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波 (景德鎮陶瓷學院 333000)
“設計是一種復雜的、半科學性的、有功能作用的實戰模式”——羅杰·斯克魯登《建筑美學》。在現代釉上彩裝飾的設計上無不體現了這一點。
首先釉上彩是陶瓷裝飾的一種。又稱“爐彩”。所謂釉上彩,就是在燒成的白釉瓷,單色釉瓷,或者是多色彩瓷的基礎上進行彩繪后,再入窯經700°C—800°C燒制而成的彩繪瓷器。釉上彩是陶瓷的主要裝飾技法之一,包括粉彩瓷、青花加彩瓷、五彩瓷、彩飾瓷、彩繪瓷、色地描金瓷及琺瑯彩等。
釉上彩是明清以來比較流行的陶瓷裝飾手法。它的流行不僅是因為它技藝的改進,還有它顏色的豐富性和表現力,使它在視覺上能贏得人們的親睞。這種生產消費的模式也使釉上彩這一裝飾手法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和創新。本文將從以下幾點來進行討論。
縱觀中國陶瓷發展的歷史,裝飾往往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一個時代的象征。例如:唐代唐三彩,它用釉色的變化取代了先前陶瓷裝飾的單一化,使陶瓷色彩豐富起來,同時又由于經濟、歷史等因素,使得唐三彩陶瓷的藝術性無法復制,從而成為唐代的代表性器物。清代的琺瑯彩瓷也同樣是這個時代的代表。它制造精良,工藝講究,圖案繁復。從它的制造工藝,圖案運用上,無不體現了清代在陶瓷制造上的鼎盛發展態勢,也體現了當朝掌權者追求奢華的心態,而這些也正是這個時代的特點。
法國作家福西永在《形式的生命》一書中提到:“形式,就是空間與材料的構造,它可以用建筑、雕塑、繪畫或鐫刻來表現。”跟的上時代步伐的東西才不會被時代拋下,而形式上的突破就是為了迎合時代的口味,這也是釉上彩生存的基礎。由于受到現代美學思潮的影響,現代釉上彩裝飾在形式上更加自由。第一,與裝飾紋樣結合,器形變化多樣。器形不再單純是傳統器形,增加了很多具有現代感、簡潔、流暢的器形。同時,這些器形的設計也是為了更好的烘托出主題,并與裝飾紋樣結合在一起成為裝飾的一部分。第二,色彩的大膽使用。與傳統裝飾紋樣不同?,F代陶瓷釉上彩裝飾中,色彩表達更具個性、豐富性。色調給人的感覺不像傳統陶瓷裝飾紋樣那樣古樸或者說保守。而是標新、大膽,并結合器物功能添以合適的色彩。某些時候,西方油畫的情感表達被運用到了現代釉上彩紋飾的設計中。第三,對傳統紋飾的突破,裝飾性更強?,F代陶瓷釉上彩裝飾已經突破了傳統紋飾的局限,很多現代感極強的幾何元素進入其中,而傳統的運用也不再是照搬照抄,而是以傳統紋飾為基礎,與現代審美相結合,創造出新的紋飾。例如,將瑪麗蓮·夢露的頭像置于中國傳統紋飾中間繪于瓷盤上,使瓷盤的觀賞和設計味更濃。又如,將極具抽象、夸張意味的人物、器物繪于瓷盤、瓷板或瓷瓶上,增加了器物的裝飾氣氛。第四,裝飾手法多樣。由于科技的進步,對批量生產的要求,使得貼花這一技法廣泛應用于日用陶瓷的生產中。當然,在觀賞類陶瓷的釉上彩裝飾中,手繪是主要的表現技法,如工筆、寫意等。不過在日用陶瓷生產中,貼花還是運用比較多。
從歷代陶瓷釉上彩作品來看,它的裝飾題材多為經典故事、傳說。例如,西廂記中的兩位主人公崔鶯鶯和張生之間發生的故事經常會作為釉上彩裝飾所選題材。再者,紅樓夢中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金陵十二釵等,也經常成為釉上彩裝飾的圖案。隨著時代的變遷,現代陶瓷釉上彩題材拓展了很多,范圍也大一些了。第一,生活類的題材增多。陶瓷釉上彩是藝術表現的一種手法,而藝術越來越關注生活。例如,將現代的高樓大廈作為裝飾紋樣,將我們生活中常用的日常用品作為裝飾紋樣,將現實生活中的人作為主角繪在陶瓷上,等等。這樣的例子很多。這也是藝術發展的重要表現,以后,將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作為創作題材的陶瓷釉上彩作品也會越來越多。第二,幾何形式的抽象類題材也越來越多。這和藝術思想的發展有很大關系?,F代人們喜歡快節奏、速度、簡潔。所以,在藝術的表達上,這些簡潔有力又充滿個人思想的作品大受歡迎。陶瓷釉上彩裝飾也突破了傳統具象的表達,而采用幾何、抽象的造型來表達自己的思想,進行創作。
現代陶瓷釉上彩裝飾在內容上的拓展是經濟、文化不斷發展的結果。經濟的不斷發展推動文化的不斷創新。在釉上彩中,裝飾題材范圍擴大,內容有了很大突破,更符合現代人們的審美需求。現代陶瓷釉上彩內容上的拓展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是藝術發展的必然要求。
設計生產的目的就是為了消費,無論是開發研制什么新產品,改進什么新包裝,設計什么新款式,對于產品設計和視覺設計而言都是為了促進消費的實現。在陶瓷這個領域,設計生產的目的同樣是為了消費。消費者的需求決定了陶瓷生產的走向而陶瓷釉上彩裝飾作為陶瓷生產的一部分,它的審美取向也要考慮到消費者的需求。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升,審美價值和實用價值并存成為眾多消費者追求的目標。而精致、優美、大方的產品總是能吸引大部分消費者的眼光,甚至有些消費者會因為產品的精致、優美而購買它所以尊重消費者的需求變得十分重要,也就是說消費觀念對陶瓷釉上彩裝飾有一定影響。
第一,受現代美學思潮的影響消費者越來越衷愛大方、簡潔的器物。這種消費觀念帶來的是釉上彩裝飾的變化,使釉上彩裝飾紋樣變得簡潔、清新,用色也大方宜人,十分符合消費者的需求。例如,日用陶瓷,它們大部分釉上彩裝飾都是簡單的花草紋樣、幾何圖形,甚至是抽象的幾個點。這個變化是消費觀念的變化帶來的。只有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才能有市場。第二,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使許多消費者有了更多的購買能力。他們愿意購買一些觀賞類的陶瓷作為家里或辦公室的陳設。而對這類陶瓷釉上彩裝飾,他們則要求精細、有創意、有品位,這個消費觀念也滋生了許多供欣賞的釉上彩產品,有山水、工筆花鳥、人物等。但與傳統山水、工筆不同。這類產品不單純要求工藝精湛,還要在產品中有又個人的特點,這樣才能吸引消費者的目光。
作為釉上彩裝飾的研究者,我們應該從多方面了解釉上彩裝飾。第一,了解釉上彩裝飾的歷史。只有充分了解過去,才能更好的把握未來。第二,了解現代釉上彩陶瓷的市場走向。消費文化是設計文化的一部分,了解消費者的需求有利于設計生產。知道消費者需要什么樣的陶瓷產品,喜愛什么樣的紋樣,這樣就能很好的抓住消費者心理,把握設計主線。與此同時更應該落實到“裝飾”兩個字上,以設計基本理論結構為基礎,注意細節,抓住并理解消費文化與設計的關系,合理運用紋飾,只有這樣才能在陶瓷裝飾上有更大的發展。
[1]李硯祖. 藝術設計概論[M]. 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09.
[2]何人可. 工業設計史(修訂版)[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
[3](法)福永西. 形式的生命[M]. 陳平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