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明 姜怡 丁玉玲
我院出院帶藥不合理處方干預效果分析
周曉明 姜怡 丁玉玲
目的分析本院出院帶藥不合理用藥干預措施效果, 促進臨床合理用藥。方法隨機抽取本院新區2013年1~5月份出院帶藥處方2100張, 對不合理用藥處方進行分析;針對問題提出干預措施, 比較干預前后情況。結果干預后, 抽取2013年8~12月份出院帶藥處方2050張, 不合格處方率由3.810%下降為1.122%(P<0.05);用法用量不合理、藥物聯用不合理、處方前記及電腦錄入問題等均有改善(P<0.05)。結論對不合理處方干預措施取得成效。
出院帶藥處方;不合理用藥;干預措施;分析
隨著醫藥科技的迅速發展, 可供臨床選用的藥物越來越多, 處方用藥也日趨復雜, 不合理用藥也隨之增加。不合理用藥可導致療效降低、無效、副反應增加甚至嚴重并發癥的發生。為了解本院出院帶藥處方書寫規范及合理用藥情況,隨機抽取本院新區2013年1~5月份出院帶藥處方2100張,對其用藥不合理情況進行分析, 提出干預措施, 以促進處方的規范管理, 并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
1. 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本院新區2013年1~5月份出院帶藥處方, 共計2100張, 對其中處方書寫不規范和不合理用藥進行分類和分析, 并采取干預措施。隨機抽取2013年8~12月份采取干預措施后處方, 共計2050張, 并比較分析干預后效果。其中, 評價處方用藥合理性主要依據為:2007年5月1日起實施的《處方管理辦法》, 參考《新編藥物學》(第16版)、藥品說明書、公開出版的藥學書籍及公開發表的文獻資料等。
1. 2統計學方法 使用統計軟件SPSS19.0進行χ2分析。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1典型處方分析
2. 1. 1處方前記問題 出院患者的處方信息, 均從入院時的資料導入, 臨床診斷無或不完整, 成為處方前記最大的問題。可能導致在審方過程中, 藥師無法判斷出院用藥與診斷是否相符, 從而不能有效地預防及減少差錯事故和醫療糾紛。
2. 1. 2用法用量不當 例1:美托洛爾緩釋片, 47.5 mg×7片, 口服, 23.75 mg q.d.。控、緩釋制劑具有特殊的結構和藥代動力學作用, 如果掰開服用會導致藥品失去控、緩釋作用,從而使療效不佳或不良反應增加。酚酞片0.1 g×42片, 口服,0.2 g t.i.d.。正確用法為:口服, 成人50~200 mg/次, 2~5歲兒童15~20 mg/次, 6歲以上兒童25~50 mg/次。用量根據患者情況而增減, 睡前服。
例2:左西替利嗪片, 5 mg×15片, 口服, 10 mg q.d.。正確用法為:口服, 5 mg q.d.;2~6歲兒童:口服, 2.5 mg q.d.。
2. 1. 3聯合用藥不當 藥物聯用在某些情況下必要 但有些藥物聯用后可產生相互作用, 以致可能引起藥物不良反應。聯合應用5種以下藥品, 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4.2%;而聯用20種以上藥品時,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5%[1]。因此, 2007年5月1日起實施的《處方管理辦法》規定, 每張處方不得超過5種以上藥品。
例3:埃索美拉唑鎂腸溶片+氫氯吡格雷片, 質子泵抑制劑埃索美拉唑會抑制代謝酶CYP219, 該酶能將氫氯吡格雷在體內轉化為活性狀態, 從而抑制氫氯吡格雷的療效, 增加心臟病發作或其他凝血性不良反應(如中風)發生的風險,故合用時應謹慎[2]。
例4:硝苯地平+地高辛:同時使用時會導致地高辛清除率降低, 從而增加了地高辛的血藥濃度, 因此應監測其血藥濃度以防止藥物過量, 必要時可根據地高辛血藥濃度減少其用藥劑量。
例5:阿司匹林腸溶片+阿卡波糖+諾和靈(預混30R),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物的降糖效果可因與阿司匹林同用而加強和加速。
例6:頭孢克肟顆粒+阿奇霉素干混懸劑, 頭孢克肟屬β-內酰胺類抗生素, 為繁殖期殺菌劑, 而阿奇霉素是大環內酯類抗菌藥, 為速效抑菌劑, 二者同時應用會產生藥理性拮抗而降低療效。但近來有報道, β-內酰胺抗生素+大環內酯二者在治療非典型肺炎上有明顯的作用,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確實要聯用, 首先使用殺菌藥, 然后使用抑菌藥[3]。
例7 頭孢克肟顆粒+雙岐桿菌三聯活菌膠囊, 由于抗生素對微生制劑中的活菌有殺滅作用而使藥效降低, 故二者宜分開服用, 服用時間間隔應在2 h以上, 以利于兩藥發揮各自的療效從而達到治療目的[4]。
2. 1. 4電腦錄入問題 因醫生電腦操作不熟悉或粗心, 導致藥品名稱、服用方法等的輸入錯誤。如, 高錳酸鉀片, 0.1 g×24片/袋, 口服, 0.2 g b.i.d。正確用法為:0.1 g, 化水坐浴。炔諾酮片, 0.625 mg×100片/瓶, 口服, 臨時一次, 100片/次。正確用法為:口服, 每次1.25~5 mg, 1~2次/d。利巴韋林氣霧劑 0.5 mg×200撳/瓶, 口服, 4次/d, 0.5 mg/次。正確用法為:口鼻腔噴霧, 內撳噴, 4次/d, 2~3撳/次。等等。這類錯誤常由藥師在審方時發現, 并對患者予以正確指導或交待患者找醫師糾正。
2. 2干預前后結果 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不合理處方情況
通過對2013年1~5月份出院帶藥處方分析, 發現造成不合理用藥的因素有以下幾點:①部分臨床醫生對藥物知識掌握不夠全面, 對藥理學和藥代動力學缺乏了解。②藥房調劑人員業務技術不精, 對不合理處方的判斷能力有限, 未能嚴把處方的質量關。③個別醫生可能受利益的驅使。
針對發現的問題, 采取了以下措施:①聯系計算機中心,完善軟件系統功能, 通過系統控制“處方前記、商品名問題”, 以及“一張處方超過5種以上藥品”的不合理處方現象;②與醫務科合作, 針對部分臨床醫生對藥物知識掌握不夠全面、對藥理學和藥代動力學缺乏了解的問題, 以《藥訊》、宣傳冊(單)、組織培訓等形式, 加強合理用藥宣傳;同時,臨床藥師深入臨床參與臨床藥物治療工作, 審核用藥醫囑或處方, 與臨床醫師共同進行藥物治療方案設計、實施與監護。針對“用法用量不當、聯合用藥不當”現象, 進行通報、反饋、跟蹤檢查并督促整改;經過上述干預, 這兩種現象有明顯改善(P<0.05)。③同時, 要求藥房藥師加強核對、嚴格把握處方審方環節, 多次退回不合格處方, “電腦錄入問題”有明顯改善(P<0.05)。
經過整改, 本院出院帶藥處方合格率顯著提高, 提示干預措施有效, 效果明顯。
[1] 陳新謙, 金有豫, 湯光.新編藥物學.第1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7:38.
[2] 李寶傳.1~6月份臨床不合理用藥處方分析.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1, 5(2):165-166.
[3] 周書成, 楊曉風.臨床不合理用藥的現狀與對策.中國醫藥指南, 2009, 7(22):64-65.
[4] 羅麗.門急診處方不合理用藥分析.中國實用醫藥, 2010, 5(29): 5-6.
Analysis of interventions on discharge irrational prescriptions of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ZHOU Xiaoming, JIANG Yi, DING Yu-ling. Department of Pharmacy, Hefei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Hefei 230011, China
Discharge prescriptions of patients; Irrational drug use; Interventions; Analysis
230011 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藥學部
【Aba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effect of interventions on discharge irrational prescriptions of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and promote rational drug use in clinic.MethodsA total of 2100 discharge prescriptions of patien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January to May 2013 in our hospital.The irrational prescriptions were analyzed.ResultsAfter intervention , a total of 2050 discharge prescriptions of patien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Augest to December 2013 in our hospital. The irrational prescriptions rate reduced from 3.810% to 1.122% (P<0.05). The irrational phenomenon as improper usage and dosage, irrational drug combination, prescription prolegomena and computer input were improved (P<0.05).ConclusionsInterventions are eff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