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琳
瑞芬太尼在麻醉科的臨床應用
吳琳
目的分析外科手術麻醉中瑞芬太尼的作用及方法。方法回顧性分析本院行外科手術10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兩組患者均達到較好的麻醉效果, 無不良反應發生, 與對照組相比, 觀察組患者術后無痛率更高, 且血流動力學各項指標均低于前者, 麻醉效果更好。結論在臨床外科手術中, 瑞芬太尼效果更好, 應廣泛推廣應用于臨床。
麻醉科;外科手術;瑞芬太尼;芬太尼;臨床應用
在現代手術中, 麻醉有效與否對于治療程序的正常進行有著重要意義。瑞芬太尼是一種新型的麻醉藥物, 效果較好[1,2]。為研究更好的麻醉藥物和麻醉方法, 本院分組采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進行麻醉, 對比兩者的效果, 以探討瑞芬太尼在麻醉科的臨床應用, 報告如下。
1. 1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之間于本院進行手術100例患者為本文研究對象, 包括67例男性和33例女性, 年齡在22~65歲之間, 平均年齡41.3歲。隨即將患者分為每組50例的兩組, 對照組患者采用芬太尼進行手術麻醉, 觀察組患者則采用瑞芬太尼進行手術麻醉。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患病類型和嚴重程度以及手術方案手術類型等進行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可比性。
1. 2方法及評價指標 患者術前6 h內禁食水, 并給予10 mg地西泮和0.5 mg阿托品的肌內注射, 事先已行常規術前檢查, 患者凝血功能及心電圖等指標未出現異常。對照組患者采用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進行麻醉, 麻醉時給予3.0 μg/ml芬太尼, 2 mg/ml作為誘導, 手術過程中密切監視患者血壓、呼吸以及心率和血流動力學指數等指標, 根據血流動力學變化調整藥物濃度。觀察組患者給予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進行麻醉, 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誘導濃度分別為6 ng/ml和3 mg/ml, 術中丙泊酚濃度維持在2.5 μg/ml左右, 并根據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變化對瑞芬太尼血漿靶濃度進行調整。對患者于手術及術后表現進行評分, 若手術順利, 麻醉效果好, 術后無明顯疼痛, 評為優;若手術較為順利, 術中出現少量肢體活動,術后有可忍受疼痛, 視為良;若手術不順利, 術中患者肢體頻繁活動, 且術后劇烈疼痛, 視為差。
1. 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資料數據以( x-±s)表示, 技術資料數據以中位數四分區間表示。單因素方差分析和非參數檢驗kruskal-wallis法檢驗差異,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所有患者麻醉效果均較為理想, 未見不良反應。與對照組相比, 觀察組患者麻醉效果更好, 術后無痛比例更好, 有46例評為優, 優良率為98.0%。具體分析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麻醉效果對比[n(%), %]
臨床麻醉是現代外科手術的標準程序, 也是其手術過程中的中心環節, 麻醉有效與否對手術的順利實施和手術效果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3]。阿片類藥物芬太尼是當前臨床手術中最常采用的麻醉藥物之一, 這是一種受體激動劑, 可快速有效的使患者陷入麻醉狀態同時不損傷腦神經, 且對術中患者呼吸功能的正常影響較小, 因而適用于全身麻醉, 得到廣泛應用。但卻可能使患者產生蘇醒延遲等副作用, 對患者心率、血壓以及各血流動力學指標有著較大影響, 還容易在患者體內積累[4]。
新型的μ受體激動劑瑞芬太尼作為麻醉藥物使用則無上述缺點, 且見效快、鎮痛強。同時半衰期較短, 不必擔心其在患者體內累積造成神經系統的傷害, 且對患者心率、血壓等不會產生較大影響, 患者術后蘇醒快, 術后疼痛輕微, 因而得到了廣泛應用。在本文中對兩種麻醉藥物效果進行對比,證實了上述觀點, 采用瑞芬太尼進行麻醉的觀察組麻醉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
綜上可知, 瑞芬太尼是一種總體而言效果較好的麻醉藥物, 對患者傷害少, 效果穩定, 具有極高的臨床使用和推廣價值。
[1] 譚建強, 王迎虎, 玄光日.瑞芬太尼藥效學藥理學及臨床應用.河北醫藥, 2009, 31(21):2973-1975.
[2] 殷占君, 王世民.瑞芬太尼在麻醉科的臨床應用.吉林醫學, 2013, 34(12):2260-2261.
[3] 孫文孔.瑞芬太尼在麻醉科的臨床應用.世界臨床醫學, 2013(4):226-227.
[4] 張祥鈺, 董帥.異丙酚和瑞芬太尼靶控靜脈麻醉的誘導和術后蘇醒過程評價.中國現代醫生, 2014, 52(2):90-92.
464300 河南省息縣人民醫院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