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玉媚 陳月媚 謝健
結直腸癌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患者的護理效果比較
袁玉媚 陳月媚 謝健
目的對比并探討腹腔鏡術與開腹術后結直腸癌患者的護理特點與療效。方法將本院收治的142例結直腸癌患者依據手術方式差異予以分組, 其中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的72例設為腹腔鏡組, 采用開腹手術治療的70例設為開腹組, 對比兩組術后護理療效。結果兩組術后引流管、胃管、尿管及住院時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腹腔鏡組各項數據結果均明顯低于開腹組(P<0.05);腹腔鏡組術后7例(9.72%)應用鎮痛藥, 開腹組術后54例(77.14%)應用鎮痛藥, 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將腹腔鏡術應用于對結直腸癌患者的治療, 因其創傷較小, 更有利于患者身體康復。
結直腸癌;腹腔鏡;開腹手術
結直腸癌是臨床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 其發病率僅次于胃癌[1]。當前治療結直腸癌手段較多, 雖放化療、中醫藥療法等在不斷發展, 但手術根除性治療仍是最主要手段。在我國, 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也已經開展了10余年,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2]。本院本次對收治的142例結直腸癌患者分別給予了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 并均加強了圍術期護理, 旨在觀察不同手術方式后患者的護理療效, 現報告如下。
1. 1一般資料 將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接受手術治療的142例結直腸癌患者依據手術方式差異予以分組,其中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的72例設為腹腔鏡組, 采用開腹手術治療的70例設為開腹組, 兩組男女性例數分別為75、67例, 年齡范圍在31~82歲, (53.2±2.1)歲為年齡平均數。患者行常規化驗檢測后給予手術根除治療, 均采用氣管插管全身復合麻醉。兩組上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 2護理方法
1. 2. 1術前護理 ①落實常規護理。術前評估并對相關輔助檢查完善, 掌握患者重要臟器功能是否正常, 謹遵醫囑實施各項措施。如通過靜脈對低蛋白的調節等, 盡量確保各器官功能處于最理想狀態。②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患有結直腸癌的患者, 本身便存在較大的心理壓力[3]。患者因對醫院環境、手術及預后的擔憂, 臨床往往表現為焦慮、煩躁、悲觀、恐懼等負性心理, 從而引發內分泌失調, 這將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護理人員應在術前對患者家庭及病癥狀況進行摸底,掌握其個人需求與心理動向, 發現問題及時疏導, 建立和諧護患關系;對結直腸癌知識科學宣教, 盡量做到深入淺出,消除患者對手術的恐懼感, 使其能以積極樂觀心態面對手術治療。③抓好術前皮膚與腸道的準備工作。兩組均在術前1天對手術區的毛發與切口進行清潔, 具體清潔部位為劍突到大腿上三分之一處, 兩側至腋中線。腹腔鏡組手術當天早上應對肚臍孔進行徹底清潔。兩組術前2天均開始給予進食流質食品并適當補液。手術前2~3天通常口服0.2 g甲硝唑與8萬U的慶大霉素, 3次/d用以清除腸道細菌。在手術前一晚開始腹組服用甘露醇進行清腸處理, 開腹鏡組忌用該法。
1. 2. 2術后護理 ①一般護理:患者一旦回病房即刻給予心電圖監測與吸氧, 密切注意患者生命體征并作好記錄, 建立靜脈通道, 并依據患者身體狀況調整輸液進度。了解患者需求和心理動向, 盡量為其營造一個舒適的治療環境。術后為確保腹腔引流管暢通, 應協助患者在手術6 h后取半躺臥位, 并指導與協助其在一定時間內翻身、咳嗽等。肛門排氣后遵醫囑拔除胃管, 飲食開始應少量多餐[4]。進食先由易消化的流質食品逐漸過渡到普食。腹腔鏡組因其手術創傷較小,可不包扎腹帶, 但應在其術后檢查穿刺孔切口情況。因其術后較少伴發氣胸、靜脈血栓等癥狀, 可不予特殊護理。開腹組因創傷較大, 術后進普食與下床活動要晚于腹腔組。②腹腔組CO2氣腹后護理:氣腹后, 易導致酸中毒與高碳酸血癥,因此術后嚴密觀測患者生命體征。③引流與術后鎮痛護理:嚴密監測引流管內液體情況, 堅持每天更換引流袋, 若有異常, 應立即對癥處理。腹腔組對引流管的拔出時間應早于開腹組, 但兩組引流情況無明顯差異。開腹組術后應采用鎮痛泵行鎮痛處理, 必要時可肌肉注射鎮痛藥。護理全程應嚴格遵循無菌護理原則。④加強基礎護理:加強對兩組患者口腔、病室、床鋪等的護理, 確保衛生。留置尿管期間加強對尿道口消毒以防感染。若行造瘺口還應注重相關護理。
1. 3觀測指標 觀測兩組術后引流管、胃管、尿管護理時間,住院時間及術后鎮痛藥物應用情況。
1. 4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16.0統計軟件, 計數計量資料分別用%、( x-±s)構成, 采用χ2和t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1兩組術后療效對比 兩組術后引流管、胃管、尿管及住院時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腹腔鏡組各項數據結果均明顯低于開腹組(P<0.05), 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引流管、胃管、尿管及住院時間對比( x-±s)
2. 2兩組術后應用鎮痛藥情況 腹腔鏡組術后7例(9.72%)應用鎮痛藥, 開腹組54例(77.14%)應用鎮痛藥, 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應用鎮痛藥對比(n, %)
根治性手術切除是目前對結直腸癌患者治療的最佳方式。舒適合理的護理對患者機體的早日康復與減少并發癥具有積極意義。腹腔鏡因對患者創傷小、耐受性好、術后康復快等微創特點, 已被廣泛用于臨床[5]。開腹手術作為傳統的手術治療方式, 因創傷大、疼痛程度較強、住院時間長及并發癥多等缺點在臨床不宜推廣。本院本次對142例結直腸癌患者依據臨床手術類型分別給予了術前、術后對癥護理, 注重加強與患者的交流溝通與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與動向, 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加強科學宣教,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病癥治療;同時還注重基礎護理, 術前依據不同手術特點進行腸道與手術區域皮膚護理, 術后注重對患者生命體征、并發癥等護理, 且腹腔鏡組還重視對其氣腹的專門護理, 開腹組注重對其進食情況、切口、引流等情況的加強護理。結果發現:兩組術后引流管、胃管、尿管及住院時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腹腔鏡組各項數據結果均明顯低于開腹組(P<0.05);腹腔鏡組術后7例(9.72%)應用鎮痛藥,開腹組54例(77.14%)應用鎮痛藥, 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可見:將腹腔鏡術應用于對結直腸癌患者的治療,因其創傷較小, 更有利于患者身體康復。
[1] 付華穎.腹腔鏡手術治療結直腸癌52例臨床療效觀察.中國醫藥指南, 2013, 11(2):489-490.
[2] 黃文海, 項建斌, 陳宗祜.結直腸癌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的分析比較.國際外科雜志, 2009, 36(7):484-488.
[3] 凌玉芳.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圍手術期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 中國醫藥指南, 2013, 11(3):345-346.
[4] 宋巍巍, 張穎. 結直腸癌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的護理對比分析. 齊魯護理雜志, 2012, 18(35):38-39.
[5] 錢燕, 于仁, 葛恒發.開腹與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在老年患者中的對比應用研究.山西醫藥雜志, 2013, 42(1):68-70.
523573 廣東省東莞市常平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