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奇 (浙江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浙江金華 321004)
淺析張建一美聲唱法演唱藝術
——切入聲樂教學視角,由張建一《意大利歌曲集》說開去
周 奇 (浙江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浙江金華 321004)
本文通過對張建一《意大利歌曲集》的曲目分析、演唱風格分析、教學方法分析,對張建一的美聲唱法演唱風格和聲樂教學觀進行更進一步的探討,并在此基礎上,了解張建一的美聲觀,以及他對美聲唱法在教學和演唱上的創新與發展。
張建一;美聲唱法;聲樂教學
“美聲唱法”是17世紀產生于意大利的一種演唱方法,它和意大利民歌有著密切的關系。這種演唱方法20世紀初傳到我國,所以又稱它為“西洋傳統唱法”或簡稱“傳統唱法”。作為西洋的傳統聲樂文化,傳入中國數十年,已成為我國演唱藝術不可缺少的部分。中國現已成為世界上培養美聲唱法歌唱家的大國,所取得的成就世界矚目。其中,最為突出的當屬被美國樂評界譽為“多明戈之后最好男高音”的中國歌唱家張建一。
有人說學美聲唱法要先造樂器,即通過歐洲傳統方法的訓練,在人的本質嗓音上造出一個更動聽、更有彈性和耐力,也更富有表現力的聲音來。張建一就用他的演唱證明了美聲唱法的優勢和魅力。他胸聲質地高貴圓潤,略帶甜味,音色偏暖,扮演多種類型的角色都具有可塑性。中音區飽滿、松弛而明亮,唱高音不費勁,從中聲區到換聲區,最后達到高聲區。他的音色越往上越亮,一過換聲點進入高聲區時,音質及其飽滿華麗,具有非凡的藝術震撼力。這既是聲樂上的欣賞,又是方法上的示范。他不是刻意壓喉頭來制造大音量,而是從橫膈膜直通頭蓋骨制造出一個無形而強有力的氣息支柱,聲音一發出來,不用大音量卻具有長遠的傳遞性1。這就是意大利美聲唱法的精髓所在。在國際舞臺上,張建一的這種聲音質地獨樹一幟。
意大利人唱高音講求“不顧一切”,俄羅斯學派則成為“頂點唱法”,然而張建一則是穩穩地在高位置上用共鳴和泛音來體現。可能有人會認為這種對高音的詮釋不夠開放和輝煌,但這恰恰是一種風格的追求和體現。20世紀20年代,意大利著名男高音卡魯索逝世后,他唱高音并不是強烈震撼的沖擊,而仿佛是不燥不溫地展現出來,這是美聲欣賞的另一種規格。有人把這種變下稱之為“唱修養,唱學問”,張建一正是如此。他在演唱歌劇詠嘆調時,用聲用情有所控制,不那么奔放,也不那么縱情,注重高雅的氣質及抒情的風格,講究明亮的音色及細膩的情感,完全體現出“優雅抒情男高音”的特質。
實踐證明,只有運用好堅實綿長的氣息,才可能做到全身在歌唱,全身心的投入,才能打動人心,演員的演唱生涯也才能延長、發展,達到更高的境界。反之,若只講求聲音,只擺弄喉頭,將聲帶震動與氣息支撐、共鳴調動分割開來,必定不能使上下各部分腔體聯合震動,使藝術表現僵化,很難做到動聽感人。張建一充分利用自己的身體和方法,儲備著足夠的動力,使聲、情、字、韻、形,使之融會貫通并走向自由。
著名歌唱家李光曦曾說過:“聽張建一演唱,會排除人們對美聲唱法只注重聲不注重情的誤解2。”聲音和技巧并非音樂演唱藝術的目的,而是音樂表達的手段,對于音樂句法伸展的重視超過音符精準處理這點,張建一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對作品的詮釋不是追求外在的效果,而是靠精確的越劇劃分,靠長音符的強弱收放的運用,靠細膩的音色變化和清晰而考究的旋律線條的勾勒。他的聲音時而清澈飄逸,時而激情跌宕,恰到好處的自由速度變化運用則加強了人物的戲劇效果。這些都是由聲樂技巧之外的功底——長年的藝術積累和深厚的藝術修養。他對意大利語的掌握,精準而清晰的語言也使他在演唱中平衡了語言與音樂的能力。
張建一除表演之外,還從事聲樂教學工作,現擔任中央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專家教授、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客席教授、杭州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客席教授。
張建一認為,剛開始學聲樂要練習發聲,發聲除了訓練氣息的控制、呼吸的均勻外,還有就是要訓練聲音位置的統一。3在《意大利歌曲集》這本書中,張建一將意大利歌曲按照不同時期進行了劃分和總結,并對不同時期的演唱風格及要求,演唱的重難點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形成了一套自己獨到的教學體系。他認為不管是巴洛克時期,還是古典主義時期,或浪漫主義時期的意大利歌曲,在演唱上都要力求呼吸的控制和氣息的均勻,力求聲音位置的統一。尤其是聲區間音色的統一,力求聲音的連貫,這就是美聲唱法的基本原則。4
美聲唱法是科學的、合理有效的。張建一的演唱藝術吸收了美聲唱法的精髓,使大家對傳統美聲唱法有了新的認識,對于我國的聲樂發展和聲樂教學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無論是演唱和教學,他都為我國聲樂事業的繁榮和發展做出了貢獻。
注釋:
1.陳唯正.(德國)[J].音樂愛好者.2002年02期.
2.李光曦.[J].藝術教育.2005年04期.
3.張建一.意大利歌曲集[M].上海音樂出版社.2010.2.
4.張建一.意大利歌曲集[M].上海音樂出版社.2010.2.
[1]封面人物.張建一[J]人民音樂 2005年02期
[2]陳唯正.(德國)奇妙的和諧 張建一的獨唱專輯[J].音樂愛好者 2002年02期
[3]李光曦.聽張建一獨唱音樂會[J].藝術教育 2005年04期
[4]史君良.張建一.——偉大的男高音詠嘆調[J].音樂周報 2005年8月5日第007版
[5]任海杰.“美聲是一門科學”訪張建一[J].音樂愛好者 2006年09期
[6]彭丹雄.美聲唱法在中國的發展趨向探析[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 2004年第1期第29卷
[7]張建一.我的歌劇情懷(上)[J].人民音樂.1999年第4期.
周奇,浙江師范大學,研究方向:聲樂表演藝術及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