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波 (湖北工程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 湖北武漢 432000)
高校中國畫選修教學初探
李 波 (湖北工程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 湖北武漢 432000)
高校中國畫選修教學既是大學公共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加強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文理科學生中開設中國畫選修課程,充分挖掘該課程的素質教育功能,從臨摹入手,以鑒賞和技巧訓練相結合,循序漸進, 深入中國傳統文化,全面提升大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
選修;人文素養;教學
由于中國畫所具備的特有的人文屬性以及教化世人、洗滌心靈的功能,中國畫選修已經成為高校人文素質教育中美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如何在教學中遵循該學科的內在規律,為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作出應有的貢獻,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作為公共選修課,都具備一些共通點,如:課時短、選修學生專業方向雜、教學場地限制等等。針對這些實際情況,我們必須對中國畫選修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手段都進行精心的設計;其次,鑒于教學場地和教學條件等硬件設施的限制,必須運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再次,就筆者近年來的教學經驗來看,選修中國畫課程的學生多為文理科專業,出于專業興趣和理論、技能等知識補充和學科交叉等考慮,在教學中,必須拓展中國畫蘊含的傳統文化內涵,從而全面提升大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以達到美育的功能。鑒于以上思考,筆者以下就此展開論述:
中國畫通過筆墨技巧,表現出來的是作者崇高的人文精神。所以中國畫的學習包涵了技和藝的兩個方面的內容。這就要求我們既要重視技能的訓練,又要重視理論的傳授。通過中國畫經典名作的鑒賞和品評,深入了解中國畫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內涵。在鑒賞過程中,要指導學生提高欣賞和品評中國畫作品的能力,使他們逐步提高對藝術品的感知和認識能力。通過作品藝術風格的不同,認識和感悟藝術的真、善、美,通過審美教育樹立起正確的審美觀,使他們由衷地熱愛、維護和創造美好的東西,自覺地摒棄、改造丑惡的東西,在春風化雨般的美的熏陶中接受美的教育,不斷升華思想,凈化心靈,從而自覺的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中國畫屬于視覺藝術,最終打動人還是畫面呈現出來的筆墨形象,離開了具體的筆墨和造型,中國畫的審美也就失去了載體。因此,掌握中國畫基本的筆墨技巧也是該課程的一個重點。通過基本的筆墨訓練,掌握中國畫的基本語言程式,舉一反三,以掌握筆墨無窮盡的表現力,達到借筆墨抒寫胸中意氣,將技上升為道的至高境地。
寫意花鳥畫是中國畫最為重要一個類別,也最能表現文人情懷和筆墨意趣。寫意花鳥畫從構圖、造型、筆墨而言,相對山水畫、人物畫要簡單許多,相比工筆而言,又更具自由性和隨意性,更能體現文人畫“寫”的特質。由于寫意花鳥畫表現的是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的花鳥魚蟲,有利于教學的展開和實踐教學的實施,學生學習起來上手快,見效明顯,能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信心,不至于在難度面前卻步。此外,校園四季的花卉樹木既可以作為課內外寫生和觀察的對象,又能在引領學生感悟大自然造化之功的同時,潛移默化的完成了美育的熏陶和感染。
臨摹是學習中國畫最基本也是最直接有效的訓練手段。達·芬奇曾說過,“能模仿者即能創造。”中國畫的造型方式是意象造型,是借助客觀物象為參照,以毛筆、墨汁、宣紙為媒介,按照“寫”的筆法要求和主觀感受,塑造意象的筆墨形象。這與西方繪畫借助寫生為主的客觀描摹是不同的。通過臨摹能讓學生最直接的獲得一種用抽象筆墨表現客觀對象的方法,從而形成一種筆墨定式,再舉一反三,以達到由客觀物象到意象造型的筆墨表現。數千年以來,無數文人、畫家為我們創造了最美好的藝術形象和最概括的筆墨語言,我們應該充分的加以學習和繼承。如《芥子園畫譜》,其中總結的規律性的東西仍然是我們學習中國畫入門的不二之選。以梅蘭竹菊為例,這四類題材是文人畫最為常見的 ,這些題材不僅代表了其自身的物理屬性,同時也在數千年以來被文人、畫家賦予了豐富的人文屬性。如梅花的傲雪、不屈,竹子的高風亮節以及“至凌云處總虛心”的君子風范等。同時,這些題材也是中國畫造型訓練和筆墨技巧訓練最具規律性和代表性的,便于學生掌握“畫理”。比如,由梅花的出枝方法到所有木本植物的枝干組織規律,蘭花葉子的穿插和所有草本植物的葉子組織。由此可見,通過臨摹,學習古人總結出來的筆墨語言程式,以此類推,以達到掌握中國畫基本筆墨技巧和表現形式的目的。
教師示范是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中國畫的筆墨技巧最直接的教學手段。通過示范教學,能讓學生直觀的掌握中國畫的基本步驟以及對工具材料的運用;通過多媒體的視頻錄像、圖片范例等教學,可以了解歷代中國畫名家的繪畫技巧和藝術風格,拓展藝術視野;通過室外花卉、禽鳥寫生,觀察和了解描繪對象的基本結構、造型、色彩等“物理”因素,再運用臨摹課程中掌握的“畫理”等表現技巧,將自然物象經過主觀提煉,從而轉化為畫面的筆墨形象。與此同時,寫生也是組織、創造構圖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中國畫是集詩、書、畫、印為一體的綜合藝術,集中體現了作者的哲學、文學、書法及人生閱歷等諸多修養和因素。我們在教學中,要始終強調思想境界、文學修養,書法等綜合要素在中國畫學習中的重要性。因此,要引導學生多研讀古典文、史、哲的書籍,欣賞優秀的古典詩詞,勤于書法訓練,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的深入中國畫的核心,而不至于停留在技法的層面。
高校中國畫選修教學要針對該課程學科內在規律等特點,設計合理的教學內容,運用適當有效的教學手段,強調人文教育在該課程中的重要性,不斷加以改革和創新,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研究,并為之不懈地努力。
[1]郭因著.《中國繪畫美學史稿》.人民美術出版社,1981年版.
[2]王伯敏著.《中國繪畫史》.上海美術出版社版.
[3]郭方頤著.《寫意花鳥畫技法》.天津楊柳青出版社.
[4]王華新.《高師美術教育的反思與策略》.美術.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