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俊
(江西中醫藥大學科技學院 江西南昌 330025)
運動心理學在高校體育專業普修體操課中的運用
應俊
(江西中醫藥大學科技學院 江西南昌 330025)
文章旨在探討運動心理學在體育專業普修體操課教學中的作用,通過訪談調查高等院校普修體操課學生上課時容易產生的一些心理上的問題及結課測評成績,結合體操的特點及自己的親身體驗,闡述運動心理學在體育專業普修體操課教學中發揮的作用并提出一些個人觀點。
運動心理學 高校體育 體操教學 專業普修
運動心理學這個術語最先出現于顧拜旦的文章中。在他的倡議下,國際奧委會于1913年在洛桑召開運動心理學專門會議。運動心理學是研究人在從事體育運動時的心理特點及其規律的心理學分支。運動心理學的主要任務是研究人們在參加體育運動時的心理過程,如:感覺、知覺、表象、思維、記憶、情感、意志的特點,及其在體育運動中的作用和意義。
根據2004發布的高校《課程綱要》體操教學要求,體操的教學內容包括:健身健美體操(隊列隊形、徒手體操、輕器械體操、專項素質練習、跳繩等)、生活技能體操(攀登、爬越、支撐、負重搬運等)、實用器械體操(山羊、跳馬(箱)、單杠、雙杠)、趣味技巧運動(單人、雙人和多人的技巧動作及造型等)、創編實踐(健身健美操)、體操拓展(競技體操比賽的欣賞、提高性體操動作)。而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公共體操課教學的實際條件,體操教學內容主要以體操四項(技巧、單杠、雙杠、跳馬)為主,隊列隊形、徒手體操、輕器械體操及實用類體操的教學則相對較少
體操運動與田徑、球類等主要運動項目比較,概括起來主要有多樣性、規定性、護助性、藝術性和創造性五個特點。
2.1 多樣性
體操運動的內容豐富,其練習形式、動作技術多種多樣。多樣性具體表現為:內容多樣、項目多樣、動作多樣、技術多樣和變化多樣等方面。
2.2 規定性
完成體操動作的形式、方式等都有明確的要求。具體表現為:身體運動的速度、角度、高度、節奏、姿態等都有規定性的質量標準,學生在練習時要嚴格按照動作的要求去做才能得到滿意的練習效果。
2.3 護助性
在體操教學中廣泛采用各種形式的保護幫助,尤其對初學者教學過程中更是廣泛。保護幫助不僅僅是一種安全措施,更是對練習者的一種心理安慰。具體表現為:幫助練習者完成某個動作助其建立運動感知覺,教師或安排學生保護練習者以防跌落或受傷。
2.4 藝術性
體操動作應給人以藝術感受。體操技術動作的特點決定它具有藝術的特點,他給人展示的是人體的力量美、協調美。具體表現為:完成體操動作時身體的姿態、技術動作的協調、動作的節奏、精神風貌的展現是取得良好成績的前提,所以體操是有藝術性的。

表1 學生成績統計表
2.5 創造性
體操的動作編排、完成動作的技術、難度動作的開發創新都要求體操要有創造性,他也是體操不斷發展的重要標志。具體表現為:體操的動作編排因人而異,完成動作的技術不盡相同,難度動作的推陳出新。只有創新才能發展也是體操的魅力所在。
體操動作有易有難甚至還帶有一些危險性動作,所以在學習中學生不免出現一些畏懼心理、厭倦心理、自卑心理、嫉妒心理、怕苦心理等一些心理問題。
3.1 畏懼心理
由于體操項目中有一部分難度較大,對身體姿態要求較高帶有一定危險因素的動作,而同學們對體操動作接觸較少,沒有形成良好的運動感知覺也沒有清晰地動作概念和表象,甚至在體操學習過程中因為保護措施不到位,器械不合標準或因學習者自身動作錯誤等因素致使學習者受傷,或者目睹他人動作失控、跌落、摔倒、受傷都會導致學生產生畏懼心理。畏懼心理一般會在學習一些復雜動作時產生,如:雙杠滾杠、單杠的杠上轉體180度、技巧的倒立前滾翻、跳馬的分腿騰躍等動作。表現為不愿意學習該動作,不敢去嘗試動作,做動作時猶豫不決,以自認為安全的方式去完成動作從而造成肌肉緊張動作僵硬、不協調、不規范,使教學進度緩慢甚至停滯。
3.2 厭倦心理
體操課中一些訓練內容比較枯燥無味,如:隊列隊形的練習、廣播操等這在中小學體育課上同學們都學習過,再次學習難免會感覺內容老套,學習起來沒興趣。體操動作的技術特點決定了體操動作的學習需要不斷地練習,而有些動作重復練習時會產生圣體上的疼痛如單杠上的動作容易致使手皮疼痛、起水泡、破皮等。這些因素致使學生產生厭倦心理,表現為練習時投機取巧,練習興趣不高,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借故見習從而導致動作質量下降。
3.3 自卑心理
由于個體之間的身體差異及心理差異在體操動作學習過程中,每個人的學習能力,動作掌握程度都不盡相同。對學習速度較慢的同學就會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致使他們缺乏自信,自認為比別人差努力也趕不上別人從而產生自卑心理。表現為不愿意練習怕別人嘲笑,不敢表現自己成為課堂的看客,即使在老師的要求下練習動作也是不加思考的練習敷衍了事,達不到教學要求的質量。
3.4 嫉妒心理
相比于自卑心里的同學還有一種是嫉妒心理,在自身無法完成教學要求的時候會給自己找理由,認為是自己的身體條件不適合體操,老師的偏心等外界因素表現為練習時草草了事,對其他人說風涼話等。這類同學大多會類聚在一起嚴重影響教學氣氛,致使教學進度緩慢。
3.5 怕苦心理
體操動作的練習是痛苦的,不僅僅是容易傷痛,而且在練習中和練習后都會容易產生疲憊感,對一些有危險性的動作在練習時還要高度保持注意力對學生的心理上也有很大的壓力,從而導致一血同學存在怕苦心理。表現為練習時不盡全力、不能堅持、怕苦怕累在素質練習時表現更為嚴重。
4.1 由簡入難降低恐懼心理
體操教學內容分為幾個部分,可以從每個部分的簡單動作入手依次進行,漸漸增加體操教學內容的難度。在學習難度較大的動作時,可以先進行動作過程分析講解以及觀看動作過程的慢放視頻,(有些動作是無法慢動作示范的例如:跳馬等)實際練習時加強保護措施,讓同學們知道自己是安全的。使同學們擁有更好的體操動作的運動感知覺和足夠的安全感,從而減少恐懼心理。
4.2 提高興趣降低厭倦心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學們興趣高了自然會減少厭倦心理,這就要求老師的上課要靈活多變,體操課不代表不能進行一些激發興趣的鍛煉,同學們對體操動作的接觸少就是一個容易引起好奇激發興趣良好條件。
4.3 承認差別杜絕自卑嫉妒
自卑妒忌一般是建立在自己不如別人情況下才會產生,對這類學生在教學過程重要給與足夠的重視,要監督他們練習達到教學要求的基本要求,因為自身條件而無法達到要求的學生應給與安慰和鼓勵(例如:肥胖或過高)。承認個體差異。
4.4 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不怕苦不怕累
這一點是所有運動項目都要求的,本身在高校階段同學們都有想表現自己不甘示弱的心理,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比賽的方式更容易培養同學們良好的意志品質,尤其在素質訓練中效果更好。
4.5 語言的運用提高學習氛圍
語言是老師和同學交流的紐帶,輕松愉悅的語氣是學生快樂學習的前提,在歡樂的課堂氛圍中學生能更好的接受教學內容。
本人從事體操教學多年,發現體操教學不僅僅是技術上的指導同時還是心理上的教育。僅是在技術上加以指導即使方法再好對提高學生整體成績效果依然不是很理想,在運用運動心理學知識加以教學以后,發現學生整體成績顯著提高。在本學年對本人所帶6組學生及初期教學學生成績做一統計(見表1)。
運用運動心理學對提高武漢體育學院公共體操課學生的成績有顯著的作用。體操課對高校學生的身心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僅是對身體力量的鍛煉協調能力的改善,靈敏成都的提高,更是對學生心理素質、意志品質的鍛煉,思想道德上的提高。因此,體操教師應該運用更多的方式來更好的完成體操教學,運動心理學知識的運用是必不可少的。
[1]于清,袁吉.運動心理學[M].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
[2]國家教委辦公廳.課程綱要[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體育運動學校體操教材編寫組.體操[M].人民體育出版社,1998.
[4]中國體育科學學會.我國運動心理咨詢師認證工作成功舉行[EB/OL].http://www.csss.cn/showInfo.asp?id=1884,2010.
[5]林昭軍.我國高校體操教學中易出現的心理問題及其解決方法[EB/OL].百度文庫.
[6]高留紅,張予南,謝建中.對體操的再認識[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5):117-123.
[7]馬彥萍.體育教育專業體操教學中學生恐懼情緒的形成與調節探究[J].赤峰學院學報,2014(16):110-112.
G807.02
A
2095-2813(2014)12(b)-02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