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太峰 李曉茹 龐巖
淺談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處妊娠10例臨床分析
申太峰 李曉茹 龐巖
目的 探討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處妊娠的臨床治療方法。 方法 回顧性分析 10 例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處妊娠的臨床病例資料。結果 所有患者先前均行剖宮產及有停經史 , 其血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水平升高。10 例患者經有效治療后 , 其血 HCG 均減少至正常水平 , 順利控制出血 , 術后 1~2 個月患者行彩超檢查 , 結果提示宮內回聲正常 ;同時月經也恢復正常。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 , 子宮均保留。結論 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處妊娠治療較易引發出血 , 經有效治療后 , 患者血 HCG 水平降低 ,出血減少 , 且生育功能均保留。
剖宮產術;子宮瘢痕處妊娠;臨床治療
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處妊娠 (CSP)指的是孕囊或胚囊著床在既往的剖宮產子宮瘢痕處 , 是一種罕見的異位妊娠 , 屬于剖宮產的后期并發癥之一 , 在清宮術中較易引起子宮破裂和大出血 , 從而使患者喪失生育能力或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1]。因此 , 選取合適的治療方式對于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處妊娠的治療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回顧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0 例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處妊娠的臨床病例資料 , 并探討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處妊娠的臨床治療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 2012 年 3 月 ~2014 年 3 月收治的 10例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處妊娠的臨床病例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 其中 1 例患者有 2 次剖宮產史 , 9 例患者有人工流產史 ,最多者達到 5 次。所有患者年齡 28~37 歲 , 平均年齡 33.8 歲。大多數患者的臨床表現為少量無痛性的陰道出血 , 開始的時間為停經后 1~2 個月不等;所有患者的尿妊娠實驗均為陽性 ,血 HCG 出現不同程度的升高 , 為 400~30000 IU/L。9 例患者終止妊娠前經 B 超檢查 , 發現 6 例患者為宮內妊娠 , 但未提示孕囊和子宮下段的瘢痕關系 , 3 例患者提示子宮下段前壁剖宮產處出現胎囊樣的回聲。
1. 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中 , 1 例患者在外院被誤診為宮內妊娠流產 , 采取刮宮治療后 , 發生大出血轉入本院治療。所有患者根據病情的不同情況 , 選取合適的治療方式 , 具體見表1, 同時給予抗菌藥物進行預防感染。1 周后復查患者血HCG, 5 例患者的血 HCG 減少 20% 以上 , 5 d 后再次復查 , 10例患者血 HCG 均下降良好。術后對患者進行密切隨訪 , 時間為 1 個月 ~1 年 , 患者血 HCG 恢復正常 , 病灶均完全吸收。

表1 10例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處妊娠的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先前均行剖宮產且均有停經史 , 其血 HCG 水平升高。10 例患者經有效治療后 , 其血 HCG 均減少至正常水平 , 并順利控制出血 , 術后 1~2 個月患者行彩超檢查 , 結果提示宮內回聲正常;同時月經也恢復正常。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 , 子宮均保留。
孕囊或胚囊著床在既往的剖宮產子宮瘢痕處稱之為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處妊娠 , 是一種罕見的異位妊娠。隨著剖宮產率的逐年增加 , 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處妊娠的發生率也呈增加的趨勢[2]。然而 , 臨床上的醫師對此的認識較缺乏 , 導致該病早期診斷率低 , 經常被誤診為宮內妊娠或者流產 , 盲目的進行藥物流產或人工流產往往造成子宮穿孔和大出血 ,進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3]。對于曾經患有剖宮產、停經或停經后出現不規則出血的患者 , 一般在其終止妊娠前需進行超聲檢查 , 而腹部或陰道超聲檢查是該病最常見的診斷方法 ,檢查和診斷后再選取終止妊娠的方式。
目前對于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處妊娠的治療還未形成統一的標準 , 也未有一個完全公認的方法。現有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 (米非司酮、甲氨蝶呤 ), 子宮動脈栓塞術和手術治療 (子宮全切除或次切除 )。治療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處妊娠的關鍵主要是提高對此病的認識 , 做到提前診斷、提前處理 , 以防誤診、誤治造成患者大出血 , 嚴重者導致患者子宮被切除[4]。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 所有患者先前均行剖宮產且均有停經史 , 其血 HCG 水平升高。10 例患者經有效治療后 , 其血HCG 均減少至正常水平 , 并順利控制出血 , 術后 1~2 個月患者行彩超檢查 , 結果提示宮內回聲正常 ;同時月經也恢復正常。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 , 子宮均保留。
綜上所述 , 剖宮產術后瘢痕處妊娠治療較易引發出血 ,經有效治療后 , 患者出血減少 , 且患者生育功能得以保留 ,該治療方法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1]王慧 ,李麗蟾 ,孫立群 ,等 . 31 例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處妊娠聲像圖特征分析 .第三軍醫大學學報 , 2012, 34(2):182.
[2]陳勇霞 ,劉穎 ,肖倩琨 ,等 .不同方法治療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處妊娠的效果 .實用醫學雜志 , 2012, 28(14):2412-2413.
[3]寧爽 .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處妊娠 10 例臨床分析 .中國婦幼保健 , 2011.26(34):5330-5331.
[4]王紅 .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處妊娠的臨床診治分析 .中國全科醫學 , 2010(3):276-277.
Clinical analysis of 10 cases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Method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clinical data of 10 cases of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discussed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Results All patients underwent cesarean section and history of menopause before, blood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 levels increased. After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10 patients, the serum HCG were reduced to normal levels, bleeding was successfully controlled, performed color ultrasound examination postoperative 1~2 month, results suggested that intrauterine echo was normal; while menstruation returned to normal. All patients were discharged, the uterus were reserved. Conclusion Treatment of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has a higher risk of bleeding, after effective treatment, serum HCG levels and bleeding are reduce, and reproductive functions are retained.
Cesarean section;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Clinical treatment
2014-04-21]
450004 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婦產科
SHEN Tai-feng, LI Xiao-ru, PANG Yan.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Zhengzho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Zhengzhou 450004,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