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學產品設計系 100029)
從信息論和控制論的角度來看,記憶就是人們把日常生活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信息進行編碼加工,轉變成符號后儲存在大腦內部的過程。從心理學的角度上說,記憶就是通過識記、保持、再認等方式,在人們大腦中存儲和積累信息符號的過程。記憶是有選擇性的,通常只有對人們生活有意義的事情才會被人們記住。1
1.設計帶來美好的記憶
設計是有感情的。設計師把自己的情感和對未來美好的愿望融入自己的設計之中,這樣的設計除了會給人們帶來美好的體驗、感覺之外,還會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長此以往,這樣的印象符號就會變成“記憶”存儲在人們的腦海里。例如,第一代蘋果iMac。它不僅在工業設計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人們現代生活里更是一個里程碑式的產品設計。它造型獨特好似半透明的熱帶魚,透過彩色的機身,可隱約看到內部的電路結構。大面積的圓弧倒角使人產生一種流暢的美感,配以奇特的半透明圓形鼠標更為整個產品增添了不少情趣。如今,雖然它已經消失在人們的生活中,但它帶給我們的美好“記憶”卻會一直留在我們心中。因為,在iMac產生之前,產品設計一直主張理性和冷靜,所以那個時候高科技產品都是黑白灰的。iMac首次對其它色彩的嘗試并且大獲成功,給人們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更讓所有人懂得,高科技產品不應該是冷漠和令人生畏的,它更應該是親切的、易操作的、對人性充滿關愛的。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蘋果2013版imac已經問世,但都無法撼動第一代蘋果iMac保持的超高關注度和影響力。它憑借艷麗的色彩和時尚的造型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記憶。還有一件值得一提的設計,它伴隨了一代人的成長,它就是隨聲聽。世界上第一款隨身聽是由Sony公司于1979年研發出來的Walkman,即便攜式磁帶播放器。如今,雖然大街小巷各種時尚、功能先進的mp4、mp5琳瑯滿目,都無法取代隨聲聽帶給80后的美好記憶……它體積很小,外形方方正正的,前面是可以打開容納磁帶。上面是好似方塊的各種開關:on/off、快進/后退等。這樣一個簡單的“小盒子”承載的是80后整個童年的記憶,是它開啟了攜式音樂理念的誕生,開啟了我們關于磁帶、關于音樂的記憶……類似的設計還有很多,它們也許已經被市場淘汰,但它永遠不會被記憶淘汰,人們會永遠記得這些設計曾經帶給人們的美好體驗和感覺。
2.記憶負擔
設計能給人們帶來美好的體驗,同時設計的復雜程度也影響人們的記憶難度。換言之,簡單的設計容易被記憶、操作,復雜的設計不容易被記憶、使用。很多設計因為考慮不足給人們造成了很大的“記憶負擔”,如“密碼”。信息時代密碼隨處可見。一兩個密碼記憶很容易,可是密碼太多就容易造成很大的壓力。況且人們要記住的遠比密碼要多得多,郵政編碼、銀行卡密碼、身份證號碼、好朋友生日……不止這些,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用品的使用方法也日漸細化繁多,人對產品的記憶正發生著由直觀簡單的傳統方式向抽象復雜的現代方式轉化,雖然說明書越來越厚,介紹的功能也越來越詳細,可是再也提不起來人們閱讀的興趣。因為需要記憶的東西越發增多,而且難度增大,給人們帶來了沉重的記憶負擔??萍嫉陌l展,已經加快了人們的生活頻率和節奏,使人們承受了巨大的壓力的同時還要忍受使用這些復雜的設計……因此,設計人員的設計目的是讓將來的產品更加簡潔,徹底把人們從高頻率的生活中釋放出來,為人們設計出一種與現實生活截然不同的簡單生活。
如何使設計更容易記憶?應該用什么樣的手段提高消費者對產品的記憶呢?
減少識記材料:信息是存儲在外界的知識,而記憶就是把外界的信息變成符號存儲在大腦里。外界的信息有很多,但并不是所有信息都對人們有意義。在像宇宙一樣大信息世界里,通過過濾,減少識記材料的數量對于減輕人們的記憶負擔是很有必要的。如何減少識記材料?除了在設計中盡量把識記材料簡單化之外,最常用的方法是將識記材料“形象化”,這樣就大大減少了要記憶的數量。一般來說,超過80%的信息是通過視覺記憶的,因此與其采用復雜的文字符號,不如采用直觀的視覺形象更能提高設計“記憶”。設計者用專業理論設計了技術性很強的產品內部結構,但為了方便使用必須將操作方法形象化,這樣才更有利于用戶記憶。例如樓梯疏散標志,設計者避免復雜的文字,只用簡單的圖形使其形象可認。且圖形在整個標志中的比例比較大,圖形與背景顏色分明,使得標志本身更加一目了然。
提供限制因素:在數學中,有一章叫排列組合,講的是組合的可能性有幾種:如C3在沒有說明特殊情況的時候,是有三種可能性。如果可以選擇的基數更大,則選擇更多。同樣,在設計中,使用者可以支配的操作更多,相應要記憶的基數就更大。所以,對于一些特殊的人群,設計師可以適當取消一些操作,即諾曼所說的設計人員提供限制因素,以便減輕“記憶負擔”。例如,針對特殊人群的產品設計,必須考慮到不同人群的不同特點。在人的記憶中,接收與儲存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超過這個限度,多余的信息只能在傳遞過程中被濾掉。根據人的這種記憶特性,為了減輕人的記憶負擔,設計者必須以簡單明確為設計原則。尤其老年人記憶力逐漸減退,為了他們方便設計的手機應去除復雜的符號,只保留基本功能,且數字符號要設計的較大,顏色對比明顯,這樣易于操控使用,方便老年人識別。
設置提醒功能:在考試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現象:正面不夠用了,只能寫在反面,但如何能保證批卷人會看到試卷背后的文字呢?很多人都會在正面試卷下邊寫上,更多答案在背面或者請看背面。在設計中,如果有某種操作時不得不做的,但又不好出現在界面中,如何提醒使用者不要錯過這個步驟呢?就像早上的鬧鐘和手機里的提醒事項,產品的一些變動和功能也是需要提醒的。比如iphone手機的解鎖功能。iphone手機以其獨特的造型及功能被世人所喜愛,如何讓這個功能更好地被使用者熟知,開發商除了設計符號之外,還設置了文字說明,更好地解釋了這項新的創新。與此相比,蘋果的臺式電腦考慮的就沒有那么周到了。在普通的臺式電腦界面上,關機鍵通常都在右下角,但是蘋果臺式機的關機鍵卻在背后,如果沒有用過蘋果電腦也不知道這個設計的人們可能要稍微找一下了。
匹配:在設計中,有兩種匹配:自然匹配和“通用”匹配。自然匹配就是遵循自然規律選擇最佳的搭配方案。如,廚房電爐的爐膛和控制旋鈕排列,如果交錯排開必然會讓人辨別不清、難以記憶,只有設計成左邊的旋鈕控制左邊的爐膛,右邊的旋鈕控制右邊的爐膛,才更方便用戶記憶和操作。2“通用”匹配,顧名思義,按照通用的原則進行匹配。最常見的例子就是手機數據線和充電插口。在幾年前,隨著手機種類的增多,各式各樣的充電器也隨之增多。一個家里如果用的不同牌子的手機,可能在充電時就不能立馬找到自己的那款了。后來手機的制造商也發現了這些問題,現如今,除了iphone之外,剩下的大多數手機數據線和充電插口都是通用的,這樣就大大方便了用戶的使用。
1.懷舊設計
懷舊設計是把人們以前的經驗、記憶與現代語義結合進行再設計的一種設計方法。隨著年紀的增長,人們經常會懷念兒時的玩物和吃食,懷念過去的時光。據調查顯示,現在30歲左右的優秀設計師,一直活躍在懷舊設計的最前沿,他們的很多作品都融合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經典元素,隨著設計產品數量的增多和質量的增高,儼然有讓懷舊設計變成主流設計的趨勢。近幾年,一條消息震驚了80后的人們:韓梅梅結婚了,新郎不是李磊。這條消息一出,立即引發了和李磊、韓梅梅一起成長的一代人們,勾起了人們對于初學英語時,關于李磊、韓梅梅的美好回憶。2007年“大聲展”上參展了一個文具品牌名為“李磊和韓美美”。品牌的創意來自于初中英語教材,作者將書中的插圖描摹下來,單調正經的人物形象搭配玩笑似的對白,與課堂上的枯燥形成鮮明對比,做成了“辦公室破壞”系列文具。雖然不如得力文具具有廣泛認知度,但也有不錯的關注和銷量。3人們通常都是這樣,對于熟悉的形狀、味道總會有特殊的喜好、偏愛。這無疑促成了懷舊設計的發展。因為懷舊設計不僅讓經典記憶得以延續,也讓人們的情感得以更好的滿足?;谶@一點,很多設計師鐘愛懷舊設計。最典型的代表是新澤西燈泡品牌Bulbrite最近設計了一系列懷舊產品,包括“spiral”“thread”“hairpin”和“loop”。這些燈泡模仿了古老的白熾燈,透明的玻璃結合復雜豐富的金屬燈絲,燈泡內部還精心創造了一種柔和的環境光線,一下就把人們帶回了那個使用白熾燈的年代。這種借鑒“記憶符號”并配以新的時代語義表達出來的設計,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能夠激起大眾的情感共鳴,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其中另一個不得不說的設計是無印良品的CD機。這款CD機并沒有什么特殊的造型,但是最能勾起人們孩提時代記憶的是它的獨特的開關設計。小時候,大多數人家中并沒有像現在這樣美觀的燈具,照明僅僅用的是懸掛起來的一個白熾燈泡,這個燈泡的開關就是一根繩子,拽一下就起到了開和關的作用。這個繩子開關在我們小的時候,幾乎每天都要拽那么幾下,這個普通而又平凡的動作卻給了我們最為深刻的記憶。無印良品的這款CD機,是掛在墻上使用的,開關就是一根從機器上垂下來的繩子,和以前的電燈開關一樣,這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消費者幼時的記憶,帶給消費者驚喜的并非CD機放出來的音樂,而是這懷舊的感動。
2.文化記憶
人們通過不同的符號、符號結構以及符號操作來表征整個世界,其中,符號是所有信息的載體,也是人類與外界溝通的橋梁。簡單地說,記憶是通過符號存貯在大腦內部,并對外界事物做出判斷的。中國歷史悠久,其文化的發展也在這幾千年的時光里孕育出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大浪淘沙,很多優秀的文化被傳承下來。唐詩、宋詞、元曲、皮影、剪紙、戲曲等文化符號都留給世人關于文化最美好的記憶,這就是文化記憶。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文化符號都帶給人們精神上的感動,例如,剪紙。剪紙來自于民間,取材于生活,是中國傳統文化里的瑰寶之一。它體現了人們最本質的審美觀念,蘊含了中華民族最深刻的文化內涵,也是設計師一直鐘愛設計元素。國際著名家具大師飛利浦·斯達克就設計出一款集傳統與現代于一身的幽靈椅。它是采用透明的亞克力材質配合大紅色的剪紙圖案,形成了現代與古典的強烈對比,卻又不會造成沖突的感覺,反而讓紅色的剪紙顯得更加剔透。4雖然,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文化“記憶”也有很多,但是,文化的傳承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外國的經濟、文化對我國的傳統文化造成很大的沖擊,尤其對當代大學生影響很大。好多人逐漸忘了寒食節、七夕這樣的傳統節日,開始過起了情人節和圣誕節等“洋節”。更有一些民俗文化正漸漸衰落,像皮影、戲曲,精通的人越來越少,感興趣的人也越來越少。面對這些,設計師是否該反思,如何利用設計拯救那些瀕臨滅絕的文化?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五千年的文化給我們提供了很多的設計靈感。從美國拍的花木蘭和功夫熊貓,我們應該得到教訓,這些本屬于我們自己的文化符號卻被別人加以利用,眼前的現成素材,我們沒有看到卻還苦苦從山寨文化中找尋創意?如此,設計師們不如從文化記憶中尋找創新,用現代的語言去詮釋傳統,使其完美結合,從而增強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結語:21世紀高速發展的今天,設計被賦予了新的內涵——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隨著設計競爭的越發激烈,單單從功能上滿足人們的需求已經無法在激烈的競爭中立足。因此,從記憶的角度,利用“記憶”特性,挖掘人們記憶深處潛在的“符號”,提取這些符號進行有效地設計,用感性的意象來喚醒人們心底的記憶,使人們從設計中感受到溫情,感受到愛,讓設計變得更加簡單,容易引起共鳴。5
注釋:
1.萬萱.標志設計與記憶[J].裝飾,2006,4(156):125
2.NORMAN Donald A.設計心理學[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3.李梅.記憶、仿記憶、反記憶——論流行設計中的“新懷舊風”[J].藝術百家,2008,8:194—196
4.姜曉童,周小儒.淺談傳統剪紙藝術在現代家具設計中的應用[J].美術大 觀,2012(5)
5.侯婧.淺談視覺記憶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2(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