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帥起
(西華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四川南充 637000)
特技與擊破技術在跆拳道表演中的運用與分析
司帥起
(西華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四川南充 637000)
跆拳道是起源于朝鮮半島(現朝鮮和韓國)的一項武道運動,主要利用手腳等部位進行搏擊對抗。跆拳道是起源于1500年前的朝鮮民間武術,現在已經成功改造成為一項現代體育運動;擊破和特技是跆拳道練習和展示功力的主要形式。事實證明:經過長期科學合理的專門訓練,人體關節部位(拳、掌、肘、膝、頭)等能夠達到力量充沛堅硬如鐵,可以通過跆拳道技術擊碎木板、磚瓦等。該篇文章要對跆拳道特技和擊破技術在表演中的運用與分析作具體的研究。
特技 擊破 跆拳道表演 運用與分析
跆拳道有“世界第一搏擊運動之稱”自1980年國際奧委會將跆拳道列為國際比賽項目之后,跆拳道現有182個協會會員,分屬亞洲、歐洲、非洲和泛美地區4個大洲跆拳道聯合會。世界各國約有3000萬跆拳道愛好者,中國自1992年開始有步驟,有計劃地開展跆拳道運動;1995年5月首屆全國跆拳道錦標賽在北京體育大學舉行,有22個單位約250名運動員參加比賽,在會上世界跆拳道聯盟總裁李仲佑先生率韓國表演團做了精彩的表演,這次韓國表演團的成功演繹,一下子吸引了國人的眼球,特別是表演團的特技和擊破技術表演讓人瞠目結舌、嘆為觀止。2000年悉尼奧運會,我國選手陳中獲得了首枚奧運金牌,跆拳道在中國的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事跆拳道的群體越來越大,全國大大小小的道館也越來越多。
1.1 研究對象
該研究選取南充市西華師范大學跆拳道館、川竟跆拳道館、小青蛙健身俱樂部跆拳道館、南充市少年宮、南充市義巖跆拳道館這五家規模較大的專業道館的學員與教練為調查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在圖書館查尋資料和網絡的形式進行調查。搜集并查閱國內有關跆拳道特技與擊破表演的研究文獻,同時利用學校圖書館查閱中國期刊網上的有關期刊論文,通過分析和整理,了解國內外學者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最前沿的研究水平及動態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
1.2.2 問卷調查法
采用問卷的形式對西華師范大學跆拳道館、川競跆拳道館、小青蛙健身俱樂部跆拳道館、南充市少年宮、南充市義巖跆拳道館進行調查,在這五家跆拳道館中隨機發放問卷200份,回收問卷200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190份,占回收問卷的95%。
1.2.3 訪談法
在調查中通過對各個跆拳道館里的學生和教練進行溝通,得到教練和部分學生對跆拳道特技與擊破的相關意見和看法。
1.2.4 視頻分析法
通過查閱相關跆拳道特技與擊破方面的視頻資料分析一些跆拳道表演中對跆拳道特技動作的運用方法,運用動作的難度系數及功力擊破的動作方法
跆拳道特技是在身體騰空的狀態下應用腿、腳、等技術進行攻擊和擊破的表演方法。騰空動作主要包括:直線騰空、斜線騰空、騰空旋轉、騰空翻轉等。跆拳道的特技表演分單次擊破和連續擊破表演兩種形式。

表1 問卷發放顯示
跆拳道的特技動作由簡到繁,每個不同的動作都有各自的特點。在表演中學員根據各自的身體素質與掌握動作的程度來選擇適合自己的表演動作,以充分達到表演的效果。由于動作的難簡度不一樣,所以每個動作的使用情況也不一樣,大部分學員為了在表演中達到演出效果都會選擇一些較簡單的特技動作,難度系數稍高一點的特技動作就很少有人使用。
4.1 空中轉體三段踢擊
需要4名助手,第一名助手手持木板半蹲姿勢,第二名助手手持木板放在第一名頭上方,第三名和第四名助手筑成人墻手持木板,三塊木板上下呈“一”字形,表演者先轉體然后出右腳,依次是左腳,最后再后旋踢。這些動作都是在騰空狀態下進行,在運用動作時第三腳踢擊的時候身體不能太彎,身體旋轉時要看準目標,這樣在表演中才能一次性擊破。
4.2 騰空橫踢三段踢擊
這也是表演中經常會用到的一個特技動作,首先,三名助手各持一塊木板,站成一橫排,三塊木板之間的距離要近一點,從低到高表演者助跑以后騰空三腳擊破表演,先出右腳、再出左腳、最后出右腳連續踢擊的動作。做動作時上體不能后仰而是要前傾要有越過靶子的心態。
4.3 跳起側踢越障礙物表演
空中側踢越障礙是比較驚險的一種表演,要求表演者騰空越過不少于3個人的表演。主要是克服表演者的恐懼心理,五名助手呈半蹲姿勢排成障礙墻,表演者助跑是膝蓋與雙腳不可以向外側展開,跳起的同時收腿,另一只腳抬起用足刀踢擊目標,踢木板的瞬間用力,翻越障礙時跳起側踢。
4.4 跳起前踢
一名助手手持木板,拿木板時手不能太靠里面,太靠里面的話踢的空間就會變小,所以手在兩側夾在兩手中間盡量保持大的空間里面用力,然后保持水平向里、向外。踢擊的時候肩膀要放松,踢了以后不能向后仰身體向前傾。
4.5 騰空三段踢擊的方法運用
三名助手持木板選定最佳位置,拿好木板,木板要保持最適合踢的傾斜度,表演者助跑時,掌握好出腿距離,右腳先騰空踢擊,再騰空踢出左腿,最后踢出右腳。三腳一定要連續,快速踢擊肩膀要放松。
4.6 騰空后旋踢在表演中的運用方法
騰空后旋踢擊破木板;連續騰空后旋踢擊破木板;騰空后旋踢踢擊刀尖上的蘋果;連續原地10次后旋踢接騰空540度后旋踢擊破木板。
跆拳道擊破(又叫功力擊破)是以原地的拳、肘、手刀、及伴以旋轉發力的腿法動作以腳擊打的跆拳道進攻動作,手部動作擊打時雙腳不得脫離地面。主要動作有:向下的正拳、背拳、立腳、手刀、側面肘擊等,腳步動作有(無助跑與借力)后踢、橫踢、后旋踢、側踢等組成。為體現功力擊威力擊破物通常都為三塊以上的木板、大理石、或方磚、瓦片。在競賽中均以動作規范,擊破數量多者為勝方。同樣擊破項目也已經被列為全國大眾跆拳道比賽的正式項目,在全國大眾跆拳道比賽中,率先使用了可多次 使用的啞克力專用擊破瓦片方磚,從而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與環保性。
擊破功力是展示和檢驗練習者技術和功力的常用方法非一朝一夕能練就的,必須經過長期的訓練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功力擊破主要是展示爆發力與力量的一項技術,在表演中表演者運用上肢部位(正拳、背拳、手刀、手背刀、肘關節)擊破重疊在一起十塊或者更多的木板,為了達到最佳表演效果,表演者通常運用手刀技術,擊破九層(每層1公分厚)的花崗巖,還可以用手刀將沒有固定下部的兩塊紅磚攔腰切斷。跆拳道70%的功力擊破在腿上,當然表演者運用腿法擊破是必不可少的,通過會運用到的腿法有前踢、橫踢、下劈、上步后踢、后旋踢、360度橫踢。運用這些腿法進行原地功力擊破較厚的木板或者是利用連續性腿法動作進行功力擊破。
跆拳道的特技表演中柔和了現代的科學技術,表演者在演出的同時配有極強感染力的背景音樂無疑會給觀眾帶來聽覺震撼。高科技的舞臺與場景的設計也讓表演者在極炫的燈光場景中充滿活力,隊形的變化健康而又有活力的隊員形象,整潔完美的服裝搭配給人視覺沖擊力。跆拳道的特技表演與現代的舞蹈的結合剛柔動作的完美體現,使跆拳道特技表演真正的富有藝術感。
跆拳道特技的動作難易不等,簡單的動作在表演中的成功率較高,越難的動作在表演中加上場上的壓力,所以失誤率也較高,特別針對一些騰空動作,一旦表演失誤,表演者很有可能摔落在地,嚴重者甚至骨折。表演者在擊破木板時由于比較緊張,動作不完善,擊打木板時很容易受傷害,針對助手也是比較容易受傷的,助手在持木板時臉距離木板時都較近,由于表演者為了達到表演效果在擊破木板時用力較猛。所以導致擊碎的木板飛濺到助手臉上,最終導致臉部擦傷,建議助手在協助表演時臉部要戴上保護面具。表演者運用后旋踢擊碎刀尖上的蘋果時一旦助手反應較慢,不及時把刀尖子移走,蘋果碎了以后很容易劃破表演者的臉部。
俗話說:“臺下十年功,臺上一分鐘”作為跆拳道特技練習者一個動作的定型是要反反復復磨練出來的,盡管這樣,但是真正到了舞臺上表演由于緊張的心理或者是動作掌握的不夠熟練,出現失誤的表演是經常有的,對于難度系數較高的動作失誤率非常高,所以就導致表演者在演出的時候就不敢用稍難或者較難的動作,對表演者充滿恐懼心理,以致達不到良好的演出效果。
隨著我國跆拳道競技水平的提高,跆拳道運動項目被越來越多的練習者所接受,跆拳道技術日趨成熟,特技與擊破表演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欣賞,本文對跆拳道特技與擊破在表演中的運用方法作了詳細的闡述:其中對幾個常用動作作了全面的分析,但是值得我們思考的是我國的跆拳道訓練水平還有待提高,我國跆拳道學員對特技的較難的動作掌握程度還不夠,表演中使用難度系數高的比例非常低。表演者使用動作的失誤率高,擊破過程中表演者和助手對身體的保護措施不夠,使用動作不規范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建議:我國的跆拳道特技與擊破表演與韓國還存在很大差距,我國應實施“引進來,走出去”戰略派部分教練員和學員到韓國去學習高層次的技術,我國也應引進韓國的一些跆拳道高手來中國進行指導學習。來填補國內跆拳道技術不完善的現狀,地方跆拳道協會也應該多組織一些教練員培訓。讓基層道館的教練員定期的接受一些跆拳道的新技術,更高質量的培養出優秀的跆拳道學員,為國內的跆拳道特技與擊破表演增添力量,成立專業的表演團隊:(1)可以提高學員們的積極性。(2)更高地宣傳跆拳道運動促使在國內的發展。
[1]張智.跆拳道威力擊破的力學分析[J].搏擊(武術科學),2013 (1):71-72,79.
[2]梁麗.我國跆拳道特技表演的表現形態及發展趨勢探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
[3]顧陽.跆拳道操(舞)的特點分析與創編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3.
G886.9
A
2095-2813(2014)12(b)-02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