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冉玲苓,常存,黃妍,呂國輝,楊九如
摘 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提出對理工科研究生的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標準。從社會對理工科院校碩士研究生的需求出發,結合理工科院校的特點提出了有效利用實習實踐基地,發揮學科和平臺優勢開展專業技能培訓、職業技能培訓、訂單式工程師培養三級遞進式培養模式的探索研究。
關鍵詞:研究生培養模式;訂單式工程師;技能培訓
中圖分類號:G64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15-0187-02
引言
目前高校擴招、畢業生就業率下降的同時,用人單位優先選擇211院校的畢業生,這給普通高等學校的畢業生就業帶來了更加嚴峻的考驗。如何在眾多應聘者之中凸顯自己的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成為普通高等院校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同時直接影響著研究生的招生工作。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是高校從專業培養角度對卓越工程師后備人才培養提出的系統完整的具體要求和實施措施。專業培養方案的制定要遵循適合本校人才培養進行定位,充分發揮自身的人才培養特色,注重人才培養的行業企業背景,同時強調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
工科院校研究生培養從層次上來講主要有基礎研究型、應用基礎研究型及應用研究型,對于研究生的定位應以應用研究型和應用基礎研究型為主兼顧基礎研究型,而基礎研究型應是博士研究生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若應屆畢業生在就業前具有一定的職業技能,并參加過企業或研究機構的研發、現場安裝、調試及售后等工作的實踐環節,進入到企業后將在短時間內適應用人單位的要求,并在同時進入工作崗位的畢業生中占據優勢,不僅可以增強工科碩士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同時也加快了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中的發展速度。因此,主動構建完善更有效的適應社會需求的碩士研究生的創新性培養模式是迫切需要進行的重要工作[1][2]。本文將針對用人單位對理工科院校畢業生的要求將研究生培養定位為工程師式研究生培養模式并對其進行探索研究。
一、碩士研究生的需求分析
構建合理完善的適應社會需求的碩士研究生創新性培養模式,需要建立在社會發展對碩士研究生的需求進行合理分析的基礎上。
1.從企業的需求來分析
知識經濟時代要求企業的發展越來越依賴于技術創新和應用型高級創新人才的培養和儲備,根據多項調查報道,企業發展除了需求創新型高級研究人員和基礎的生產人員,對能夠進行生產、管理、經營一體的復合型、應用型高級技術人員也有大量的需求。為適應這種知識經濟時代的需求,為滿足高新技術企業對技術骨干和學術帶頭人的需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把握知識經濟的發展趨勢通過不斷的調整和完善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模式以確保培養質量,將加快高等院校人才培養與企業的接軌[3][4]。
2.從學校現有條件角度來分析
傳統的理工科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方法主要以教學加畢業論文為主的培養方法,然而其效果十分有限,且往往與實際生產需要相脫離,這就難免會出現學生刻苦學習卻難以找到對口工作的窘境。針對工科院校與實際應用緊密相聯系的特點,為增加碩士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近年來各高校實現與社會就業能力要求的接軌已成為各高等院校的新任務與新挑戰。很多高校鼓勵教師帶學生參加研究生電子大賽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還有的高校興建創新實驗室,設置一些項目要求學生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還有的院校通過校外實習的方法讓學生達到鍛煉,但這種校內外實習基地的選取及實習內容受到實習單位的限制。目前研究生數量較多,學生實習面臨著會耽誤企業的生產、還會增加機械損壞的概率,還有可造成學生的安全隱患等危險,因此,多數企業拒絕學生直接參與實習,而變成參觀學習了。另一方面允許實習的基地多屬于設備陳舊、與目前行業熱點偏離較遠。
有的學校面向全校學生開設了重在能力培養的創業類教育課程,培訓的課程主要涉及英語、計算機、企業規劃、人際交往等諸多學科。但不足之處在于眾口難調、專業針對性不強,不能夠完全滿足學生,尤其是理工科學生的個性化培訓要求,因此限制了學生實際實踐技能水平的提高。
近年來高校一方面教學投入相對較少、儀器設備陳舊,與行業脫軌嚴重,教學與就業脫節嚴重,另一方面科研投入增大且投入力度大、速度快,開展重點學科建設、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和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同時加強各級科研團隊的建設,投入了大量的先進的儀器設備同時引進了很多的高端人才,實驗室環境和條件明顯的改觀。
不僅教學設備陳舊與實際應用脫節,而且科研、學科配備的設備和科研環境多數還只為科研服務,沒有被有效地利用。如何有效利用整合現有的科研資源,建設工程中心、實習基地、發揮工程中心、校院屬企業的優勢將其與研究生實踐相結合,令學生在競聘過程突出專業優勢,提高競爭力成為傳統教學以外的新任務,新課題。
二、碩士研究生的創新性培養模式
結合用人單位要求以提升學生實習、實踐水平為目的,結合目前理工科院校現有省級重點實驗室、實習、創新基地、省級工程中心、教育廳校企聯合創新平臺和工程中心及院屬企業的科研條件,擬探索一套符合大學生能力水平,切實可行的三級培養目標的培養方案。即包含開放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創新實驗室,培養學生的基本專業技能的基于多層面實踐教學手段的專業基礎實驗創新模式研究;基于認證的實踐教學創新平臺研究。
1.培養模式新穎、科學,滿足用人單位對專業化實踐技能的要求
首先針對工科院系研究生的特點開展實驗創新模式研究、基于認證的實踐教學創新平臺研究、基于“訂單式”的工程師實踐教學模式三個研究階段的具體的建設和實施方案。培養模式新穎、科學、覆蓋面廣,在這樣的培養過程中,學生在自我能力提高的同時,一方面了解到如何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的生產需要相結合,明確自身專業的優勢;另一方面也拓展了思維,在提高自信心的同時完成了實踐技能的真正自我提升。
以現有工程中心、創新平臺和學院公司為依托,結合科研院所、企業的實際需求,開展合作教育,有針對性地開展“訂單式”企業工程師實踐能力培訓[5]。
2.有效利用學科與科研條件,整合資源,針對就業方向實現專業目標化培訓
多數院系科研和教學結合松散,先進的儀器設備、優越的科研條件、部分工科高校具備廳級、省部級或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職業培訓基地,如何利用現有科研條件、整合資源發揮學科優勢將科研、學科與教學有機的結合我們的一個研究目標。充分運用上述各種資源優勢開展實驗室開放、大型儀器設備培訓、生產實習基地的建設、職業技能培訓、同時將能力強的學生輸送到本專業工程中心和企業中進行進一步鍛煉,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滿足工科學生專業化實踐技能的培養要求[6][7],為培養應用型碩士畢生提供實踐基地,實現針對專業就業方向的專業目標化培訓[8]。
三、結語
構建合理完善的適應社會需求的碩士研究生的創新性培養模式才能夠滿足社會對于高層次人才的迫切需求,同時也是研究生培養目標的重要保證。本文從多角度進行分析后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模式的構建進行了探討。力爭通過系統性、專業性的實習、實踐、職業培訓及就職前企業或工程中心的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包括研發、現場安裝、調試及售后的流程實習,從而滿足用人單位對碩士畢業生的能力水平要求,并為其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實踐基礎。
參考文獻:
[1]曹健,郁秋亞.依托大企業,開展產學研聯合培養工程碩士基地建設:第四屆全國工程碩士研討會論文集[EB/OL]http:∥www.meng.edu.cn/htmls/yjtd/paper_detail.jsplwxh=02 07 &lwjbh=第四屆研討會論文集.
[2]陳新忠,董澤芳.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構成要素探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9(11).
[3]丁雪梅等.實施分類培養構建應用型人才質量保證體系[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2).
[4]周明星,孟慶國.中外職業教育工學結合模式的比較與借鑒[J].職業技術教育,2008(4).
[5]徐平.美國合作教育的基本模式[J].外國教育研究,2003(8).
[6]王鈺,等.清華大學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2).
[7]李忠,等.建立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獎助體系、實踐教學基地的探討[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2).
[8]陳新忠,李忠云,胡瑞.研究生創新能力評價的三個基本問題[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