺保護運作管理模式,把非遺的保護、保存落實到具體的單位和個人,每個傳承人都不再是游離于組織的社會人;每個基地都傳承或傳播一個以上非遺項目,項目、傳承人和保護單位的責、權、利明晰,依存度加大,構成了一個目標一致、分工協作、聯合發展的共同體,實現非遺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2.推進非遺展示館建設,打造旅游文化傳播和交流的平臺。著眼非遺展示館收藏、展示、研究、傳承非遺的職能,強調活態性傳承,著力推進政府、企業、個人三者聯動,探索國助民辦、合作聯辦、民企民辦等多元投入與運行機制。合作聯辦模式的基礎是合作各方加強組織、整合資源,發揮整體優勢。揚州雙東街就是一條集中展示揚州非遺代表作品的展示平臺,邗江可以圍繞文化旅游基礎較好,歷史文化積淀深厚的鄉鎮,如瓜州鎮、甘泉街道等,都有很好的文化底蘊、歷史遺存和文化項目,邗江可以宏觀布點,在整體規劃和項目策劃中,將非遺展示一條街(非遺主題版塊),很好的規劃進來,實現本土文化和旅游產業的結合,實現非遺保護的競爭力。
3.推進非遺生產性保護,形成企業推進產品和產業的平臺。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是指在具有生產性質的實踐過程中,以保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真實性、整體性和傳承性為核心,借助生產、流通、銷售等手段,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資源轉化為文化產品的保護方式。邗江可以對一些民眾基礎較強,并有一定社會需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采取保護核心技藝、完善相關產品和刺激市場需求等環節進行生產性保護,把文化資源轉化為經濟資源。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基金,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如“古箏藝術”這個項目,傳承人槐泗鎮揚州民族樂器研制廠廠長田步高,主營古琴、古箏,年產值2000萬,楊廟鎮雅韻琴箏有限公司年產值2600萬。我們要以豐富琴箏文化為載體,發展琴箏文化產業,加大對重點琴箏企業扶持力度,鼓勵現有琴箏企業做大做強,形成特色鮮明的琴箏文化產業聚集區。此外,依托邗江幾大文化產業園區,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型展覽展示,提供展示和招商的平臺,實現非遺保護的創造力。
4.推進非遺全民化參與,構建社會保護自覺和自省的平臺。以專家學者為聯盟,推進學術研究的集聚化,充分發揮人才優勢,達到組建隊伍、立項課題、產出成果、擴大影響的目的。以志愿隊伍為補充,推進保護網絡的體系化,主體除了在校大學生,許多離退休干部,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個體業主等也積極參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來,并且發揮了各自的特點和專長,大膽摸索一條志愿者參與非遺保護的新路子。以社會宣傳為抓手,推進參與層面的全民化,依托公共廣場、公交汽車、公共屏幕等社會資源,用各種中國傳統佳節、每年的“文化遺產日”設計主題宣傳。深入開展好非遺文化進課堂活動,目前我區以有中小學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納入教學內容,并作為開展學生素質教育的一項指標進行考核,開始實現非遺教育常態化。非遺保護,只要全民參與,才能深入人心,實現非遺保護的生命力。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是“文化邗江”“精彩邗江”建設的重要方面。使命光榮,任重道遠。讓我們攜起手來,為推進我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創新,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實現邗江文化大繁榮大發展,添上精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