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宇霞 (安吉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浙江安吉縣 313300)
文化禮堂:村民共同的精神家園
高宇霞 (安吉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浙江安吉縣 313300)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文化禮堂作為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文化禮堂是村民精神家園的有效載體。改革開放后老百姓腰包鼓了,可精神上又出現了缺失,沒有釋放精神壓力的場所。城市里現在人們互相交流的場所多的就是洗腳城、卡拉OK廳、酒吧,城市里是這樣,就別提農村了,老百姓更是無處可去,看看一年一度的文化下鄉、一個月的幾次免費電影放映、約上幾個老友打打麻將,就是這點營生,能夠為百姓提供娛樂的場所實在匱乏。文化禮堂的建設為百姓提供娛樂活動的新場所。
其次,文化禮堂引導人回歸本性。在現有的文化禮堂建設要求中提倡建設展覽展示區,展覽展示區中的村史村情、鄉風民俗、崇德尚賢、美好家園板塊的設計,特別是“道德榜、能人榜、壽星榜”更是把百姓的名字記入史冊。讓好人好事得以體現,讓點滴的感動長久的留在人們心中,使他們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讓世人追求美好、回歸真、善、美。曾經有人說過“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難的就是一輩子做好事”,文化禮堂就是讓世人警醒做一個好人。
再次,文化禮堂讓中華博大精深的非物質文化得到傳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才是根本,文化禮堂彰顯中國傳統禮儀、習俗文化。中華上下五千年,經過時間的鍛造流傳下來許多優良傳統,儒家思想、紅色思想、各種節慶紀念習俗、古老的成人禮等等,這些經過時間的鍛造沉積下來的都是無比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都應該好好的傳承,把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發揚光大。
對于文化禮堂的建設,我們應思考三個問題。
首先是建什么的問題。建文化禮堂就是要建百姓自己的精神家園,讓百姓的心聲和意愿得以釋放。按照百姓自己的需要和意愿自主建設,每位村民都可以參與其中,廣開言路提出自己的想法,這樣每位村民都會有主人翁意識,感覺是這個集體的一份子,就會為這個集體貢獻力量,維護這個集體的利益,這種歸屬感就是文化禮堂的凝聚力,真正把百姓凝聚在這個文化禮堂的集體中。避免由政府主導,一哄而建的作法,拒絕跟風、鋪張、形式主義建設。一切從實際出發,讓百姓成為文化禮堂的真正主人。安吉的尚書圩村是個典型的例子,通過村民集中議事,把本村老的大會堂進行整合,首先探索出了葵花節,通過辦節尚書圩村的影響擴大了,來本村旅游的人越來越多,村民也得到了真真正正的實惠,村民的積極性提高了。通過一事一議,本村形成了良好的氛圍,就是這樣一個成功的葵花節讓百姓嘗到了甜頭。接著尚書圩村又借著出過一位尚書打造了尚書文化節,建了尚書展示館,在2013年集合本村所有資源舉辦尚書文化節,文化節中又成功舉辦成人禮,村民個個參與其中,成人禮當天莊重而又熱烈,村民都能為文化節做貢獻、出點子,為本次尚書文化節成功舉辦提供先決條件。回過頭來看,尚書圩村通過村民集體的力量,營造出濃厚的文化氛圍,成為安吉文化禮堂的典范之一。
其次是怎樣建。文化禮堂建設是個新生事物,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建成什么樣的文化禮堂成了大家的思考。建百姓自己的文化禮堂。文化禮堂是長期的探索過程,要不拘一格,各具特色,符合當地實際情況,不要只求一蹴而就的建設。文化禮堂就是讓理想信念堅定、人心凝聚、好人好事得到弘揚。安吉的高禹村在文化禮堂建設上嘗到了甜頭,村民有著真實的感受,就是把文化禮堂作為自己的家。2013年的暑假本村所有的大學生在村書記的號召下都如約而至,他們是要為全村所有的孩子上課。村里把文化禮堂提供給大學生,即為大學生提供實習平臺,又讓村里的孩子暑假有去處。大學生們自己制定學習計劃,高禹村的孩子們有了村集體生活,一個真正的美好愉快的暑假,這次活動舉辦的非常成功。與此同時其它相鄰村的村民看到高禹村孩子的幸福生活都受到感染和投來羨慕的目光,都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高禹村來,但由于場地受限最終沒有實現。相比之下高禹村民有了驕傲和自豪感,不自覺的形成了一種強大的凝聚力,久而久之這種強大的凝聚力就會變成一種動力、責任貫穿行為的始終。為高禹村爭光、為建設美好的高禹村貢獻自己的力量。也許高禹村是一個特例,但在這個特例中你會發現,把人留住就是要把他的思想留住,把他的牽掛留住,所以建文化禮堂是要把人的精神留住,凝聚在文化禮堂里。當然必要的文化基礎設施是要有所保障的,安吉縣的高禹村是全縣在文化受益最早的村,村內建有移民展示館、村級電影院、縣圖書分館這些場地都為村民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場所。
最后建成后怎么辦。以往村里都是千方百計找項目,在政府那里爭取資金,來維持村里的正常運轉,有些項目到最后都是不了了之。文化禮堂建好后也要讓村民自己管理,由村里選出管理小組,人人各負其責,隨時間的變化逐漸添加新內容、推陳出新,不光在硬件上保持,還要在軟件、團隊上加強建設,村民自己管理才有生命力。安吉的山川鄉馬家弄村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幾年文化設施上積極建設,文化隊伍上逐步加強,村里有100多人的威風鑼鼓隊,采取商業化的管理形式,年年為村集體經濟和村民帶來不少的收入。這是一支真正走市場化運作、村自己管理的隊伍。最近他們根據市場的需求,又想出了要排練一條龍,方便客戶挑選,提高團隊在市場的競爭力。這種主動找市場的意識讓山川鄉團隊建設越來越火,周邊縣市一有活動就找他們,有幾家已經形成長期合作的關系。這種服務意識、市場意識為山川的長期發展提供了先決條件。文化禮堂就是要長期發展,持續發揮作用。
曾經有位專家說:“要用我們正確的價值觀把負面的壓縮到最小空間。”我覺得這句話正是對文化禮堂最好的詮釋,文化禮堂這一先行理念在全國將成為很好的示范,將成為百姓自己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