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松泉 呂琦玲 奚南德
超聲評價缺血后適應對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
林松泉 呂琦玲 奚南德
目的運用全新的超聲醫學技術, 評價缺血后適應對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保護作用的研究分析。方法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間, 本院隨機抽取82例相關患者進行研究分析, 且將其均分為兩組, 即常規組41例予以缺血3 h再灌注2 h, 實驗組41例則進行遠端缺血后適應治療。隨后, 再適時進行超聲檢查, 予以評價。結果數據比較可知, 在正常及缺血3 h狀態時兩組左室射血分數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再灌注2 h狀態、左室EF恢復值以及缺血再灌注后NA/RA值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超聲評價在缺血后適應對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所起到的保護效果十分顯著, 為此病診治提供了積極效果, 具備臨床推廣的價值。
超聲;影像學;缺血后適應;缺血再灌注;保護作用
心肌缺血通常是指心臟的血液灌注減少, 從而直接影響心臟供氧障礙以及心肌能量代謝異常, 最終導致心臟失常的病癥, 然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所引起的冠脈堵塞是致使心肌缺血的關鍵因素之一[1], 再以此誘發心臟病即為冠心病,故冠心病是心肌缺血的直接病因, 且多見于中老年人群, 屬于一種多發病癥。而缺血后適應(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IPTC)是通過簡單的疏通和閉塞操作, 來達到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MIRI)的保護作用, 此效果已得到了證實。本文應用缺血后適應對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患者的保護作用[2], 然后通過超聲技術進行評價分析, 期望為此癥的醫治提供科學的參考價值, 現具體報告如下。
1. 1一般資料 本文所需的研究對象為本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間心肌缺血患者, 其中隨機抽取82例進行分析, 平均分成兩組, 即常規組41例中, 男27例、女14例,年齡28~61歲、平均年齡(48.1±5.5)歲;實驗組41例中,男25例、女16例, 年齡30~60歲、平均年齡(48.0±5.2)歲。兩組實驗對象在體重、身體狀況、生活環境以及其他基本資料對比上,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實驗方法 常規組41例患者在連續缺血3 h再灌注2 h, 實驗組患者41例遠端缺血后適應, 通過血壓計對肢體加壓形態缺血后灌注的方法, 具體為:血壓計袖帶壓迫一側肱動脈充氣致缺血5 min, 再放氣再灌注5 min后按序在另一上肢致缺血5 min再放氣再灌注5 min, 左右上肢各自交替充氣、放氣致缺血、再灌注3個循環, 1次/d, 連續3日。隨后在兩組實驗對象的正常狀態、缺血3 h狀態以及再灌注2 h狀態分別詳細檢查及記錄其相關實驗數據, 常規測量左室射血分數(EF)及計算實驗對象的左室EF恢復值。所有患者均于靜脈注射適量戊巴比妥鈉[3,4](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1021725;生產單位:上海新亞藥業有限公司;規格:0.1 g)麻醉, 再予以氣管插管連通呼吸機和血管閉塞器。
1. 3檢測評價 運用能量心肌聲學造影技術進行檢測評價,根據實驗數據設置好設備的相關參數, 再由本院專業人士嚴格按照能量多普勒造影儀器的操作說明進行檢測。然后再據其醫院條件行TTC染色, 一般來說, 正常心肌染色呈藍色,危險心肌染色呈紅色、壞死心肌染色呈白色, 將其染色組織拍片留底, 計算NA/RA值(壞死區面積/危險區面積)。
1. 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計量資料用( x-±s)表示, 結果用t檢驗來統計, 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1兩組患者左室射血分數對比分析 在正常及缺血3 h狀態時兩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數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再灌注2 h狀態以及左室EF恢復值兩組患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左室射血分數對比分析(x-±s, %)
2. 2兩組患者缺血再灌注后NA/RA值對比分析 實驗組患者缺血再灌注后壞死區與危險區面積比值顯然低于常規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缺血再灌注后NA/RA值對比分析( x-±s)
隨著醫學的發展, 對于許多疾病的診斷評價都有許多的不同方式, 但是對于不同的患者不同的情況應該給予更好的診斷方式來達到診斷的準確性, 由此診斷評價威脅人類生命的安全隱患。尤其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MIRI), 通過大量臨床事實證明, 缺血后適應對MIRI能夠起到一定的保護效果, 其作用機制為心肌缺血或者再灌注時, 體內的腺苷受體被動激活, 間接致使G蛋白和磷脂酶C均被激活, 并最終導致蛋白激酶C磷酸化, 從而達到保護的效果。超聲評價是通過注射或服用造影劑, 消除人體內雜物對超聲波的干擾, 但是還要保證這些超聲波對于檢查其他不會受到影響, 從而有利于超聲波的穿透, 然后通過二維或多普勒造影技術使其患者的心肌結構顯示得清晰均勻。超聲作為一種新型的影像學檢查方法, 從而有利于醫生的操作, 讓患者在一種無疼痛感的環境下進行檢查, 因此就減輕了患者的心理壓力和緊張感[5]。對于疾病診斷評價有著積極作用, 要想評價診治病癥不只是單一的取決于醫院的醫生有多少經驗或者是其他因素, 其實很重要的就是醫院有什么更好、更科學、更安全、更便利的設備以及引進的先進技術。故超聲評價可實時準確診斷患者缺血后適應對心肌壞死區和危險區的程度, 從而及時治療以達保護作用, 對患者的康復極具積極意義, 值得推廣。
[1] 李慶志, 李欣, 祝滬軍, 等.再灌注早期漸增灌注壓力對缺血再灌注心肌保護作用的實驗研究.中國實用醫藥, 2011, 06(8):50-52.
[2] 張晶, 傅向華, 賈辛未, 等.超選左前降支微血栓微球混懸液分次灌注構建小型豬急性心肌梗死后缺血性心力衰竭組織工程學模型.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 2010, 14(20):3691-3695.
[3] 宋平梅, 任衛東, 喬偉, 等.應用斑點追蹤技術對急性心肌缺血及再灌注心肌應變功能的研究.中國超聲醫學雜志, 2013, 29(8):726-729, 733.
[4] 宋平梅, 任衛東, 馬春燕, 等.斑點追蹤技術評價犬急性心肌缺血及再灌注心內膜下心肌和心外膜下心肌徑向應變.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2013, 29(2):173-176.
[5] 徐亞麗, 高云華, 劉政, 等.診斷超聲聯合微泡對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改善兔心肌缺血灌注的研究.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 2009, 18(9):792-796.
523270 東莞市高埗醫院超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