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婧 (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碧湖文廣中心站 323000)
群眾舞蹈,是相對于專業舞蹈而言的,它是指具有群眾性的一種大眾性舞蹈文化生活,具有群眾性、自娛性、隨意性、業余性和季節性等特點,它屬于社會性舞蹈的范疇,是一種群眾性的文化。群眾舞蹈最突出的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群眾舞蹈的獨創性在于從具體生活出發,表現的大多是普通人的平凡生活,其舞蹈作品中所呈現的生活也似乎更率真、更質樸、更本色。
2.群眾舞蹈具體的活動場地也是相當廣泛的,廣場、街道甚至家里都可以成為開展群眾舞蹈活動的場所。
3.群眾舞蹈以短小精悍為主,一般動作比較簡單,隨意而舞,未曾受過專門訓練的人也容易學會,從參與者的角度來分析,任何社區、任何階層的人,不分男女老幼,不受職業的限制,都可以加入到群眾舞蹈的行列中來。這種參與是一種全方位的參與,更能體現出群眾舞蹈文化實踐與對象的廣泛性。
群眾舞蹈主要目的在于群眾自娛自樂,在表演中享受快樂,感受美德教育。這些自娛性的舞蹈娛樂活動極大的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增進了友誼,也為廣大的人民群眾提供了豐富的精神文化。
舞蹈是人類文化生活中不可獲缺的一門藝術,它帶給人們美的享受,也是人類情感的表達對象。舞蹈的編排好壞取決于選手各種動作之間的連接是否連貫、流暢和準確把握好各個舞種的風格特點,以及樂感、舞感與情感的統一。
“情感”在舞蹈藝術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群眾舞蹈者并不像職業演員那般專業,因此,在輔導過程中情感的互動、溝通、交流等運用對于教學的促進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且通過情感各種方式的運用使群眾得到舞蹈情感的滿足,這是群文舞蹈干部必須具有的意識和能力。
群文舞蹈工作者和群眾舞蹈藝術愛好者之間的交流是建立在共同對舞蹈藝術追求的情感基礎上的。能否建立良好的情感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舞蹈教學能否順利進行,如果關系融洽,就可以把單調、枯燥的輔導培訓變成一種美的享受,反之,輔導教學氣氛會變得乏味,學習者因此也會感到困惑,直接影響著他們對舞蹈學習的自信心,不利于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與參與性。因此,群文舞蹈干部若能在輔導過程中以良好的情緒感染、啟發他們,就能激發其積極參與的情緒,這是教學輔導工作成功的基礎。
首先,群文舞蹈工作者對自己事業的熱愛,最能激發起他們對工作的強烈愿望,促使群文舞蹈工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到輔導中去,就能充分挖掘自身強大潛能,不斷改進輔導方法,完成輔導任務。其次,群文舞蹈工作者對舞蹈愛好者的關心熱愛,使其對你產生親近感和仰慕心理,從而會對教學效果有巨大的感染力。對自己的輔導對象情感真誠,他們也對你信賴,相互之間的情感自然融為一體,兩者之間十分自然地形成一種相互吸引、教學相長的緊密關系。這種關系能夠使他們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喚起學習熱情。
輔導群眾舞蹈節目時,動作的輔導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因為它有一定的技術規范與要求。然而很多時候,這些規范與要求對于群眾演員來說,難度較大,因此,在學習時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特別是學習舞蹈條件較差的群眾舞蹈愛好者,對難度大的動作理解和模仿不能到位時,容易產生消極情緒,甚至對原來能夠完成的動作喪失信心。其結果往往表現出退縮心理,造成理解、模仿能力的下降,從而影響學習效果。此時,群文舞蹈工作者應該為他們制造成功的機會,讓他們體會成功的快樂,我們可以用期待的目光、點頭示意等鼓勵話語,以此表達對其能力的欣賞和肯定。這樣,習舞者就會在這種真摯的期待情感中,獲得一種邁向成功的無形力量,就能在接納自己的過程中,獲得意想不到的舞蹈學習的效果。
群眾舞蹈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門需要投入情感的藝術,群文舞蹈工作者是輔導活動的組織者,在輔導工作中起著主導作用,這就要求編導必須要深入生活,善于學習,不斷提高自己,豐富自己在各個方面的文化修養,更要特別注意培養自己穩定愉悅的情感品質,在群眾舞蹈教學中積極投入自己的情感,以情動情,以情帶情,充分調動群眾學習的積極性,使其樂學、勤學、善學,以愉悅之情喚起學習者的愉悅之感,在這種情感的支配下進行教學,將其帶入一個和諧、輕松、友愛的學習環境,讓群眾舞蹈更貼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