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師范學院藝術學院 550018)
東方元素結合西方現代作曲技法進行創作,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現代音樂發展的趨勢,從中體現了傳統與現代、中國與西方之間的音樂聯系。是新時代背景下,順應時代潮流而形成一種新的音樂語言與音樂思維模式。鋼琴曲《多耶》便是在這樣一個嶄新的音樂環境下誕生。
陳怡是我國在國際上頗有影響的當代作曲家之一,也是我國著名的美籍中國女作曲家,1953年出生于廣州,3歲學習鋼琴,4歲學習小提琴。1977年以優異的成績同時考上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和管弦樂系,由于創作突出而選擇作曲系,師從吳祖強教授。從中央音樂學院畢業后,1986年赴美國留學并長期僑居國外,其音樂創作深受西方思維影響。陳怡自小熱愛民族音樂,經常利用學習之余及假期去不同地方采風,收集當地民歌。她將民族音樂與西方現代作曲技法融合創作了許多優秀的音樂作品,《多耶》便是其中一部。
“多耶”是一種侗族的民間歌舞形式,1980年陳怡隨作曲系師生去到廣西侗族地區采風,采風中的收獲成為了她創作此作品的音樂素材及靈感來源。作為中國的先鋒派作曲家,她的創作深受西方現代作曲技法影響,作曲家將中西元素結合起來,使作品獲得了新穎而獨特的音響效果。1985年此作品榮獲“全國第四屆音樂作品比賽”一等獎,1994年成為國際鋼琴比賽指定選用曲目,也是作曲家陳怡的成名之作。
作品《多耶》體現了濃郁的侗民族風情,以侗族民間音調為素材,運用了自由、多樣的民族音樂節奏和混合節拍,同時還采用了侗族民歌中支聲復調手法,表現了侗族人民踏歌起舞的生動場面。
作品以作曲家在采風過程中收集到的侗族民歌《你們來住幾天》為素材進行發展。主題以侗民歌中的Do、la、re為核心音程貫穿全曲。經過不同的移調得到不同的形式。Do、la、re的音集集合為(0,3,5)。作曲家以這三個為序列,在曲中運用了逆行、倒影、逆行倒影等手法進行發展。將侗民族的音調融入現代創作手法之中。
由于地域的審美差異,不同地區的民歌所運用的節拍也不一樣,侗族民歌中常見的節拍為3/4、3/8拍,其次是2/4拍以及混合節拍。作品《多耶》中,作曲家多處運用了侗族常用的節拍,如展開部分運用了混合節拍7/4拍,體現了侗族民歌的節拍特色。
侗族民歌有多聲部歌和單聲部歌兩大類,其中侗族大歌以多聲部構成,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簡繁節奏對置、節奏交錯、聲部模仿、切分音和延留音運用等支聲復調效果。作曲家在作品《多耶》中采用了支聲復調手法。如24-28小節,鋼琴的左右手聲部分別呈不同的旋律進行,體現了一定的民族性。
《多耶》這部作品中,運用了許多現代作曲技法打破了傳統音樂的構成,通過自由的曲式結構、“數控化”的節奏運用、復合和聲、多調式發展手法等運用使作品富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多耶》打破了傳統的調性功能體系,運用自由的力度與速度、混合節奏節拍元素,其曲式結構打破了傳統,表現出一定的自由性和復雜性。全曲可分可分為引子(1-9小節)、呈示部(10-105小節)、中部(106-110小節)、再現部(111-124小節)、尾聲(125-曲終)五個部分。但是并不屬于曲式結構中的任何一種。這種自由的曲式結構是現代作品的一大特色,區別于傳統曲式,形成新的音樂架構觀念。
“數控化”節奏是當代中國音樂節奏語言之一,“如果有一種‘節奏組合形式’包括音值、發音點個數及排列方式符合某中數學邏輯,那么,我們便可以把這種節奏組合形式稱之為數控化的‘節奏組合形式’1”。在《多耶》引子部分的10小節中,兩個不同風格的樂句以小節為單位輪流演奏。第一句節拍遞增,第二句遞減,展示侗族男女對唱的熱鬧場面。再有樂曲的12-18小節,運用了9/8、7/8、5/8、3/8、2/8拍的節拍轉換,體現了作曲家的現代音樂思維。另外,在作品133-159小節處,作曲家在原來的2/4拍的基礎上,在下方聲部運用了臨時的重音記號,形成3/8拍的效果,從而使音響形成上下不同聲部的錯位,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非三度疊置的和弦是現代作品中常見的和弦形式,打破了傳統的審美,營造新的音響效果。作曲家在《多耶》中除了采用傳統的三度疊置和弦,同時也應用了許多非三度疊置的復合和弦,形成新穎而現代的音樂效果,如38-41小節。這種非三度疊置和弦的運用同時使民族音樂具有了一種新穎的時代性,也體現了作曲家的現代音樂思維。
多調性的思維模式是現代音樂作品與傳統作品在調式上形成的一種對比。在作品《多耶》中,作曲家以固定音Mi、升Do為核心音,貫穿全曲,在作品的11小節,發展為兩個聲部,上聲部為E宮調式,下聲部為降D宮調式,形成多調式發展。這種多調式進行從橫向上來看是民族調式,縱向結合則是現代作品的創作技法,因此體現了作曲家中西音樂元素結合的創作理念。
通過分析陳怡的這部鋼琴作品《多耶》,從中看到了作曲家在創作中所體現的傳統與現代、東西與西方音樂思維的融合。時代在發展,單一的民族音樂審美已經不能滿足當下人們的審美需求,而一味地模仿西方現代音樂創作也不能體現中國的民族特色。用新的手法呈現我們傳統的民間音樂,使民間音樂重拾活力,既為中國現代音樂創作提供素材與源泉,同時也可為中國的當代音樂作品區別于其他國家而存在。
注釋:
1.張凱,《陳怡鋼琴音樂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05):14.
參考文獻:
[1]魏玲,“現代”思維中“傳統”的體現——陳怡鋼琴曲《多耶》的創作簡析[J],鋼琴藝術,2005(10).
[2]楊凌云,現代技法與民族民間音樂的化合——論鋼琴曲《多耶》的創作特[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