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城區文化站 323000)
我國農村人口眾多,做好農村人口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僅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經之路,可以更好的為國家“三農”政策服務,也是維護國家穩定、長治久安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物質生活日益發達的新時期,若想做好農村人口的思想政治工作,最為重要也是最為有效的手段便是建設農村文化陣地、豐富農村人口的精神文化活動。
“三農”工作一直是我黨和我國政府工作的重點,解決農民問題,便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和促進了我們國家和社會的發展。但是,如果農村文化工作不能有效得到實施和貫徹,其培養有理想、有素質、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型農民就會成為一句空話,發展和繁榮農村文化事業的目標更是無從談起。
溫家寶總理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曾經明確提出,要“增強公共文化產品供給和服務能力,重點加強中西部地區和城鄉基層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扶持公益性文化事業,堅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和傳承。”在黨和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對于農村基層進行文化陣地建設已經成為了當前全社會所共同關注的問題。
雖然從黨和國家以及全社會都對當前農村文化陣地建設中予以了極高的重視,各地政府也為此投入了極大的精力、物力和財力,但是由于各種原因,并沒有取得預想之中的效果,仍然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
由于長久以來的歷史原因,我國對于農村的文化事業建設一直未能給予有效、足夠的重視,這就導致大部分農村,尤其是偏遠地區和貧困山區的農村幾乎沒有和農村文化建設相關的設施和場所,根本無法起到應有的文化教育作用。這種硬件的缺失不僅不利于在農村中施行農村文化建設,而且對于整個農村的長遠發展和我國人口素質的整體提高極為不利。
要想真正的建設有效、良好的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就必須要有各地方基層政府的配合,不然各項措施的落實、監管便無法實現,相關目標和工作也只會成為口號和空洞的文字。現代社會由于改革開放后形成的市場化沖擊,許多地方政府和基層公務人員形成了錯誤的“以GDP為綱”執政觀念,大力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是卻極大地忽略了文化建設。這種較為短視的做法和片面的政績觀無法教育能和經濟發展水平同等水平的人民群眾,導致整個社會呈現“瘸腿”的狀態,對于社會長遠的進步有著極大的阻礙作用。
相對城市人口而言,農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其個人思想、思維、習慣存在著許多不足,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在農村進行文化陣地建設。但是,由于農民意識不足,往往將僅有的集體學習或者文化活動當做“負擔”,只關注于自己的農業生產,甚至將麻將、撲克等當做平日最為重要的娛樂活動,這在一定程度是我國農村文化數十年裹足不進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文中筆者結合實際情況和客觀事實,闡述并分析了當今農村文化陣地建設中存在著許多不足,下面筆者將針對這些實際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具體措施:
要想真正實現農村文化陣地的建設和發展,思想意識的提高是所有工作的前提,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要認真領會中央政策和“三農問題”的本質,堅持文化建設和經濟發展“兩手一起抓、兩手都要硬”,并且將工作落到實處,科學規劃、嚴格監管。此外,應當將農村文化陣地建設作為提高執政能力的重要要求和構建和諧社會的主要內容,將農村文化陣地建設擺上意議事日程之中,并且將農村文化陣地建設納入考核標準,督促各方面加強認識和加快建設步伐,成為評價一個地區領導干部工作實際成績的重要指標。
此外,各地各級政府應當制定針對農村文化陣地建設的相關規章制度,為其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分別規定農村文化站和文化活動的組織機構、隊伍規章、設施條件、業務建設、活動內容、經費來源等,從制度上保障農村文化陣地建設的正常進行。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規定不能落在表面,一定要對于具體問題作出便于操作、便于監管的規定,將工作落在實處,以期能夠通過制度化、規范化、正規化、科學化的保障真正地實現促進農村文化陣地發展的根本目標。
文化站是農村文化工作中的主陣地,起到了基石和平臺的重要作用,這不僅體現出了文化站工作人員的重要性,而且對文化站工作隊伍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從時代和現實出發,為了符合我國農村經濟、文化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必須在尊重革命化、專業化、知識化、年輕化的要求下培養和造就一支素質高、作風硬、業務好、紀律嚴的文化站工作隊伍。同時,對于現有的文化站工作隊伍應當加強培訓措施,增強工作人員素質,以此來保證農村文化工作能夠快速、健康發展。
文化站工作人員只是農村文化陣地建設的骨干力量,但是文化卻是農村文化建設的基礎,沒有文化,所謂文化建設只是一句空談。因此,必須立足于當地實際情況,從傳統文化和特色文化入手,促進農村文化隊伍的進步和農村文化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這是最為重要也是最為有效的途徑。
以往的農村文化建設中,方式和方法較為呆板、單調和生硬,往往是由讀書看報或者講座構成,這些老舊的方式已經不適應物質生活得到極大發展的現代社會。所以,必須要對于農村文化建設中的具體工作方法予以創新,為其提供新的活力,大力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促進農民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并且借此機會向農民傳授健康生活、農業生產技術等相關知識,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在提高農民文化素質的同時極大地提升其個人綜合素質。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們一定要對于農村文化陣地建設予以足夠的重視,不斷滿足廣大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促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并且為中國農村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吳淑晶, 張維福,田青方.關于加強農村文化陣地建設的調查與思考.[J].學理論,2009(3)
[2]評論員文章.與時俱進 推進近郊農村文化陣地建設[J].寧波通訊,2002(11).
[3]劉忠學.農村文化陣地建設芻議[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