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夢琪 (安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2012級研究生 241000)
首先,音樂教育這門學科是一個交叉性的學科,它與哲學、教育學、人類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等等都有著密切的聯系。謝嘉辛說過用人類學的概念來看音樂教材或者作品我們需要看到的不僅僅是音樂的本身,更重要的是探究它背后隱藏著的“文化”,把目光轉移到音樂產生和制作的文化背景上,才能更好的去把握音樂的本質與意義,所以我們在分析教材的之后也要同時看到它包含的文化底蘊。其次,音樂教育的目的就是將音樂作為文化教育的一種手段,從而能學生才能得到身心的全面發展。音樂教育的文化目標就是要承擔起傳承古今中外優秀音樂文化尤其是本民族優秀音樂文化的使命。在21世紀全球化趨勢日益彰顯的今天,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逐漸成為了一種社會浪潮,音樂教育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目前美國的教育者們在進行教育的過程當中已經不再只是單純地去注重知識與技能了,更重要的是讓同學通過音樂學習去了解文化了解歷史,那么中國也應該建立一種文化教育的概念。2011版新課標出來以后,教材也隨之進行了改革。我所要研究的對象就是教材中的文化特征,以人民音樂教育出版社的小學音樂教材為例。
最新的人音版小學音樂教材是目前使用最廣泛也最具影響力的教材之一,我所屬的安徽省蕪湖市所使用的就是人音版的教材。教材中曲目選擇的本土化含義其實包含兩個本土化,一個是相對于世界來說的中國傳統音樂,一個是更小范圍的國內地方音樂。在這套1-6年級十二本的教材當中有七十多首首來自于我國各少數民族以及地方的民歌。民族涉及廣泛包括新疆維吾爾族,新疆柯爾克孜族、新疆塔塔爾族、蒙古族,藏族、彝族、仡佬族、云南納西族、壯族、云南哈尼族、土家族。地方民族也是搜集了遍布全國各地其中包括浙江、江蘇、安徽、江西、吉林、山東、陜西、湖北、云南、臺灣地區的民歌,甚至北京當地的童謠也被吸收進了教材。另外教材中還有兩個亮點一個就是古詩新唱,中國的古詩詞文化可以說是博大精深,古詩詞譜上朗朗上口的旋律,讓學生生從一年級就開始以他們最感興趣的方式去學習枯燥無味的詩詞從而能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經典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還有一個就是京劇進課堂,在五年級上冊的第八課中就選擇了《踏雪尋梅》和《打虎上山》兩個片段,國粹是經典,教材是傳承經典最好的載體。
新編人音版的小學音樂教材中不僅僅包括了中國非常多的優秀文化,在強調多元化音樂教育的當下教材當中大量的使用了世界各地各民族的優秀音樂。比如教材中收錄了挪威、德國、法國、巴西、英國、美國、日本、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等國家和民族的一百二十多首歌曲,與中國樂曲不同的是這些歌曲中簡單地用于教學,難懂的像交響曲或者協奏曲來說就只能作為欣賞和聆聽曲目了,但是這也為我們營造了一個高雅的藝術氛圍。在教育學生的過程當中灌輸一種世界平等的音樂觀,讓孩子們知道世界有很多同本民族一樣很好的音樂,但是不同的音樂擁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我們不能用同一個標準去衡量音樂的好壞。
人音版新教材中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關于教學方式已經不僅僅是局限在過去的“教師教、學生學”的狀態了。以前老師一上課就教學生唱歌,唱會了就算完成任務,現在不一樣,教師的角色更多的是引導者與合作者。最新的教材加入了老師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合作式地去實踐音樂,用音樂劇的表演方式身臨其境地去感受音樂,作曲家的成長故事以及樂曲的創作背景也大量地引進到課本中來。在學習音樂的同時我們希望培養的是學生學習的能力以及人文修養。同時很多中國樂器以及西洋樂器也紛紛進入孩子們的眼簾,他們因為好奇心會去問會去思考,老師在這個時候抓住機會灌輸給他們的知識點便很容易印刻在記憶中,根深蒂固。這樣不同的教學方式大大提高了上課的效率,新課標中一再強調的審美性與實踐性也得到了完美的結合。
新編的人音版的小學音樂教材在曲目選擇本土化,教材內容多元化,教學方式多樣化三個方面都做好了很好的示范同時也是對新課標的最好的反映。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的是盡量地去建立一種文化教育的觀念,注重對學生主體的關注,做好文化傳承的工作。當然做好這一切的前提就是教師自己要有一定量的知識儲備。對于學生來說每天周圍充斥了太多的誘惑,大量流行文化的涌入可能讓他們對傳統的音樂產生了排斥的情緒,這時候作為教師不能去強制地去要求他們回歸傳統回歸古典,而是要探究一種將主流音樂與非主流音樂完美的結合的方式。在我看來其實現在很多的流行音樂創作者也是經過古典音樂的訓練,在他們的音樂中也常常運用古典音樂,并且很多中國的流行歌運用的都是傳統民歌的旋律片段,這都是很好的切入點去將流行音樂融入書本中所需要介紹到的古典以及中國傳統的音樂,要善于最大限度發揮教材的作用。在自己未來的教學中要學會培養學生的上課興趣,提高音樂課在學校的地方。音樂課并不能再當成娛樂性課程,它所承擔的文化傳承使命并不亞于語文課與歷史課。在基礎教育中用音樂課的方式讓學生從小耳濡目染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與世界文化是一項再好不過的工作。希望從事教育的老師都能真正呢個看懂教材,認真思考教學,并為我國將來建立一個具有中國特色和世界水平的教育體系提出自己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