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師范學院音樂學院 114005)
在這些浪漫主義音樂家中,舒伯特等人是最早的,真正意義上遺棄了已有的美學形式,使得這時期的藝術歌曲無論在音樂形式、體裁風格、旋律特點等方面較以前有了本質的不同,做到了文學詩詞與音樂完美的結合,對藝術歌曲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舒伯特曾經說過:“歌德在文學創作方面有著很深的造詣,沒有他作品的給養也就沒有我的成功”。所以舒伯特在藝術歌曲上的成就是扎根于那些浪漫主義詩人文學作品肥沃的土壤里。舒伯特在作品的創作時,不僅把優美的詩詞放了進來,并且不斷發掘詩詞的內涵,重視了詩歌的內容所能表達的意境。在創作手法上,無論是外面的襯托還是內心的描繪,都注重追求和強化詩詞的意蘊和隱含在內心里的感受,使其成為在詩歌基礎上再一次被創造的藝術。例如在《冬之旅》中,舒伯特在歌曲的第一段中,用歡快而又富的大調旋律配上富有詩意的歌詞,襯托出冬夜里雪花落下時安靜又和諧的氣氛;當進入到歌曲的第二段,歌詞把那種安靜美麗帶到殘酷的現實中來,但他并沒有繼續使用已有的轉調手法,而是獨具一格的使用了同主音小調,來表現那種悲傷、憂郁,但最能打動人的是歌詞中的“我夢見了無數鮮花,開放在五月的原野……但那雄雞的啼鳴,把我從夢中驚醒”,這種內心的憂傷和失落,被描繪得淋漓盡致,使文學詩詞和音樂之間很好的結合在一起,繼而展現出一種富有感染力的音樂形式。
他這種重視音樂與文學詩詞完美結合所產生的影響力和他在音樂中獨具匠心的運用了新穎的表現技法,繼續深化了文學詩詞帶有的情感和境遇,使得藝術歌曲的表現力、感染力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點。
在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中實質性的改變還有新形式的鋼琴伴奏。在以往的歌曲中鋼琴伴奏的表現形式是簡單的作為一種輔助和襯托,并沒有展現出其特殊的表達能力,而舒伯特針對作品整體和音樂內容發掘了一種新的創作手段——新形式的鋼琴伴奏,對表達音樂形象,展現歌詞內涵的同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種新形式的鋼琴伴奏,在文學詩詞與音樂之間不但起到了一種外景的烘托作用,并且惟妙惟肖地描繪出人物心理的變化,從而藝術歌曲的藝術價值得到了提升。所以后人認為舒伯特藝術歌曲中新形勢的鋼琴伴奏從氛圍上超越了音樂本身的美。
例如《死神與少女》,在歌曲的前奏中,鋼琴在低音部分很生動地模仿了死神的到來,描繪出死神的腳步是那么沉寂,體現出人們對死神的畏懼感,這時的低音部分的伴奏是對死神的描述,當進行到高音部分時,少女突然發出一聲尖叫表現出其十分畏懼的心里。當唱到“我依然年輕”時,旋律中巧妙的運用了兩個小三度,表現了少女對生的期望,當樂曲進行到第二段時,運用了同音且反復的音調讓人感覺到死神是那么的冷酷無情,可是讓人覺得惋惜的是最后死神竟然勝利了,這時整個歌曲收尾處運用了大調元素來代表結束。之所以說舒伯特作品中鋼琴伴奏具有特殊的表達能力,是因為他靈活的運用了鋼琴伴奏來烘托詩詞中那些只能體會到但卻無法說出的話,這些都加強了對歌曲藝術中人物內心的描繪。又如在《小夜曲》里,“歌聲也會使你感動,來吧,親愛的!愿你傾聽我的歌聲”,這是此曲的高潮部分,此時人發出的聲音與鋼琴伴奏的聲音完美的疊加,描繪出了主人公急切又渴望的心態。在整個歌曲的進行中,歌詞的句與句之間頻繁出現的鋼琴間奏是對對方心靈的呼喚,展現了主人公歌唱的同時又期待著心上人的回復,使他想說而又沒有能說出的話得到了詮釋。
同時,舒伯特在創作時會根據歌曲的所要表達的內容,用鋼琴來彌補歌曲中沒能表達的景象,例如寂靜的叢林、寒冷的夜晚、飛馳的駿馬、少女的腳步聲等,并且鋼琴伴奏還揭示了人物心理的動向,如高興、憤怒、興奮、悲傷、期望、失望等,因此在鋼琴伴奏的烘托下人物的各種情感得到了很好的展現;還有,他還很成功的運用鋼琴伴奏來描繪出了一些帶有襯托性的色彩,如快樂時的明亮、悲傷時幽暗、懵懂時的朦朧等。這種別具一格的創作手法使得歌曲產生了人與情與景互相交融的藝術效果。所以說,這種新形式的鋼琴伴奏,是舒伯特整個藝術歌曲不可缺失的有機部分,在舒伯特的藝術歌曲創作過程中,鋼琴的節奏不單單起了連接性作用,并且還能夠展現人物內心情感,這種表現手法使得藝術歌曲的表達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人們之所以會喜歡舒伯特的音樂,是因為在舒伯特留下的的幾百首藝術歌曲當中,大部分是以其極佳的歌唱性和營造著美麗的意境而聞名。在其歌曲中充分的體現了詩詞和音樂的結合,這種結合使得藝術歌曲的表現力得到了提升,著重地表現了人的內心感受,且其詩意濃厚從而表達的情感也真摯,音韻又和諧所以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舒伯特善于使用短而精的歌曲形式,來表達豐富又深厚的情感體會,正像在他的作品中藝術歌曲留在抒情小曲的體裁之中,同時還引鑒了傳統的民間歌舞,使歌曲旋律的表現力順從于詩歌情感的起伏,這樣唱起來就極易上口,如《野玫瑰》《鱒魚》;還有的歌曲如流水般的自然流暢,如《軍隊進行曲》等。他的藝術歌曲中不僅帶著浪漫主義特征,并且在旋律上一直散發著和藹、純潔、敏銳的氣息,很容易激起稍帶有惆悵的色調。演唱者只要在演唱之前反復的去理解歌詞并掌握其要表達的情感和其帶有的韻腳、氣息就能夠很好的演唱。
在舒伯特藝術歌曲中其篇幅一般并不長,且帶有很強的文學性。舒伯特受文學思潮的影響,再加其喜愛這些浪漫派作家的作品,所以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中的歌詞大都選自那些作家的作品,例如歌德、雨果等,使得他在創作歌曲時有了豐富的詞匯可以去選擇,但重要的是,浪漫主義文學所表達了和諧、激昂、色彩、自由、以及個性的特點,這對他的作品產生了很大了影響。尤其是歌德的作品,他認為歌德的詩歌可以很好的詮釋他和藝術歌曲之間的聯系。舒伯特從這些文學家的作品中得到了給養,并把這些內涵所要表達意境的注入到他的作品中,使其帶有很強的情感力量,同時舒伯特的歌曲還給人一種含蓄沉穩的感覺。加之,舒伯特對詩歌的理解非常的到位,并能夠運用豐富的音樂表現手法將音樂與詩歌結合到了一起,充分的找到了詩歌所想表達的情感內涵,使詩中能體會到歌所表達的情,從歌曲中能感受到詩所表達的意。如《美麗的美麗的磨坊女》中,所用的詞是摘自穆勒的詩,這首詩所表達的是作者的生活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貼近生活,雖說描述的是少年的胸懷和田園生活的寫作,但可以使人們容易的聯想到詩人的內心世界。如此美的結合,使得聽到的人們得到了現實生活中無法做到的情緒宣泄。
舒伯特的藝術歌曲得到了大眾的認可不單是因為其易唱性和注重情感的表達,也在于他的創作手法新穎,給每個描述的事物都找到了不重復的特點。同時,在作品的音調上,舒伯特也做了改變,他沿用了維也納18世紀的專業音樂語言,使其與當時新的民族世俗音調相結合,也就是舒伯特把世俗歌曲和當時的民俗歌曲融合在了一起,以此來完成藝術歌曲在音調上的變革,繼而展現了藝術歌曲新的一面。
參考文獻:
[1]楊九華.西方音樂史.湖南文藝出版社,2006.
[2]丁炎.試析舒伯特、舒曼藝術歌曲的音樂特點.中國科技信息,2005.
[3]李曉紅.舒伯特藝術歌曲的風格特點.大津音樂學報,1997.
[4]徐利.舒伯特藝術歌曲鋼琴伴奏賞析.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2.
[5]楊揚.舒伯特藝術歌曲鋼琴伴奏研究.山東師范大學,2002.
[6]楊揚.舒伯特藝術歌曲的創作特點探究.中國教育導刊,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