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縣文化館 672100)
舞蹈是以有節奏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藝術形式,并在音樂的伴奏中表現出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是通過人體藝術和肢體語言抒發思想感情,表現生活情趣及其藝術畫面的一種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和藝術門類。
在人類社會文化藝術生活中,舞蹈可分為兩類:一是自娛性舞蹈,如:交際舞(交誼舞)、民族舞、集體舞等;二是表演性舞蹈,是專門為滿足觀眾欣賞而表演的舞蹈,它一般都有主題思想、結構和人物(角色)等,通過演員的表演感染觀眾,達到教育和鼓舞人的作用。舞臺上演出的歌舞節目多屬于這類節目。
舞蹈從表演性舞蹈體裁和創作形式上可分為:獨舞、雙(三)人舞、群舞、情節舞、抒情舞等多種。有情節的稱“情節舞”,如《洗衣歌》《十個姐妹采山茶》等,情節舞主要是以敘述事情,即通過途事性舞蹈,把人物與人物的肢體語言交流和情感傳遞,結合環境設置、音樂、燈光效果和配置共同表達主題思想及其可視的舞蹈場景畫面。情節舞一般有開端、發展、高潮、結尾全過程;無情節而專重表達情緒的稱“抒情舞”或(情緒舞),如《敦煌彩畫》《青花磁》《荷花舞》《紅扇》等,抒情舞(情緒舞)是通過舞蹈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來感染觀眾,以各種舞臺配置完美結合展示其優美的舞蹈意景或景物。
表演性舞蹈大都具有不同風格特色。從風格特色上大致可分為:古典舞蹈、民族民間舞蹈、戲曲舞蹈等。古典舞蹈是根據古代舞蹈資料創作的舞蹈,如《飛天》《踏青》《絲路花雨》等;戲曲舞蹈是根據戲曲中的舞姿、臺步、武打功夫、動律、神韻等表演程式組合創作的舞蹈節目,如《小刀會》《金山戰鼓》等;民族民間舞蹈是根據民族民間的傳統舞蹈整理或創作的舞蹈節目。如《孔雀舞》《摘葡萄》《盤子舞》等。除此以外還有狩獵舞、巴雷舞、小歌舞、現代舞(世界性通行舞)等。而各種體裁和不同風格的舞蹈形式都是隨社會的發展而發展而且又不相互共融和借鑒的。除自娛性舞蹈以外,無論哪種表演性舞蹈,在創作形式上都有以下特點:
1.有明確的主題、內容、結構和人物。這些都應體現作者的創作意圖。
2.有完整的結構。一是有“開端”,即舞蹈和人物的引入(出場)起始造型作開頭;二是有“發展”,即沿著舞蹈情節或情緒逐步展開的舞蹈隊例、運行路線場記以及表現主題的系列性舞蹈肢體語言動作的編排設計的畫面所需展開的舞蹈過程;三是“高潮”,是通過音樂、舞蹈的高度渲染,使劇情或情緒推向頂峰;四是“結尾”,即是情情結局或情緒結束的處理,有的是在舞蹈高潮時造型結束,有的是再現“開端”而結束,有的是結合舞蹈情節需要隨舞蹈流程邊舞邊進場等結尾形式。
在各種類型的舞蹈中民族舞蹈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既有供人們欣賞,又有反應一定思想感情,有很好的宣傳教育和很強的娛樂性。是不同地區不同民族所喜聞樂見的廣泛的舞蹈形式。因此,搞好民族民間舞蹈工作是我們從事基層文化藝術工作者的職責所在。必須加強學習舞蹈專業知識技能,不斷提高舞蹈編創能力,拓展舞蹈表演藝術新天地。
舞蹈編導是舞蹈編排工作的一種職務,有由一人編導和集體編導。一個舞蹈節目的效果如何取決于舞蹈編導人員的編導能力。因此,作為舞蹈編導人員必須具備多方面的舞蹈表演知識和技能,具備廣博的文化藝術知識修養和強有力的專業素質,要對編的舞蹈所需要素靈感在握,要做到從舞蹈節目的構思、編舞、排練、舞臺指揮、演員、導具設定、音樂選擇、舞美、燈光配置等多方綜合因素高度統一融合,這些有關學識作為編導人員都應做到心中有數。相關知識必須有所掌握,特別是舞蹈專業知識技能、學習和提高更是舞蹈編導人員所必須的。
文藝創作上有句老話叫做“十年磨一劇”,讀書也需要“十年寒窗”方有成效。在中國書畫壇上也常講“梅花香自苦寒來”,這是梅花的精神,也是書畫人煉就書畫藝術功底的銘言。舞蹈編導也要豐富舞蹈知識技術上下苦功夫,做到博學多識。我國是多民族國家。五十六個民族都有著自己不同的舞蹈形式和舞蹈風格。在我們云南就有二十六種民族二十六種民族民間舞蹈形式和舞蹈風格,是我們取之不完用之不盡的舞蹈藝術源泉。我們在學習研究本地區民族民間舞蹈的同時還要從其它相對成熟和完善的舞蹈藝術中吸取營養,包括古今中外的各種舞蹈藝術的學習和借鑒,這是我們舞蹈編導工作者應持之以恒的課題。
云南花燈已有200多年的發展歷史,隨著歷史的不斷發展進步,云南花燈借鑒各種戲劇、舞蹈藝術中的表演方式、技能和表演程式,不斷完善成為云南民間戲劇舞蹈的一種獨特的表演和舞蹈形式。花燈舞蹈的特點及風格帶有濃厚的鄉土味道,它來自于民間,它是以扇子為主要表演道具,以扇花組合為主要表揚手法的一種舞蹈形式,其表演技法豐富,形體優美,深受人民群眾喜愛。單獨扇位就有:放扇、端扇、托扇(托葉扇)、背扇、羞扇、扛扇、遮扇(容扇)、揚扇、占扇、開扇、關扇等常用技法十多種,還有睡美人、鳳亮翹、梵望金鐘、鴨游水、矮子過河、烏龜趴沙、螃蟹出洞、蜜蜂采花、蝴蝶起舞、撲蝶、推浪等無計其數的趣味性很強的扇位扇法。花燈舞蹈對腿、胯、手、脖、頭等肢體動作的運動及其造型變化規律都很講究其程式化,而不是隨意舞動,在舞蹈表演上采用大量的擬物擬人舞蹈藝術手法,形象生動,栩栩如生,這是花燈舞蹈表演的主要特點和風格。
另外,花燈舞在步伐上也有許多規范性步伐。如丁字步(掌丁步、跟丁步、大丁字步)、八字步、弓箭步、歪步(手歪、跨歪、轉胯歪、正歪、反歪、小歪)、顛步(尖顛、根顛、碎顛)、揉踩(踩步、鶴踏步)、踢步(跳踢步、前踢步、后踢步、前后踏踢步、烏龍伸腳步)、交叉式、轉動式,也有喜鵲登枝、鷺絲登泥、螺絲轉背、十字步、鯉穿江(鯉魚扭腰)、小魚搶水等肢體系列性表演程式和舞蹈動作,在手勢動作及其動律方面也是規范的,如:風擺柳(小風擺柳、大風擺柳)、推壓腕、順水流、提花手(大、小提花手)、拍手、滑腕(劃腕)、云手(大、小云手)等,在扇法上也有豐富的手位和執扇方法和舞動技巧,如拈扇(大、小拈扇)、抖扇(掌夾式、指夾式)、滿扇(滿扇、桂鳳滿扇、朝陽鳳點頭、大扇、月光花、撇反上花、點扇)、扣扇(扣扇提花、扣扇翻花、大小翻花)、夾扇法(單手、雙手夾)等名目繁多的扇花表演技法,是無數民間花燈舞蹈藝人和專業人員從長期的社會生活實踐中捕捉效仿不斷總結提煉出來并借鑒我國各種戲劇、舞蹈表演技法不斷創新和發展起來的,我們要深入學習這些多姿多彩的表演方法,在傳承傳統技藝的同時去粗提精、推陳出新,把適應時代需要的花燈舞蹈藝術傳承下去,使花燈舞蹈表演藝術更加豐富多彩,使之為引領本地區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戲曲身段是塑造戲曲舞臺形象的主要手段,它在歷代藝術家接力相傳的舞臺實踐中,逐步形成具有民族美學特征的規范化體系。它是中華民族美學思想的結晶,是我們傳統藝術的珍品。在我國戲曲表演藝術中有著許許多多取之不完用之不盡的非常成熟和完善的身段表演技法,需要我們去學習借鑒。特別是要學習和研究它在舞蹈表演中的身段表演藝術特點:第一,身段表演的程式性;第二,身段表演的虛擬性;第三,身段表演的節奏性等。如在身段表演程式上就有“方巾組合程式”“閉扇組合程式”“單扇組合程式”“雙扇組合程式”“水袖組合程式”“團扇組合程式”“劍舞表演程式及表演套路場記”等,這些程式和表演方法是戲曲表演專家在《戲曲身段初探》一書中為我們提供學習和研究的幾種基本表演技能,是我們從事舞蹈編導藝術的瑰寶。在她介紹的閉扇組合程式中就給我們介紹了三十多種扇位、扇法及表演程式,又如在方巾組長中的:觀景、聞花、上橋、照景、擬飛、擊浪、遮羞、規視、觀花、喜歸等表演程式的表演技藝都與我們花燈舞蹈表演藝術一脈相承。
除此以外,我們還要從不同劇種、歌舞、雜技等多種表演藝術和中外一些相關類型的民族民間舞蹈中汲取可用元素,提高我們的舞蹈編導技能。
音樂是舞蹈的靈魂,一個好的舞蹈作品必須做到舞蹈動作編排與音樂節奏、旋律、音樂情調的有機結合相互融合渾然一體。而不是單純的卡卡音樂節拍搞幾個音化隊形,機械地變換幾個表演動作或表演那么簡單。要對舞蹈的音樂作品進行認真細致的剖析,從音樂節奏、旋律、情感變化中尋找舞蹈動作的創作靈感,構思設計與音樂情調、舞蹈音樂主題是相諧調的自然流動的音樂舞蹈動作、造型及其直觀舞蹈畫面,把音樂作所要表達的思想意景展現給觀眾。
作為舞蹈編導人員應具備一定的書畫知識技能和鑒賞能力,學習一定的書畫知識,懂得點、線、面、形體、色彩等方面的繪畫技能,有助于舞蹈動作、造型、舞蹈平面畫畫,三維雕塑空間造型、服裝、道具、燈光的配置及其設想構思、表演場記、變化路線等方案的畫面設計構想,做到編舞思路清晰,舞蹈畫面成竹在胸。
一切文學藝術都源于生活,舞蹈題材也一樣,特別是民間舞蹈題材更是來源于各民族民間在社會生產、生活、勞動、愛情、民族風情等方面的故事、情節,深受群眾喜愛。它受社會經濟文化的影響而產生,是根據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以人類社會生活、民風、民俗為創作基礎而產生的。舞蹈編導人員要深入生活、深入社會,從民間生產生活中發現搜索整理舞蹈素材,并向民間舞蹈藝人學習民間舞蹈表演技藝,虛心請教,認真學習,不斷積累民間舞蹈創作素材,善于提煉總結創新。不斷豐富舞蹈創作內容和題材,使我們的舞蹈藝術深深地扎根于民族民間,扎根于廣大人民群眾之中,并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
任何工作無不以理論作導向,以文化為基奠。作為舞蹈編導人員,要隨時把握時代的發展導向,也個導向就是政治理論的指導和文藝理論的指導。要學習和堅持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話》精神,要堅定不移地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推陳出新”的方針,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社會生活是文藝創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要堅持文藝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原則。真實地反映社會生活,樹立正確的創新思想。把為人民群眾服務滿足人民群眾的多層次的健康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為舞蹈創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深入群眾、深入生活,運用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觀摩分析生活,扎扎實實地從群眾、從實踐中汲取舞蹈創作營養,創作出新時代的優秀舞蹈作品。要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方針,不斷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要批判地繼承或借鑒古代和國外的優秀文化成果,不斷豐富發展自己的民族舞蹈藝術。對古代文化遺產要堅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吸取傳統文化中具有民主性的優秀藝術成果,排除消極、落后成分達到的“古為今用”的目的。始終保持社會主義性質的鮮明的民族特色。讓我們的民族舞蹈藝術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學習專業知識技能,提高舞蹈編導水平是我們舞蹈編導的崇高職責和不解追求的工作目標。我們要不斷提高專業知識水平,努力創作和編導出好的民族民間舞蹈作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糧貢獻給人民,為開創我省社會主義民族舞蹈藝術的繁榮和發展而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