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韻藝術精品工作室 226007)
什么是紅木雕刻藝術?從字面上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以紅色木頭為樣本,經過匠人之手精刻細琢,雕刻出無比精美的藝術品。這樣的解釋簡單易懂,卻使我們忽視了紅木雕刻藝術真正的本質是什么?回顧紅木雕刻藝術的里程碑,在歷史背景的熏陶和后人們的不斷創新,我們可以深切的感受到紅木雕刻藝術在發展與創新這條道路上已越走越遠。
1.紅木雕刻藝術的歷史溯源
紅木雕刻藝術是在豐富的文化背景下逐漸發展起來的優秀產物,具有一定的產業文化價值。它的起源很早,秦漢以前就有了紅木雕刻藝術。而到了明清時期則達到藝術發展的巔峰,家家戶戶都陳列有由紅木雕刻的裝飾品,題材豐富多樣,各種圖案應有盡有,并且每一件物品都雕刻的極為細致,栩栩如生,散發出雕刻藝術所具有得獨特的魅力,展現出雕刻工匠高超的技術才能。到新中國成立以后,國家對紅木雕刻藝術更是極度的重視,下達各種文獻題材,多方面的保護、發展傳統的紅木雕刻藝術,匠人們借鑒古典結合現代文化不斷創新,雕刻出的紋樣作品各個新穎富有深意,彰顯了紅木雕刻藝術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
2.紅木雕刻的藝術特征和創作智慧
用紅木雕刻出來的藝術品具有完美的藝術效果,雕刻紋絡清楚、精致細膩,無論從哪個角度欣賞,用紅木雕刻出來的藝術品其閃光點會淋漓盡致的展現在你面前,給人視覺很強的整體感。紅木雕刻藝術采用獨特的藝術手法,將形式美與裝飾美巧妙結合,將理想與現實完美結合,在形式上找裝飾,在理想中找現實,主次分明、技術處理得當,使得欣賞者既處在一種安于現實又在尋找理想的意境。工匠們對紅木雕刻的創作智慧,不僅表現在高超的技藝手法,在選材上也獨具一格,匠人們會根據不同材質的紅木選取不同的雕刻手法,采取不一樣的力度,雕刻出的藝術作品也具有不同的文化韻味,提升了人們的欣賞水平,推動了紅木雕刻藝術在文化產業道路上的發展。
1.文化藝術領域的發展
紅木雕刻藝術有著深遠的文化背景。其深厚的文化底蘊,精湛的技藝,使得紅木雕刻藝術在文化藝術領域發展迅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在文化藝術領域,紅木雕刻藝術也是獨占鰲頭,得到各藝術家的高度肯定和認可。經過匠人們不斷地被鉆研創新,紅木雕刻藝術已逐漸發展為地方經濟飛速發展的核心因素,具有極高的產業價值,為鞏固自己在文化藝術領域的地位,紅木雕刻產業只有找到自己合適的成長空間,量身定做合適的產業布局,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產業結構。
2.紅木雕刻藝術的教育價值
紅木雕刻藝術涉及的領域極廣,在學校教育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它保持自身的優秀精華,去其糟粕,彌補了中國教育體系的不足,在平時枯燥無味的學習生活中增加了一門藝術課程,學生們可以通過課堂上老師紅木雕刻藝術知識的講解和親身對實物雕刻的欣賞,激發自己的興趣,就會感受到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帶來的奇妙感受。在推廣紅木雕刻藝術發展方面,除了學校教育,還可以成立民間藝術工作室,專門負責培養、訓練雕刻愛好者。通過制定合理的培訓制度,采用書本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模式,將紅木雕刻藝術的本質精神深入到人們的內心,提高學習者的專業技術能力,培養新時代的創新人才,進而不斷壯大紅木雕刻藝術學習者的隊伍,使紅木雕刻藝術深深扎根于文化藝術的泥土里。
隨著世界全球化的發展,紅木雕刻藝術流傳世界各國文化領域,加強了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使紅木雕刻藝術被更多人所熟知,與此同時也存在缺陷的一面,稀缺的原材料、專業技術人才的缺失和所處的尷尬的境地也是對我們極大地挑戰。面對種種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創新呢?首先對于原料問題,我們要認真對待原料,盡量保證不出次品、劣品,以節省原料為動力將最好的紅木雕刻藝術展現給欣賞者;其次是專業技術人員,從事紅木雕刻藝術的工作者大部分是年長者,青年人員在這方面涉及甚少,我們可以通過舉辦雕刻大賽的方式,激發青年們對紅木雕刻藝術的興趣,提供他們學習雕刻藝術的機會,以此將紅木雕刻藝術的文化內涵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由于機械設備的出現,導致手工雕刻藝術處于社會邊緣,我們只有拿出機械設備不能相睥睨的精美作品,才能長久立足于文化藝術之林。
紅木雕刻藝術的創新與發展,不僅宣揚了雕刻藝術所特有的文化內涵,還在無形中增長青少年的課外文化知識和對古代優秀文化的理解,起到文化、教育領域多方面發展的多重作用。在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紅木雕刻藝術在進行發展與創新的同時,必須要頂住世界文化的沖擊,不受外來文化的干擾,這樣才會使紅木雕刻藝術的文化之根扎的牢固、扎的長久。紅木雕刻藝術所具有的豐富文化底蘊是極為寶貴的美術教育資源,我們必須充分利用好現有的資源,取其精華,用來培養一代又一代的優秀雕刻青年人才,傳播紅木雕刻藝術的本質精神,服務于現代文化建設,進而推動紅木雕刻藝術在世界文化領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許憲生.閩臺木版年畫藝術風格探析[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9).
[2]東南網.福建保護傳承木偶戲獲聯合國機構肯定[EBPOL],2012(37).
[3]張繼東.從徽州木雕管窺儒家思想對民間美術的影響[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05).
[4]方海燕,周小儒,袁金龍.徽州木雕藝術中的仿生元素[J].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45).
[5]鄭黎,神凡共生.泉州木偶造型文化特性解析[J].鄭州輕T業學院學報,20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