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師范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 621000)
出于招風取涼、驅趕蟲蚊、引火加熱等種種需要,人們發明了扇子。宋元時期紈扇、團扇盡管還占有主要地位,但同時也出現了另一新品種“折疊扇”,即折扇,一般被認為是北宋從日本、高麗傳入的,折扇與團扇相比,最大的優點是收納方便,素有“懷袖雅物”之稱。折扇的生產在南宋時已有相當規模。當今名扇有蘇杭折扇、川蜀折扇尤其是榮昌折扇、北京的折扇等。
榮昌折扇在重慶市榮昌縣,具有悠久的生產歷史。清乾隆年間,兩湖移民入川,折扇技藝隨之傳人榮昌,至今已有300余年。折扇工藝一經傳入就受到了榮昌人民的極大喜愛。榮昌折扇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光緒初年,榮昌有專業扇鋪40余家,扇工2000余人,年產折扇400多萬把。辛亥革命后幾年內,城內扇鋪達百余家,扇工超過3000多人,年產扇500多萬把,
榮昌折扇是榮昌民間藝術里的珍品。謝無量曾撰聯贊譽榮昌折扇:“海棠香國,新看畫棟連云,占盡三巴風月;蛺蝶名工,制就齊紈拂暑,涼生兩戒河山。”。1974年,前國家主席、時任副總理的李先念同志曾派專員來榮購置棕竹黑紙扇3000余把,用于國事活動。1998年上半年,重慶市政府派專員購置折扇贈送江澤民主席極其隨行來渝視察的中央領導。此外,一大批著名書畫家,1如張大千、錢松巖、朱佩君、蘇葆幀、屈江、龐中華等在榮昌折扇上揮毫并贊賞有加。
90年代以來,為了加強榮昌折扇的競爭力,各廠家通過合并、資產重組、技術改進,規模逐漸壯大。榮昌折扇廠家的數量已從幾十家減少到現在的十幾家,具有代表性的有重慶市榮昌折扇廠、重慶榮昌華一扇廠等成為榮昌折扇的中流砥柱。最近,在縣有關領導的重視下成立了榮昌扇子協會,榮昌折扇工藝已經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榮昌折扇產業已經成為榮昌的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如何既要做到對傳統折扇工藝進行有效地傳承和創新,又要讓折扇工藝很好地被開發,面向市場,走入社會?促進折扇的生產與銷售?這應是當前榮昌折扇急需解決的問題。為此筆者有如下思考:
1.榮昌折扇不僅要弘揚傳統工藝,保持其作為民間藝術的本色,還要提高傳承人的文化素質和審美能力。同時也要和蘇州折扇、杭州折扇等加強交流,構建新的傳承方式和傳播途徑。
2.“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榮昌折扇應立足本土資源,將夏布、牛角等地方資源與折扇很好地結合起來。筆者認為榮昌折扇的銷售中可以在折扇包裝上借鑒夏布包陶的方式,采用夏布包裝折扇,并在夏布上用手繪而不是印刷圖案。夏布和折扇強強聯合,打造出一批藝術折扇,從而增加榮昌折扇的可收藏性和藝術性。
3.榮昌折扇應該成為美術人才發揮藝術才能的良好載體。榮昌教育部門應該編著和折扇工藝相關的教程,且和各大藝術院校尤其是在職業技術學院加強聯系并開設相關課程。對優秀作品與優秀學生可以給予一定獎學金,而且吸引其來就業或者自主創業。只有這種落實到學校藝術教育上的傳承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4.榮昌折扇工藝的保護要更多地應通過地方博物館來實現,打造榮昌精品折扇,讓書畫名家參與扇面創作,提高榮昌現代折扇的鑒賞和藝術收藏價值。凸顯榮昌“海棠香國”的人文特色和時代特征。
5.榮昌折扇工藝用數字化、網絡化進行保護與傳播是最有效的途徑。借助網絡實現全球超越時間和空間的資源共享。
6.將榮昌折扇打造成榮昌特色旅游產品,有利于榮昌折扇的產業化。近幾年國家正對重慶榮昌的路孔古鎮進行旅游開發。對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榮昌折扇工藝要抓住這大好契機,把優秀的折扇工藝展示人們,將榮昌現代折扇打造成榮昌的特色旅游產品,有利于折扇工藝的推廣及產業化。
如何使折扇工藝更好地走向社會,走向市場,讓榮昌折扇快速產業化?榮昌地方政府應該在政策上對折扇企業進行鼓勵和扶持,有利于折扇廠家加大產業資本的投入,再一次地進行資產重組,在提高折扇質量的同時增加其文化和藝術含量。促進折扇工藝的創新和發展,打造出榮昌現代折扇的品牌效應。加大廣告宣傳力度,采用整合營銷傳播手段,塑造出良好企業形象,有利于榮昌折扇向全國乃至全球銷售。
注釋:
1.熊怡.《榮昌折扇》.今日重慶,2009.05.
參考文獻:
專著類:
[1]包銘新.扇子鑒賞與收藏[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6.3.
[2]沈從文著.扇子史話[M].北京:萬卷出版公司,2004.5.
期刊類
[3]王琳琳.開合清風紙半張,隨機舒卷豈尋常——榮昌折扇. 青春期健康[C].2010.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