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市龍崗區文化館 518000)
群眾文化是人民群眾自我進行以滿足精神生活和知識需求為目的,以文藝娛樂為主要內容的需求及表現。各級群眾文化部門應當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在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的同時,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養,進而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質,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因此,我們群眾文化工作者要認識到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要性,并通過多種途徑促進這項工作的順利、深入開展,為促進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
群眾文化是社會大眾的文化,廣泛地存在于社會和群眾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群眾的文化素養體現著國家民族的整體素質。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在社會和諧發展的道路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是社會和諧發展的基礎。我國當前正在構建和諧社會,追求“以人為本”的社會理念。人民群眾綜合素質的提高和進步,才能加快社會和諧的步伐。群眾文化活動作為提升人民文化素質,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重要途徑,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為新時期文化發展指引方向。開展廣泛的文化活動能夠使廣大群眾認識和接觸到新的文化和思想,對于宣揚愛國主義、推動民主法制建設、倡導社會和諧等方面都起著指引方向的作用,提高了群眾的思想道德素養,抵制一些不良思想和現象,弘揚了時代主旋律。
3.基層群眾文化建設能夠豐富群眾的精神生活。文化活動是廣大群眾的精神食糧,能夠充實群眾的業余生活,使他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因此,開展基層文化建設在為人民提供精神家園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當前,群眾文化活動發展總趨勢是日益活躍、內容豐富,并且逐步向更高的層次發展,但在其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不少問題。首先,基層單位對群眾文化不夠重視,認識不到位,缺乏規劃和研究,部分單位和相關領導對文化建設的社會功能認識不足,缺乏整體觀念、全局規劃和長遠意識,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群眾文化的發展。其次,群眾文化建設投入的經費較少、資源配置也不合理。近幾年,雖然各級政府加大了對文化建設的投入,但是其在所有的財政支出中所占的比例非常有限,而且文化建設經費的增長幅度遠遠低于財政增長的幅度。另外,在文化資源配置上,文化經費投入不足也制約了基層群眾文化的發展。再次,公共文化機構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當前,城市的各級文化館管理機制陳舊,而且人才缺乏,在再加上人員老化和結構安排不合理等原因,導致公共文化機構的主導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最后,文化供給與群眾的需求有脫節。雖然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有了較為明顯的發展,但是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還不夠豐富,比如活動的質量和數量跟不上群眾的需求,社會不良風氣的滋生和蔓延對和諧社會的建設產生了負面影響。
1.把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推動各項創建活動深入開展的重要手段。各地、各部門應當高度重視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結合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文明單位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加強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和服務網絡建設,使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向著預想的態勢發展。同時,各級黨委、政府必須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把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作為推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載體和有效抓手,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不斷鞏固發展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良好局面。
2.充分發揮政府在基礎群眾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做好基礎群眾文化工作,首先需要各級政府部門明確自身在社會精神文化建設中的責任和職責,并能夠保障基層精神文化建設的資金投入要充足,人員安排和布置到位,管理能夠跟得上。政府在精神文明建設,滿足群眾文化需求的過程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應該切實做到以下三點:一是政府應當在投資建設文化社區的同時,加大對社區文化能人的培訓、日常活動的組織和各類劇團的補貼力度。二是將文化富民與經濟上脫貧有機結合起來。不能僅就文化抓文化,經濟上的脫貧才是解決文化問題的根本。只有將文化活動和增收創收結合起來,做到“文化富民”,才能有效促進社區文化的可持續發展。三是“自上而下”的文化社區建設必須以“自下而上”的文化需求導向為基礎。文化基礎設施的供給不能代替群眾的文化需求,應該讓群眾自己對“需要什么樣的文化基礎設施”進行選擇,要注重長期性、普惠性效果。
3.加強群眾文化人才隊伍建設
一是重視和加強對區文化館現有的文化專職輔導員培訓工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他們搭建終身學習的平臺。每年可以委托有關高校藝術學院,對他們分批開展短期培訓工作,更新他們的專業知識,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讓他們更好地服務于全區文化建設和發展。二是重視和加強對轄區各類業余文化輔導員的培訓工作,幫助他們學習知識、開闊視野、增長技能,提高文化素養,使他們在組織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中更好地發揮引領和示范作用。三是對業余文化輔導員和表現突出的優秀群眾文藝團隊給予適當補貼,調動社會各界人士參與我區文化建設和群眾性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壯大文化志愿者隊伍,努力形成專兼結合的基層文化工作隊伍。四是重視和發現培養扎根基層的文化能人、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人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促進他們健康成長、發揮作用。
4.要重視群眾評價標準
基層群眾既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受益者、參與者,也是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成效的最終評判者。要在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工作中引入群眾評價原則和標準,把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各個項目、各個環節置于人民群眾的監督之下,按照群眾意愿開展工作,以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最高標準,群眾不滿意的堅決不能授予文明創建榮譽稱號,已授予的要堅決摘牌。要高度重視讓最廣大的人民群眾走進已建成的文化設施,參加公共文化活動,就近就便享受文化生活。要重視文化設施的合理布局,增加和改進文化活動內容、服務項目,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文化設施的利用效率,提升公共文化建設工作水平。
總的來說,政府的支持與群眾的參與都是開展群眾文化不可缺少的因素,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工作不僅能夠滿足廣大群眾的精神需求,也能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貢獻。群眾文化館應當把群眾的參與率、滿意率放在第一位,這樣才能保證文化活動真正地為群眾服務,提高人們的參與意識和興趣,進而促進廣大群眾的精神文明建設。
參考文獻:
[1]姚樹強,王亞娟.新形勢下如何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幾點思考[J].赤子,2012(8).
[2]劉瑩.基層群眾業余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及現狀研究[J].決策與信息(下旬刊),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