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茜
(江西財經大學,江西南昌330013)
引言
在我國養老是子女們應盡的責任,也是孝道的一種體現,甚至是一種文化的使然,深深的根植于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孝是養老文化的核心,子女們應該養老敬老,悉心的奉養父母。隨著我國工業化以及城市化的發展,我國的農村也正在有傳統的社會向現代化社會轉型,農民的生育率逐漸的下降,人口的流動也在加劇,甚至是傳統的孝道文化也在逐漸的失落,這些都極大的影響了我國農村養老問題。在農村受傳統思想的影響,認為養老是兒子的任務,甚至是在多子女家庭中,互相推卸養老責任,再有就是大多數的子女都在異地就業,那么這就給家庭養老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在城市上機構養老速度發展的較快,但是在農村卻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由于我國農村的生產方式以及生產技術都存在問題,迫使年輕人必須要大城市中打拼,以維持一個家庭的生計,同時也是為了贍養老人。養老機構指的是為老年人提供生活起居,健康管理以及文體娛樂活動等綜合性服務的機構,它可以是一個獨立的法人機構,也可以是附屬于醫療事業或者企業單位的一個分支機構[1],目的就是為了給老人提供住養服務,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隨著我國農村的老齡化問題的加劇,農村的養老機構逐漸的建立起來,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
受我國農村經濟的影響,農村的養老機構的硬件條件存在問題,養老機構內設施設備簡陋,甚至多數的房屋破舊,室內的光線也比較暗,并沒有購買一些娛樂設施,或健身器材,并且養老機構的綠化也應為資金不足而不得不擱置[2],有的養老機構的容量較小,甚至只有少量的床鋪,并不能夠滿足農村的老年人需求,甚至由于各種原因有的農村還沒有建立養老機構。再有就是養老機構的生活標準較低,居住在養老機構的老人很少吃葷,大部分時間都是蔬菜,家庭條件好的的老人可以自己買點吃,但是家庭較為困難的老人就只能夠吃蔬菜。最為重要的就是當地政府的重視不夠,以及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較低,導致養老機構的資金難以轉動。
在農村大多數的養老機構的服務人員并沒有接受專業的服務培訓,甚至學歷較低,護理人員缺乏必要的專業知識,并且也并不能夠給老人進行心理上的指導,由于資金壓力大部分的養老機構不得不減少工作人員[3],但是由于大部分進入養老機構的老人不能夠生活自理,或者是缺乏生活自理能力,那么這就加大了工作人員的任務,不能夠給老人較好的服務。
目前農村的養老機構的收費標準與老年人的家庭經濟狀況有較大的差距,由于大部分老人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工資方面也并不理想,甚至有的老人子女因疾病或者其他原因喪失了部分勞動能力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子女沒有能力贍養老人[4]。而養老機構每年需要收取一定的費用,那么就導致大多數的農村家庭難以支付這筆費用,甚至有的老人在詢問養老機構所需費用之后,大多都不再提及養老機構。這主要是由于農村家庭經濟較差,家庭負擔較重,不僅需要贍養老人還要供小孩讀書,嚴重加劇了農村家庭的負擔。
機構養老能夠讓老人享受到一定的服務,并且有其它老人互相陪伴,還能夠參加各種社會活動,無論是在生活方面還是安全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并且能有效的減少其子女的壓力,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工作中,此外機構養老的建立能夠緩解社會就業壓力,促進再就業。隨著農村老齡化的加劇以及老人自理問題的突出,必須要在農村建立機構養老。
政府和當地政府積極的給予農村機構養老經濟以及相關設備的投入,幫助當地老人建立完善的養老機構,并積極的給予經濟和政策上的幫助[5],還應該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讓老人能夠得到良好的醫療保障,或者是在養老機構設立專門的醫療單位,及時的為老人提供幫助。國家應該出臺相關政策,逐步完善農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標準的養老機構。
養老機構應該擴大招聘護理人員,保證老人能夠得到較好的護理,還應該積極的改善老人的伙食,保證老人的身體營養成分,促進老人身體健康。養老機構還應該適當的增加工作人員的工資,保障工作人員的基本生活費用[6]。還應該加大對工作人員的相關培訓,做到持證上崗,全面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還可以積極的引進專業的服務人才。
國家應該加大對農村機構養老的建設,擴大養老機構的覆蓋率,并積極的推進養老機構的發展規模,還可以積極倡導社會各界加大對農村養老機構的幫助,給予適當的經濟或者物資上的幫助,緩解農村養老機構的相關問題。再有就是政府應該鼓勵農村人口回家鄉創業,并給予相關的政策、經濟幫助,促進農村人口的收入,解決農民經濟困難問題,同時還可以鼓勵社會力量來創辦養老機構,要知道老年福利是離不開社會的支持,政府可以給予相關的優惠政策,讓社會力量在環境好交通方便的地方建立養老機構,不僅能夠收住農村支付能力較強的老人,還能夠吸引周邊城市或者縣城的老人入住。
總而言之,養老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孝敬父母是人們行為倫理的規范,隨著農村人口老齡化的加劇等問題的出現,政府必須要積極的建設機構養老,保證農村老年人能夠得到較好的社保服務。
[1]陳翠蓮,姚兆余.農村老年人機構養老意愿研究——基于對江蘇省P縣Z村的調查[J].經濟研究導刊.2010(01)
[2]吳丹.民辦養老機構人力資源管理問題探究——基于江蘇省C市T區的實證調查[J].社會工作(上半月).2010(05)
[3]席恒,翟紹果.從理想模式到頂層設計:中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思考[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6)
[4]高和榮.中國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普遍整合——基于廈門的經驗分析[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2)
[5]張梅.加快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調查與思考——以南通市通州區為例[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24)
[6]趙軒.解析"以房養老"制度的困境——兼及法律移植的現代性反思[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