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奇仰 李鈺華 林松展
腹腔鏡結合膽囊鏡治療膽總管結石的臨床療效研究
陳奇仰 李鈺華 林松展
目的 分析腹腔鏡結合膽囊鏡治療膽總管結石的臨床療效。方法 膽總管結石患者共 6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 30 例。術前兩組患者均常規留置胃管、尿管 , 胃腸減壓。均靜脈全身麻醉。治療組采用腹腔鏡聯合膽囊鏡取石 , 對照組采取常規開腹手術方法行膽囊切除 + 膽總管切開 +T管引流術。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 , 術后疼痛、并發癥等情況 , 術后排氣時間、胃腸營養時間等情況。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 , 治療組的手術時間明顯縮短 (P<0.05), 術中出血量少 (P<0.05),術后發生低蛋白血癥明顯減少 (P<0.05);另外 , 治療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長 (P<0.05), 腸道開始排氣時間較治療組明顯提前 (P<0.05), 術后腸道喂養較早于治療組 (P<0.05);治療組留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結論 腹腔鏡聯合膽囊鏡治療膽管結石療效確切 , 術中并發癥少。
腹腔鏡;膽道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術;療效
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 , 更多傳統的腹腔手術可以通過腹腔鏡完成 , 既能直觀簡便完成手術 , 又能患者減少手術時間、創傷及應激等 , 采用腹腔鏡下治療膽總管結石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 , 現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病例為本院 2012年 1月 ~2013年 6月的膽總管結石 60例 , 均有腹部超聲、CT及磁共振證實。所有患者按隨機數字表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平均年齡 (47.4±11.2)歲 , 男 :女為 22:8, 其中單純膽總管結石 17例 , 膽囊結石并膽總管結石 13例 ;病程 (18.5±9.2)個月。治療組平均年齡 (48.1±12.2)歲 , 男 :女為 23:7, 其中僅膽總管結石 18例 , 膽囊結石并膽總管結石 12例;病程 (18.6±9.3)個月。兩組患者既往均無腹部手術史。兩組的年齡、病程、病情等一般情況比較 ,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排除標準 ①嚴重凝血、肝腎功能障礙者。②原發病為惡性腫瘤。③既往腹部手術者。④體重過度肥胖者。⑤年齡 >65歲或者 <18周歲者。
1. 3 治療方法 術前兩組患者均常規留置胃管、尿管 , 胃腸減壓。均靜脈全身麻醉。
1. 3. 1 治療組 采用腹腔鏡聯合膽囊鏡取石。術中患者采取仰臥位 , 頭高腳低位 , 左側傾斜 30°, 常規四孔術中首先分離膽囊三角 , 使膽囊管、膽囊動脈分離 , 結扎膽囊動脈。分離肝十二指腸韌帶 , 暴露膽總管后用穿刺證實膽總管。在膽總管無血管區縱行切開 , 使膽汁溢出。經劍突下孔取石 , 并經劍突下孔深入膽道鏡取膽囊結石。術中觀察十二指腸乳頭十分存在水腫、炎癥、腫瘤等 , 肝內外膽管結石是否存在炎癥、狹窄等。再根據膽總管直徑放置T形引流管。
1. 3. 2 對照組 采取常規開腹手術方法行膽囊切除 +膽總管切開+T管引流術。
1. 4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 , 術后疼痛、并發癥等情況 , 術后排氣時間、胃腸營養時間等情況。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 x-±s)表示 , 采用 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 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 , 治療組的手術時間明顯縮短 (P<0.05), 術中出血量少 (P<0.05), 術后發生 低 蛋 白 血 癥 明 顯 減 少 (P<0.05);另 外 , 治 療 組 胃 腸 功 能恢復時間長 (P<0.05), 腸道開始排氣時間較治療組明顯提前(P<0.05), 術后腸道喂養較早于治療組 (P<0.05);治療組留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 (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 x-±s)
2. 2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術后 30 d兩組患者 T管逆行造影均未見膽道結石、狹窄 , 未見膽道感染。治療組中未發生術中中轉手術的情況。
高膽固醇飲食、飲食不規律等是膽道結石發生的重要原因 , 我國膽道結石發病率可達 12%~21%[1]。傳統是采取剖腹探查 + 膽總管切開取石的治療方法 , 盡管結果可靠 , 但存在手術切口大、胃腸功能恢復慢、術后發生疼痛增多等問題。由于微創技術的發展 , 腹腔鏡結合膽囊鏡治療膽道結石可能更顯優勢[2]。作者采用腹腔鏡結合膽囊鏡治療膽道結石 , 結果顯示 :治療組的手術時間明顯縮短 , 術中出血量少 , 術后發生低蛋白血癥明顯減少 ;另外 , 治療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長 , 腸道開始排氣時間較治療組明顯提前 , 術后腸道喂養較早于治療組;治療組留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
臨床上影響腹腔鏡治療膽道結石成功的主要因素包括各種原因造成膽囊腔過于細小、彎曲或者阻塞 , 膽總管內徑細小導致取石網籃不能順利到達位置 , 另外結石過大也是難以取石的重要因素 , 因此選擇腹腔鏡治療膽結石患者時嚴格把握手術適應證 , 要求患者既往無上腹部手術史 , 膽總管結石非泥沙樣 , 且結石數量 <5 個。另外如果術中發現膽囊三角嚴重粘連 , 解剖不明顯 , 要積極中轉開腹手術。若膽管炎癥明顯 , 膽汁引流不暢需要積極留置 T 管。作者的研究結果顯示 , 腹腔鏡取石可以減少對腹腔臟器的干擾 , 術后腸功能恢復快 , 創傷小 , 術后發生疼痛等情況 , 術后 30 d 兩組患者 T管逆行造影均未見膽道結石、狹窄 , 未見膽道感染等不良反應。可見腹腔鏡聯合膽囊鏡治療膽管結石療效確切 , 術中并發癥少。
[1]吳孟超 ,黃 家駟 .外科學 .第 7 版 .北京 :人民 衛生出版社 , 2008:1797-1802.
[2]詹國慶 ,竹錫鋒 ,李峰 .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術治療細徑膽總管結石 73 例 .海軍醫學雜志 , 2012,33(4):244-247.
2014-04-21]
529231 廣東省臺山市廣海鎮中心衛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