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紅玉 (深圳歡樂谷旅游公司 518000)
舞蹈來源于生活,是人們表達情感的一種藝術形式。古語云:“情動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由此可知,當人們的情感無法用語言和歌唱表述和宣泄時,舞蹈就是最好的選擇了。這就要求舞蹈創編者要深入到生活中,體會不同的情感,進而捕捉舞蹈形象、組織舞蹈語言、設計舞蹈動作,通過各種表現手段,深刻揭示人的內心世界,挖掘世間美好情感,啟示人生追求真諦。要創作出優秀的舞蹈作品,不僅要掌握舞蹈編排的方法,還需要創作者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并且在生活中和實踐中不斷積累創作資源。
一切藝術創作的根源都是生活,如文學著作、舞蹈作品、繪畫等藝術中的描寫對象都是從日常生活中選取的。因此,作為舞蹈創作者,應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多觀察、多積累,通過細致認真的觀察積累豐富的創作素材和內容,并對這些內容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和分析、歸類,從中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意義的典型和細節,將其轉化為創作靈感。比如,傣族舞蹈《潑水節》就是創作者對傣族人民的生活進行了充分細致的觀察,在熟悉了他們的生活習慣后,才創作出了這么經典的傣族舞蹈。雖然我們說舞蹈來源于生活,但是它并不是對生活的機械復制,而是創作者從生活中的細節中提煉加工出來的,是對生活的高度濃縮和精細加工。
此外,積累創作素材,捕捉舞蹈形象只是舞蹈創作的起步,要想創作出能夠打動觀眾的舞蹈作品,創作者還要投入情感,即要將自己感受到的情調、氛圍融入到舞蹈作品所需要的意境中。如果創作者沒有被自己所選取的素材打動,只是憑借技巧進行創作,最終呈現出來的作品是不能感動觀眾,不能引起他們共鳴的。不如,我國著名舞蹈家楊麗萍創作的《云南印象》,就體現了她對自己的家鄉——云南的深深的熱愛之情,她用實際行動體現了對家鄉文化的保護,重新整合了原始民族歌舞的精髓,用舞蹈的形式展現出來,帶給了觀眾極大的震撼。
任何形式的藝術創作都會有其創作背景,與其所處的時代有非常緊密的聯系,否則就會失去創作意義和生存價值。很多優秀的民間民族舞蹈作品之所以流傳至今,且一直有廣大的觀眾群,深受人們的喜愛,就是因為它們能夠緊跟時代步伐,符合大眾的審美需求。
這里提到的“時代精神”是一種積極的、向上的、催人奮進的精神,它能夠激發人的斗志和無窮的力量,能夠使人們感受到自然的美好、生命的偉大,并對生活充滿希望。眾多經典舞蹈作品之所以傳承至今,且經久不衰,主要原因在于它們所體現的主題符合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而且在內容和形式上都達到了理想化的高度。需要注意的是,“時代精神”不是“時尚”,時代精神是社會主旋律,而時尚卻有不同的屬性,有的代表了事物發展的趨勢,有的是對非主流的追求,有的甚至是一種頹廢、落后思想的表現。而且,在當前的舞蹈創作中的確有一些人為了追求自己所認為的“時尚”,而脫離了生活,背離了時代,把自己消沉、狹隘的理念融入到作品創作中,向觀眾傳輸了一些不良情緒和思想。還有的作者為了標新立異,為了迎合市場中一些觀從低級趣味的需要,強調所謂的劇場效果、經濟利益,扭曲了一些優秀的、能體現我國一些少數民族獨特魅力的民間舞。作為舞蹈創作者,以上這些創作行為,都是應當堅決摒棄的。
優秀的舞蹈作品能給人以振奮,給人以啟迪,給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從這種藝術美的享受中,領悟一種精神情操的美,使人們對生活、對社會產生一種深切的愛,這就很好地起到文藝作品的教育作用。 例如,《閃閃的紅星》中冬子媽英勇犧牲的舞段,烈火熊熊,英勇頂立火中;震撼人心的音樂旋律,滿場紅彤彤的燈光;疊印出潘冬子一句無聲的“媽媽!”給觀從眾以及大的沖擊力,引發了大家強烈的精神共鳴。又如,《春蠶》根據唐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使干”的名句,把春蠶、蠟炬獻身精神體現了出來。編導著重塑造和體現春蠶的心靈美,突出了他造福人類的品格。在藝術手段的運用上,設計了一片碩大透明的桑葉,葉子背后是充滿曲線美的“春蠶”(演員)。通過演員優美的雙臂動作和手中漂渺的紗巾,表現春蠶吐絲作繭自縛的過程,展示“絲方盡,情不斷”的意境,并從中給觀眾以春蠶絲盡至死無憾的深刻思想內蘊。這個作品表現的是春蠶,實際歌頌的、給人的啟示是獻身精神。
以上事例都是說明,舞蹈作品雖然以不同的主題、不同的表現手法去創作藝術形象,但這些作品的品格是崇高的,是健康向上的。它們以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去反映生活,并給人以啟迪,給人以美的薰陶。因此,它符合當今的時代精神,能很好的為時代服務。
舞蹈語匯就是舞蹈動作,創作者要具有豐富的舞蹈語匯,這離不開日常的積累。就像寫作中積累素材一樣,只有多觀察、多體驗,有了豐富的積累,才能在進行舞蹈創作時信手拈來,而且,創作者只有對各個舞蹈動作的特點了然于心,才能夠了解它的運動趨勢、變化規律,才能夠對這些動作進行創新、改編、發展。比如,舞蹈《浪里人》的創作者就是通過觀察漁民勞動的情形,如搖櫓、拉網、撐蓬,為了使重心更穩,漁民捕魚時常常是雙腿分開站立,而且在與風浪的戰斗中形成了堅韌、勇敢、豪爽、直率的性格。作者對這些素材進行了美化和提煉,在舞蹈作品中塑造出了生動豐滿的漁民形象。
首先,舞蹈創作者應當具備很強的樂感。音樂和舞蹈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兩種藝術,舞蹈創作者要具備一定的音樂知識,這樣才能夠聽到一段樂曲和旋律時,根據律動、節奏、音響等在頭腦中浮現一系列的跳躍、旋轉等動作。而且對音樂形象和情感的理解有助于舞蹈創作者更好地將舞蹈動作與音樂旋律相結合。其次,舞蹈創作者要對燈光、服裝的基本知識進行學習,以便于在創作時綜合考慮運用。掌握了這些方面的知識后,創作者就可以根據燈光、服裝的變化來展現不同地點、時空的人物形象,以及人物的內心世界。
綜上所述,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精神生活越來越豐富,而且他們的欣賞水平、審美能力也在不斷提升。舞蹈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在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過程中需要不斷提高作品質量,這就要求創作者在進行舞蹈創作時要多從生活中尋找創作素材和靈感,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力爭創作出符合時代特征、受觀眾喜愛的優秀作品。
[1]成丹.簡析舞蹈創作的基本方法[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3).
[2]劉凱.淺談舞蹈創編[J].魅力中國,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