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市群眾文化館 435100)
自古以來,禮樂之道都是建立在足夠的物質基礎上的,而相對地,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一旦獲得了提高,自然也就會想要進一步提升精神文化生活。因此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今天,有越來越多的人想要學習鋼琴也就不奇怪了,這是人們審美水平與音樂素養提高的體現。而隨著業余鋼琴教學的普及,許多教學上的問題相應出現,這里將對這些狀況進行分析,以期能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促進我國業余音樂教育的發展。
鋼琴不只是一門技巧,更重要的是,它是一門藝術,是一種人文性的音樂素養。但現在許多學習業余鋼琴的群眾并沒有搞清這點,只單純地將鋼琴當作技術的一種,這使得現如今的許多業余鋼琴教學充滿了濃厚的功利色彩,成為了制約鋼琴教學發展進步的首要因素。
正是這種思想導致了我國目前的業余鋼琴教學集中在了技能訓練上,忽視基礎訓練和音樂素養的培養,只機械性地練習各種考級曲目。這種教學方式的結果就是,許多已經學琴多年的學生竟然完全不懂鋼琴最基本的演奏方法,更不會讀句識譜,只能機械地演奏那些考級曲目而已。這種不良狀況的出現并不是單純的學生思維上的問題,老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錯誤也是主要原因。
另外,教師的能力有限,使得業余鋼琴教育缺乏文化內涵也是妨礙教學發展的原因。一首曲子絕不只是一堆高低音的變化,必然有屬于它自己情感與文化內涵在里面,而教師不對學生在這方面進行教育,最后往往使得學生不知道自己彈的曲子是什么,這樣一來所謂的音樂素養自然也就無從談起。因此,業余鋼琴教學未來的改革方向一定要向技術訓練和文化內涵培養兩方面同時進行,否則很難令學生理解音樂真正的美。
雖然我國愿意學習鋼琴的群眾增多了,但能夠教授這些有學習意愿的群眾的專業教師卻是少之又少。這些年來受到大學擴招的影響,即使是專業音樂院校都出現了鋼琴教學師資不足的現象,遑論業余教學了。有需求就有市場,稀缺的師資使得社會上業余鋼琴教學的學費越來越高,這高額的利益吸引了眾多非鋼琴專業的音樂人士轉入業余鋼琴的教學。這部分師資的注入雖然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對鋼琴教師的需求壓力,但也使業余鋼琴教學的教學水準產生了良莠不齊的現象,對教學發展來說并不算一件好事。
業余鋼琴教學受教師的水平影響相當之大。目前許多業余鋼琴教師不懂按學生的個人特點來安排教學方法和教學課程,只是按照一個統一標準來進行格式化教育,由此引發了相當多的教學問題,比如,不管學生的業余身份和年齡特點,強行要求一些年紀過小或過大的學生按專業水平進行訓練學習,使得學生難以達到要求而喪失興趣;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基礎水平與先天條件,強行灌輸過難的考級曲目;忽視對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只一味針對鋼琴考級對學生進行訓練。以上種種都令業余鋼琴教學向單一化、模板化發展,與其說是發展,倒不如說是一種退步。
鋼琴等級考試制度的刻板是導致目前的業余鋼琴教學淪為“應試教育”的根本性原因之一。在這點上我們應積極學習國外的先進模式進行改革,讓鋼琴等級考試不再只是那幾個曲目的演奏,而是對音樂素養的全面考察:對聽覺、視奏、合奏、音樂理解等都提出考察要求;為學生規定更廣泛的可選曲目,讓他們能自由選擇和練習;加入音樂理論考試,深化學生對音樂文化內涵的了解。完善的考試制度相當于為學生定下了正確方向的目標,是推進業余鋼琴教學改革的前提條件。
業余鋼琴教學與專業教學的一個最大區別在于,業余的學生群體是極其復雜的,其中有幼兒、學生、上班族,也有退休的老人,這些人不僅年齡跨度大,而且自身特點也有很大區別,用相同的教學方法來教導他們顯然是不可取的。因此,視學生生理、心理、基礎水平的不同來有針對性地安排教學方法和教學進度相當關鍵。在演奏技巧上,除了樂曲演奏練習,還要指導學生對音色、觸鍵等的基礎運用,通過這些基礎來傳達音樂的意境、情緒和韻味;在樂曲選擇上,不要局限于考級曲目,中外名曲以及各種不同風格類型的曲子都要有所涉獵,這樣才能開闊學生的眼界,增加他們的鑒賞能力;在教學內容上,要選擇一些符合他們自身特點的內容,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和表現力;在教學拓展上,可以對一些著名曲目和音樂家的的背景進行介紹,這樣有助于提升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基礎學識。
目前的業余鋼琴教學以一對一為主,雖然有利于針對性教學的展開,但相對地無法讓學生間展開參照和對比,也不利于對教師水平的評估。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西方的“行會管理”機制是改革的大好參照。通過統一的標準與嚴格的制度對鋼琴教師資格進行認證與審查可以有效提升鋼琴教師的教學水準。
鋼琴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教學方法也應該視階段的不同而有所改變。針對學生年齡、心理、生理、悟性和基礎水平的差異訂立不同的教學過程,劃分不同的教學階段,為不同的階段訂立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這才是令學生飛速進步的正確方法。舉例來說,在教學的初級階段,學生剛開始入門,這時培養興趣、增進對音樂的了解是教學重點;在教學的中級階段,學生已經有了足夠的學習動力,這時夯實基礎,嚴格進行基本功和基本音樂素養的訓練才是重點;在教學的高級階段,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水平,這時要把重點放在嫻熟演奏技巧,提高表現力和創造力上。這一系列的過程下來才能培養出一個真正具有音樂素養和一定音樂成就的業余鋼琴好手。
不只讓業余鋼琴的教學集中在課堂上,而是積極地走出去,促進學生與其他鋼琴愛好人士的交流,這樣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具備藝術氛圍和藝術氣息的學習環境。與他人的交流不只能使學生吸收他人的優點,更能令學生反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而且還有機會與一些專業人士進行交流,對學生的進步有很大的好處。具體來說,可以進行一些小組課、小型演奏會、鋼琴比賽等活動,這些活動老少咸宜,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和積極性,而且能培養他們的音樂鑒賞能力與品評能力,是一舉多得的優秀教學手段。
鋼琴的學習只是手段而不是根本目的,因此業余鋼琴的教學與學習也要以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為教學目的,這樣才不至于在對鋼琴教學的改革中偏了方向。只有改革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手段,才能普遍提高我國廣大群眾的鋼琴水平與審美修養,進而促進我國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參考文獻:
[1]劉鵬.對于業余鋼琴教學中存在的幾個問題的思考與實踐[J].求實,2006(2).
[2]徐菊香.門外談業余鋼琴教育[J].鋼琴藝術,2006(7).
[3]尹學毅.調整業余鋼琴教學目標,構建業余鋼琴教學模式[J].樂器,2009(7).
[4]馬躍,楊輝.試論業余鋼琴教學中即興彈奏能力的培養[J].遼寧教育學院學報,2002(1).
[5]熊入靜.中英業余鋼琴教學縱橫談[J].藝術百家,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