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迪
摘 要:作為國民教育系列之一的學前教育,其基礎教育的地位不容置疑。“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幼兒教師對于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但是,幼兒教師作為“教師”的法律地位不明確、職稱不獨立、編制不合理、工資待遇差等問題嚴重制約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為了改善這一現狀,國家必須制定相關法律,以確定幼兒教師的法律地位,保障幼兒教師的權益。
關鍵詞:幼兒教師;法律地位;權益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15-0204-03
隨著公眾對教育逐漸重視以及雙職工家庭大量出現,學前教育問題近幾年成為社會熱點問題之一。“入園難”、“入園貴”、“黑幼兒園”等詞語屢見報端,甚至出現的“幼師虐童”事件更是令眾多家長感到不安與憤怒,要解決目前學前教育所面臨的問題,首先應該明確幼兒教師的法律地位。幼兒教師是學前教育的根本保障,是幼兒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引導者,教育質量的關鍵在于是否擁有良好的師資。明確幼兒教師作為“教師”的法律地位,保障幼兒教師的權益直接影響到學前教育的健康發展。盡管我國政府近年來越來越重視幼兒教師隊伍建設,幼兒教師隊伍素質也獲得較快的發展,但目前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
一、幼兒教師法律地位不明確的表現
我國的幼兒教師正面臨著一種生存和發展的現實尷尬,不關注幼兒教師,不改變幼兒教師的職業現狀,發展學前教育就只能是一句空話。我國幼兒教師的職業現狀和困局,已經成為嚴重阻礙學前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掣肘。
(一)教師身份不明確
在大多數人的眼中,幼兒教師并非是教師,幼師工作只是一種“保姆阿姨式”的工作,他們的工作不需要太多的專業知識和培訓,但是幼兒教師作為學前教育的具體承擔者,他們的身份應該是“教師”。
我國《教師法》第40條規定:“中小學教師,是指幼兒園、特殊教育機構、普通中小學、成人初等中等教育機構、職業中學以及其他教育機構的教師。”雖然我國《教師法》中規定了幼兒教師屬于中小學教師,確定了其教師的身份,但是在《國家教委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若干問題的實施意見》中關于《教師法》的適用范圍規定:《教師法》第2條所稱“教師”是指:各級人民政府舉辦的幼兒園普通小學,特殊教育學校,工讀學校,技工學校,普通中學,職業中學,中等專業學校,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學校,成建制初、中、高等成人學校的教師。所以,只有在各級人民政府舉辦的幼兒園中任教的老師才是教師,這無疑是對《教師法》中將幼兒老師界定為教師的范圍縮小了,對于其他非公辦幼兒教師是不公平的。即使是法律明確規定了幼兒教師屬于中小學教師,但是國家沒有配套的法規出臺,因此我國幼兒教師的“教師”身份沒有得到真正的貫徹落實。幼兒教師身份出現了混亂與模糊不清。
1.民辦幼兒教師不具有公辦幼兒教師的同等法律地位
近些年來,民辦幼兒園數量增長迅速,民辦幼兒教師的數量也隨之增加。據統計,截至2010年底民辦幼兒教師已經占據了我國幼兒教師隊伍中的半壁江山[1],對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國目前還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對民辦幼兒教師做出具體規定,民辦幼兒教師沒有與公辦幼兒教師的同等法律地位,他們的工資待遇、職稱評定、進修培訓的權利與公辦幼兒教師差距巨大。而且,民辦幼兒教師的“教師身份”不明確也造成了其權利救濟的困難。民辦幼兒教師既不能依照教師的維權程序、途徑救濟自己的權利,如果作為“普通雇員”適用《勞動法》,其幼兒教師的特殊性又不能得到體現,這些給民辦幼兒教師的維權之路增添了許多阻礙。
2.農村幼兒教師的“教師”身份認可困難
我國幼兒教師政策是建立在城鄉二元結構的基礎上,戶籍是教師管理的主要標準,所以公辦教師的編制中不包括農村幼兒教師。在《國家教委關于實施<社會力量辦學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適用范圍條款中規定:“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按照《條例》確定的適用范圍,把符合《條例》調整范圍的教育機構納入社會力量辦學的管理范疇。國有企業事業組織、工會組織、婦聯組織、共青團組織利用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舉辦的教育機構以及農村鄉(鎮)政府,村民委員會籌集資金舉辦的幼兒園,中小學校和農民文化技術學校,仍按公辦學校實施管理,不納入《條例》的調整范圍。”這表明了農村幼兒園按照公辦幼兒園對待,農村幼兒教師作為公辦教師對待,但是公辦教師的編制中又不包括農村幼兒教師,這產生了一種非常奇怪的現象,在作為公辦幼兒園的農村幼兒園中工作的教師不是公辦教師、農村幼兒教師本應是公辦教師但又不在教師編制之中的尷尬境地,其權益自然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二)幼兒教師編制配置不足
教師的編制關系到教師的工資待遇、醫療和養老保險等經濟權益能否得到落實和保障。幼兒教師的編制停滯不前甚至逐年減縮,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幼兒教師的經濟利益,使幼兒教師面臨嚴重的生存問題。在《關于制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的意見》中,只規定了高中、初中、小學階段教師的編制標準,將幼兒教師排除在外。這就使幼兒教師的編制標準模糊不清,不利于將幼兒教師納入到編制中去。很多地方對幼兒教師編制問題采取“只減不增”的政策,因此,隨著在編公辦幼兒退休教師逐年增多,公辦幼兒教師名額比例則逐步被壓縮,導致正式有編的幼兒教師越來越少,非編制、聘任制的幼兒教師比例逐年上漲。幼兒教師淪為“雇工”,這些幼兒教師待遇同編制內的幼兒教師相比差距巨大,工資待遇不穩定。許多幼兒園將教師的收入同幼兒園自身的經營狀況掛鉤,使得幼兒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無從保障,嚴重影響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三)幼兒教師專業自主權缺失
幼兒教師專業自主權主要是指教育教學自主權、學術研究自主權、參與決策自主權、專業發展自主權等。我國《教師法》明確規定了幼兒教師享有教育教學權、科學研究和學術交流權、參加進修與培訓的權利,但是由于沒有配套的法規政策,缺少經費來源和保障,幼兒教師的這些權利沒有得到真正的落實。幼兒教師僅僅是課程的具體實施者,沒有權利干涉課程的設置,自己的教學思想觀點不能夠體現在平時的課堂中。而且幼兒教師參加進修與培訓的機會很少,城市民辦幼兒教師與農村幼兒教師甚至沒有機會開展教學研究。專業自主權的缺乏,不利于提升幼兒教師的教學水平與學前教育的教學質量,學前教育“小學化”現象普遍存在。
(四)幼兒教師職稱評定不獨立
在學前教育、義務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這一系列國民教育中,學前教育是唯一沒有獨立的職稱晉升規定的,幼兒教師職稱評定依照小學教師職稱評定辦法進行。截至2010年底,未評定職稱的幼兒教師約占我國幼兒教師總比重的64.1%[1]87,而且城市民辦幼兒教師、農村幼兒教師、公辦幼兒園中不在編制的幼兒教師沒有教師職稱評定與晉升的途徑。職稱評定不獨立使幼兒教師專業性喪失與法律地位不明確,影響了幼兒教師的相關權益,如工資待遇問題等。
二、幼兒教師法律地位不明確的原因
(一)相關法律缺失
我國幼兒教師的法律地位不明確,權益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缺失,它嚴重阻礙了我國學前教育健康快速發展。目前涉及教育的法律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職業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等。但是作為終身學習的開端與獨立的學制階段,學前教育始終沒有一部全國性的、獨立的、專門的法律,一些相關的規定只是散落在其他法律文件中,而且在保障幼兒教師合法權益方面規定的幾乎沒有。當前的立法現狀使得幼兒教師的法律地位不明確,面臨著尷尬的境地,幼兒教師的政治經濟權利沒有得到落實,幼兒教師維權困難。
(二)政府職責不明
隨著我國教育產業化的發展,教育行政部門放松了對學前教育的管理。學前教育占我國教育經費總支出的比重很低。截至2010年底,我國教育經費總體支出為165 027 065萬元,幼兒園占2 447 892萬元,只占其中的1.5%,其中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122 310 935.4萬元,幼兒園占1 662 739.2萬元,只占其中的1.4%[1]626。政府不再承擔學前教育的職責,許多地方將學前教育推向市場,從而達到減輕政府財政負擔的目的。這樣學前教育的公益性、教育性逐漸喪失,成為許多人牟取高額利潤的手段。學前教育支出占家庭支出的比重越來越高,許多家庭無法承擔。與此同時,隨著國家財政對學前教育投入的降低,幼兒教師隊伍的建設也遇到嚴重困難,待遇低造成無法吸引優秀人才投身學前教育、人才流失嚴重的窘境。此外,在許多地方學前教育由多個教育行政部門同時管理,各部門職責不明,這對學前教育的管理極為不利。缺少政府的監管,幼兒教師的合法權益自然無法得到有效保障。
三、明確幼兒教師的法律地位
幼兒教師的法律地位不明確,權益無法得到保障,使得幼兒教師成為我國教師隊伍中的弱勢群體。這一現狀不利于提高幼兒教師的工作熱情,人才流失嚴重,這也是我國幼兒教師整體素質不高的原因之一。因此,應該在法律上落實幼兒教師作為“教師”的法律地位和待遇,明確政府對于學前教育的職責,保障幼兒教師的基本權益。
(一)履行政府職責
對于學前教育,我國政府應該擔負起應有的職責。政府應該加大對學前教育的財政支持,提高幼兒教師的待遇,落實對于幼兒教師的經濟保障。對于民辦幼兒園政府也應該增加財政支持,縮小民辦園幼兒教師與公辦園幼兒教師的待遇差距,進而使民辦幼兒教師與公辦幼兒教師享有同等待遇。政府應該在保障幼兒教師權利、明確資質、聘任與考核、在職培訓等方面進行宏觀干預,發揮政府的社會職能。
(二)確立幼兒教師的“教師”法律地位
明確幼兒教師的法律身份與地位,明確指出幼兒教師是基礎教育教師的一部分,享有與中小學教師同等的政治、經濟待遇;逐步解決幼兒教師長期積壓的嚴重缺編問題,擴大幼兒教師的編制,明確幼兒教師的編制標準。對于民辦幼兒教師,也應該有保障其身份和待遇的相關人事制度,確定獨立的幼兒教師職稱評定標準。
(三)改善幼兒教師工資待遇
我國幼兒教師工資待遇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差異巨大,在廣大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幼兒教師的工資待遇很低。要使我國學前教育健康發展,應該保障幼兒教師的工資待遇,并向中西部地區與農村地區傾斜。通過參照公務員標準實施幼兒教師工資制度,提高幼兒教師的待遇,以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投身學前教育事業。明確幼兒教師的工資及各種待遇,如工資、獎金、醫療和養老保險及休假等。確保不因是民辦幼兒教師還是公辦幼兒教師,不因是在城市還是農村,而同工同酬。
(四)加強幼兒教師進修培訓
完善幼兒教師的進修培訓機制,提升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對于幼兒教師的培訓目標、培訓內容、培訓方式等政府應做出明確的、專門的規定。加大幼兒教師培訓進修經費的投入,切實保障經費的使用,對于中西部地區、農村地區的幼兒教師培訓可以實施多元化的資助或免費培訓的方式,縮小各地區幼兒教師的素質差距。
(五)提高幼兒教師資質要求
建立完善的幼兒教師資格認證、考核制度,不斷提高幼兒教師的資質要求。目前我國的法律法規中關于幼兒教師資質、考核制度的規定過于籠統,缺少獨立的、專業的規定,這不利于我國幼兒教師隊伍的建設。我國應該明確幼兒教師的資質要求,并且建立幼兒教師評估和激勵機制,保障幼兒教師隊伍的整體質量。但是基于我國當前的國情,對于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應該酌情適當放寬幼兒教師的資質、考核要求,以滿足這些地區對于幼兒教師的需求,吸引東部地區、城市的人才向欠發達地區流動。
上述對策最終都要落實到法律法規的具體規定中,只有法律的明確規定,幼兒教師作為“教師”的法律地位才能得到真正的確立,這對于保障幼兒教師的權益至關重要。
四、結語
學前教育作為基礎教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幼兒教師對于學前教育事業發展起支撐作用。只有確定幼兒教師的法律地位,明確幼兒教師的責任義務,保障幼兒教師的權利,我國的學前教育才能得到長足有效的發展,作為孩子的父母才能放心把自己的孩子交給幼兒園,才能安心工作與學習,才能開心擁有美滿幸福的生活!
參考文獻:
[1]謝煥忠.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10[Z].2011(184).
[2]張麗.教育法律問題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3]朱海文,鄧霞.論教師的法律地位及其權利義務[J].文山學院學報,2010(2):143-146.
[4]張曉輝.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J].學前教育研究,2010(3):55-57.
[5]杜金鋒.幼兒教師社會地位現狀及其對幼兒教師專業化的影響研究[J].科教導刊,2011(11):93-94.
[6]梁慧娟.我國現行幼兒教師政策的“身份制”特征表現與成因分析[J].學前教育研究,2011(9):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