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 150086)
何為寫意人物畫,中國畫史上似乎多數只談到花鳥山水而在人物畫中似乎多數是工筆,寫意人物畫卻為數不多,但是早在中國宋代就開始有寫意人物畫了且是個高峰期。查閱資料所知在這之前的古人確實是沒有畫寫意人物畫的,寫意人物畫是由宋代專以白描手法入手的一路的李公麟、石恪、梁楷為代表的減筆畫派一路開水墨寫意人物畫之先河。寫意人物畫的形成進一步適合于中國文化強調繪畫者與對象之間的那種精神追求,其實宋代所開創的水墨寫意與中國原始先民陶紋彩繪的那種直率粗放意識的思想品格一脈相承。這是歷史上畫寫意人物畫的一個高峰。人物畫的還一個高峰是在晚清到民國,這可以說是寫意人物畫創世紀的年代,因為古代的人物畫特別是寫意人物畫,它的題材過于偏窄,造型過于松散,致使到了進退兩難的的地步,以至于宋代以后的人物畫日漸衰微,并逐漸退出政治舞臺,且之后的七八百年間幾乎沒出現過一位寫意人物大師。后期雖也有部分人的人物畫不錯,大都以工筆為主,而能畫寫意人物畫的人幾乎沒有,直至晚清時任伯年的出現可謂曙光一線,一掃沉寂陰霾的氛圍。任伯年(1840—1895)浙江人。他擅長山水,花鳥,人物畫法工寫具佳,尤以人物畫稱雄畫壇。其筆下的歷史人物畫,民間及風俗人情造型奇古,線描勁健。他能巧妙撲捉人物感情神態,栩栩如生。任伯年的人物畫是自宋代梁楷水墨人物畫之后又一座歷史的紀念碑。在他之后出現的寫意人物畫大家更是不勝枚舉,而主要以徐悲鴻、蔣兆和為代表的學派。
筆墨當隨時帶,在我的畫中“冰雪”的元素,則是當作龍江的區域特點的要求放入寫意人物畫當中來充分的體現這一時代及區域的特征。因為每個時代的作畫都有那時代的特征,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發展。如:在楚期,其人物畫當中,那時的美學理念中講究的是“天人合一”的形式。在魏晉時以顧愷之為代表的時代美學理念是:意在傳神,其“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的理論。在民國時“徐蔣體系”的出現,他們的美學思想是以西方素描為基礎的作畫,且畫面上大都是體現中國飽受壓迫的廣大人群的生活,充分的體現了那一時代背景。
中國畫的筆墨容易出現程式化的現象,而程式化,就像是公式一樣千篇一律,毫無新意的重復前人,重復自己。從當今時代的發展上、創新的角度上看,這樣的筆墨形式缺乏生命力。當今有很多學寫意人物畫的人習“徐蔣體系”貫通始終,但在全國大展上以完全傳統的筆墨元素作寫意人物畫的作品獲獎卻很少,大多數獲獎作品都是以表現現代人物生活為題材的,不是說傳統的筆墨不行,而是隨著時代的改變及人的審美觀念的改變而改變,好比唐朝以胖為美一樣,當今又會有幾個人會認為人越胖越美呢,再如,在書法楷書上橫折這筆,在現代是說一筆,可在明清之前這可是兩筆完成的,雖說明清的書法遠不及唐人,但他確適應了人的審美而發生改變的,有了那時代的元素。過于的強調創新而忽視傳統的知識,也是不行的,這就需要以傳統為基礎來創新。有句話說得好“筆墨當隨時代”。筆墨好比是一把雙刃劍,在繼承中發展,在否定中創新,這樣的筆墨才有活力,這樣的筆墨才能馳騁。
筆墨離不開創新,創新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觀察,這是創新所必需的條件。“畫”的出現本來就是來自生活,終究是要回歸生活的。“冰雪”這是我所生活當中的一個重要元素,所以我的很多畫中都融進了這個元素進去。冰雪的表現在古人那只能是留白來處理,然而僅僅留白是不可能充分的表現出那大自然“冰雪”的變化的,在這方面上古人留給了我們后人很大的發展空間,后人在這方面的研究其實可以說是繼承的發展。
“冰雪畫”其實是近代于志學所創立區別于古人的筆墨語言,是當代中國山水畫的一種,其內容包括:潑白法、重疊法、滴白法、雪丘畫法等。冰雪山水畫以其特有的藝術語言和獨特的技法,表現了“冷逸之美”等冰雪美學的核心思想;填補了傳統中國畫不能直接畫雪更不能畫冰的空白;這方面于志學的貢獻是卓越的。于志學所創造的“冰雪畫”他所表現的也恰恰是為了充分的體現他所處的地域特點而已,他只是通過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想法來充分的體現自己的筆墨語言而已。也只有通過生活來再現生活這樣的畫中才有生活、才有生命。不同的是于志學畫中的對象是大自然,因為他畫的是“山水”,而要表現龍江特點來畫山水畫,則只要重點抓住哈爾濱的特點就有的畫了,如:哈爾濱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熱點旅游城市和國際冰雪文化名城,國家“黑龍江和內蒙古東北部地區沿邊開發開放”戰略定位的沿邊開發開放中心城市及東北亞區域中心城市。有“冰城”“天鵝項下的珍珠”“丁香城”以及“東方莫斯科”“東方小巴黎”之美稱,還有“文化之都”“音樂之都”“冰城夏都”的美譽。在這么多特點的地區作區域畫總是要比表現人物區域特點要簡單得多了,在我的畫中第一對象則是“人”,所以在我的畫中“冰雪”的元素只能作為第二對象。要想充分的體現龍江特色的寫意人物畫,更關鍵的一點是要知道他們的生活及深入他們的生活。而我正好就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說我表現他們的生活莫不如說是表現我自己的想法。
談及我這樣畫畫的意義首先冰雪畫的誕生對中國畫的發展就有一定的意義,他有著自己獨特的審美理念和創作主體。冰雪畫藝術從表面看已超越了傳統中國畫的形態模式,卻在骨子里從內容到形式是繼承發揚了民族繪畫的精華,創造性地解決了繼承和發展的關系。而我的畫中只是借鑒了他的冰雪元素加之自己的感受來表現龍江區域特點的人物畫。之前就說過“筆墨當隨時代”只有能體現時代的東西才能長久及更好的發展,此想法是在這的基礎上研究學習的,所以本論點的研究是有普遍的現實意義的。
偉人之所以能成為偉人其實就是踩在了偉人的肩膀上才成功的。藝術亦如此,這點對于我們學畫的人來說更是重要。一個想要成為成功的畫家來說,要是沒有傳統扎實的基礎就揚言什么創新什么創作,這樣的人到頭來將注定被世人所拋棄,社會所淘汰。對于學國畫的人來說,放大點說就是對于學畫的人來說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先要爬上傳統技法這座大山,只有掌握了傳統技法的前提才有資格談創作,談創新。但是對于我們學國畫的人來說光是領悟傳統的技法而缺乏自己的思想也是不能夠成功的,光有技法而沒想法的繪畫如同照片了無生氣。在寫意人物畫中更是重要。清代石濤有句話說得好“筆墨當隨時代”。再好的筆墨其中沒思想,沒時代特征,也只能做古人的影子而已,注定也是不能成大者。
我所創新的前提是肯定前人而又在某些方面又否定前人以達到有傳統的筆墨的同時又有現在的筆墨語言,力求區別古人,不做古人的影子。而體現龍江特色的水墨人物畫實則就是在繼承傳統文化精神的前提下所創新的另一種筆墨語言,其筆墨造型,人物刻畫,背景的豐富都具有明顯的時代及區域特征,也有待進一步的發展與創新。
參考文獻:
[1]《任伯年人物畫的藝術論》.東方出版中心.
[2]《中國畫論與中國美學》.人民美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