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 微 (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視覺藝術系 吉林長春 130117)
對高校油畫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
栗 微 (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視覺藝術系 吉林長春 130117)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成為學術界討論的重點。油畫專業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非常強的學科,學生不僅需要具備完整的美術學等相關理論知識,還需要具備色彩表現與基礎造型的技能、掌握實際繪畫技術、從事油畫專業創作的基本能力,能夠從事美術、繪畫、設計等方面工作的復合型應用人才。因此,高校油畫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探討,成為了擺在我們面前的迫切研究問題。
高等學校;美術;油畫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油畫專業是一門改革開放大環境下興起的一門新學科,在我國高校建設發展中,獲得了快速發展。受到傳統應試教育影響,高校油畫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出現了一定弊端,不能滿足市場經濟發展對崗位人才的實際需求。接下來,本文將結合筆者多年相關工作經驗,詳細論述高校油畫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
由于我國油畫專業開辦時間比較短,還沒有形成一定的教育特色,在人才培養方面出現了兩個較為嚴重的極端現象。一部分高校繼續延續傳統高校的美術專業教育方式,側重于油畫的純藝術性,教學主要目的是把學生培養成為藝術家,注重對專業技能的培養,忽略對實踐技能的鍛煉,教學模式與教學內容與市場需求相脫節,培養出來的學生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一部分院校輕理論、重實踐,片面的追求實踐能力的培養,卻忽視了油畫教育的基本規律,忽略對學生美術基本功的鍛煉,忽略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現階段,油畫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比較陳舊,傳統的以教師、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沒有發生徹底改變,個性化、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并沒有廣泛應用。另外,教學內容與社會實際需求相脫節,教學內容比較陳舊、空洞,缺乏適用性與針對性。油畫專業的設置層次比較低,沒有與區域經濟形成良好的結合。與此同時,師資力量也有待進一步提高,部分教師的教學思想、管理思想有待進一步完善。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在高校教育改革中逐漸意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對于大部分高校來說,其油畫專業的實踐僅僅是進行專業技能的指導,沒有形成較為完善的教學實踐體系。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對學生自我評價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崗位工作能力以及社會能力的鍛煉。導致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專業技能,但是,實際應用能力比較低,無法達到一畢業即就業,一就業即頂崗的狀態。
一般來說,高校的美術專業的設置比較細化,主要包括國畫方向、油畫方向、版畫方向、工藝方向、雕塑方向等。還有的學校設置的更為具體,比如說,國畫方向還要分為工筆、人物、花鳥等。圍繞專業進行課程設置,課程科目比較繁瑣細致,專業技能課占時比較長,理論課、知識課、修養課一般被忽略。“專”成為了人們關注的唯一視點。油畫作為專業技藝的培養,進行專業的細分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作為教學體系的一種,有著非常大的弊端,會進一步導致學生知識結構體系的不完整、視野狹窄、能力單一、修養貧乏,進而導致他們的工作能力比較低,無法適應崗位的實際需求。隨著網絡化的不斷發展,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即便是專業技能的學習,也需要在本專業學習基礎上,擴展其他專業技能,從而引導學生在多樣化、廣博化的知識上尋求精深發展。筆者認為,必須對現有的油畫專業教學方案進行修訂,積極構建專業技能、專業基礎、理論文化知識相結合的教學方案,大一、大二主要以專業基礎課程與理論文化知識為主,大三、大四主要以專業技能的鍛煉、創造能力的鍛煉為主。同時,積極開展多方向、多類型的選修課,重點突出實踐課程的重要性,將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作為新教學方案的主要培養目標。
傳統的油畫專業乃至美術專業的教學,主要是經驗教學為主,也就是老師將自己的“經驗”教授給學生。由于教師個人修養以及知識積累的差異,技藝操作、畫風、畫派的不同、創造性思維方式不同等等,致使經驗式教學存在很大差異。甚至,不同教師會對同一問題產生“大相徑庭”的觀點,容易引起學習上的混亂。因此,必須致力于教學方式方法的轉變,改變傳統的經驗式教學方式。油畫專業積極構建自己的循序漸進、環環相扣的教學體系,處在不同環節中的專業教師,不僅是本專業的佼佼者,還需要熟悉整個教學體系,準確定位在教學體系中自己的位置。允許不同見解、不同觀點的出現,但是,需要在整體上達成一致,個人見解只能是“僅供參考”。在教學過程中,各部類課程需要相互補充、相互銜接,避免抵牾與重復。合理設置具體科目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時間,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而變化,靈活、及時的進行調整,建立完善、靈活的教學體系。
一方面不斷完善高校的系科制教學模式,一方面積極建立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系科制這是高校進行組織教學的基本體系,單純的系科制教學模式會抑制教師積極性的調動,無法進行有效的人力資源、物力資源等調配。工作室制的建立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美術專業可以設置油畫工作室、國畫工作室、雕塑工作室、版畫工作室。與此同時,還需要設立完善的電腦工作室。不同的工作室是美術這一大專業各種課程教學活動的有效組織者,還是教師進行科研教學的場所,不僅有利于教學水平、教學組織能力的提高,而且,學生還可以進行跨系、跨工作室學習,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本文針對高校油畫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新需求以及現階段我國高校油畫專業人才培養的主要問題開始入手分析,從三個方面:積極修訂教學方案,致力于培養復合型人才;致力于教學方式方法的轉變;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詳細論述了如何進一步推動高校油畫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新發展。
[l]邢益波,榮鵝鵬.對中國當代高等藝術設計教育現狀與改革的思考[J].雙語學習,2012(03)
[2]徐體高.論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框架的建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05)
[3]孫大力.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中加強學生專業素質教育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探索,2011(13)
[4]郭承波,王道靜.論文科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J].藝術教育,2012(11)
本文是吉林省教育廳“十二五”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合同書,(吉教科文合字[2013] 第274號)。
栗微,女。1981年2月 ,吉林省舒蘭市人。學歷:碩士,研究方向:油畫,職稱:講師。工作單位: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視覺藝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