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娟 (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圖書館 067300)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路線,也是黨所有工作的生命線。目前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式體現了我們的中心工作是依靠群眾、發展群眾、為人民服務的這一目標。為了更好的開展此項工作,各單位紛紛展開基層調研活動,今天我就針對文化單位基層調研工作談一談我的點滴想法。
第一,基層調研要講究實事求是。下基層調研不是去聽村長,主任作報告。也不是去做人口普查,更不去問他們要什么的問題,而是要真正去了解村里的整體人員的基本情況,整體素質,興趣愛好,目前現狀,發展前景等。比如有的村基本情況是年輕人多外出務工,留守在家的多為老人和兒童,這樣就要根據這個特點,開展相應的活動。要適合這些人群的整體特點,同時這些人的整體素質也要分析。是有文化的多還是基本沒什么文化。因此就要搞些簡單的,易理解,能接受的來支持。這些人的愛好可能是喜劇,兒童多是看看兒童動畫。兒童占據家里電視的主控權,老人沒有什么活動空間,只能聚集聊天或玩麻將,要給他們提供一個良好的活動場所。這樣才能真正的了解群眾的所思。否則也就成了走過場,勞民傷財,形式主義。
第二,因地制宜。下基地調研時為了更好的服務基層,發展群眾文化活動。要多聽聽百姓的想法,不要按自己的思路去強加給百姓。人家本來不愛的某項活動,你偏讓他們去搞,即便是他們當時說好好好,回過頭來你幫扶的東西也可能成為一堆廢物。所以說要因地制宜,看一看真正能搞什么,發展什么,突出什么,最后會有什么的效果。比如有的村,有皮影劇團,有評劇團,還有老的演藝人員,這樣就要鼓勵培養后人,傳承下去,我們可以為他們提供有必要的用具服裝,劇目的文字,影視資料等。形成一個村的名牌,這樣免得幾個村都一個樣,要有區別,有競爭,才能有發展。比如從劇目上分,從劇中上分,還是從演員的年齡上分,要有老年團,青年團,這樣的相互有交流,形成互動,聯動,協調發展。最后形成一個良好的農村文化環境的效果。
第三,重點突出。有的村文藝人才多,活動形式也多樣,搞的很活躍,可謂百花齊放。這樣我們就要有選擇的去扶持,來個一枝獨秀。以點帶面,通過這一枝秀色,帶動其他活動的進一步開展,千萬不可搞成樣樣通,樣樣不精的局面。在深入挖掘各村的文化底蘊的前提下,指出要重點突出的項目,是曲藝,還是戲劇,還是書畫或工藝類,比如有的村喜歡書畫的較多,又有優越的地理環境,我們就可以組織專業書畫家進行培訓,不一定要搞成某些畫家村一樣。但最少要讓愛好有動的一些基礎知識,了解書畫的特點,這樣才能創作,能創作了我們還要給他們提供展示的空間,通過展覽最好達到能得到經濟效益的目的。比如有的村根雕搞的好,就要培訓他們怎樣能把好的東西做的更好,能有更多的利益,百姓有的是力氣,而在藝術上可能懂得不多,那就靠我們從事專業的人員的指點。另外要多給予宣傳,讓他們的淚水變成錢,讓他們的愛好變成產業,這樣才有發展的可能。
第四,有效整合。有的村與村之間很近,百姓多都是親連著親,面積又不大,人口又不多,單個村活動又搞不起來。這樣就需要整合起來,聯手幫扶,共同發展。雖然可能會出現一些分歧,但是如果他們認識到這是對他們有利益的,一段時間之后就會相互適應了。這樣各方面的支持集在一起能更好的發揮作用,更有意義。
第五,持之以恒。下基層群眾活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今天辦完了,明天就辦好了。而是要長期關注的事。要跟蹤調查,跟蹤服務。用一二年或二三年的時間來打造。比如有的物品用沒用到刀刃上,是真正用了,還是別人拿回家了,還是丟了。要做到心里有數,寧可把用不著的東西轉到別的村用,也不能讓有用的東西在倉庫里存著,存著會變壞,就會丟失。可能別人正需要而求之無門。這樣時間長了,人人都知道我們支持的物品的用途了。
農村文化工作的發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時間,面對大批的農村涌入城市的局面,發展好農村百姓的文化生活尤為重要。我們要能躬下身,伸出手,拉一把,再推一下,不能瞧不起,認為價值低,這樣就不對了。就像培育剛出生的孩子一樣去呵護,讓他慢慢長大。一口吃不出胖子來,要把他扶上正路,還要在邊上看他走一段,再放手,讓他發展下去。做為一名文化工作者,我只從文化幫扶這一個小小的方面談談一下我的見解,我想有很多有見解的同行,會有更高明的建議。今天寫出來謹供大家參考,相信在黨的群眾路線的指引下,社會文化將會邁向更加美好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