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雪,梁夕雯
摘 要:輔導員是獨立學院德育工作和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力量,必須積極改變其職業倦怠的現狀,在分析宏觀和微觀因素后,提出解決方法。
關鍵字:獨立學院;輔導員;職業倦怠
獨立學院輔導員的職業倦怠是指輔導員在思想道德意識多元化的社會背景下,面臨復雜繁重的工作任務,而職業價值和社會地位不能被有效認同的情況下,導致其執業理念與信念迷失,育人的價值感和滿足感匱乏,師生交往的熱情與興趣枯竭,教育手段和方法簡單粗暴等一系列情緒和行為衰竭的不良反應。
1 獨立學院輔導員職業倦怠現狀分析
1.1 職業倦怠的表現
1.1.1行為方面
獨立學院輔導員產生職業倦怠的行為表現主要有對工作厭煩,工作中不具備創新性,依靠日常工作的常規進行學生管理,對學生缺乏關愛,不喜歡接觸學生和家長,對學生反映的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問題不聞不問,對學院的環境、工作崗位職責等充滿厭惡,找機會盡快離職放棄輔導員工作。
1.1.2 情緒和身體方面
情緒衰竭是職業倦怠的核心維度,表現在身體上就是呈現亞健康狀態。職業倦怠的情緒表現為情緒低落、易怒、煩躁和緊張。情緒表現在輔導員工作中會使其狀態低迷,對學生缺乏耐心,甚至看見學生就心煩意亂,對工作沒有熱情,遇事就想發怒,壓力大的輔導員會神經緊張,心力交瘁。
1.2 職業倦怠的負面影響
1.2.1對學校和社會的影響
獨立學院輔導員制度是適應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而設計出來的,除了社會性、服務性的特點以外,更富含著一種政治性的要求。隨著高等教育突飛猛進的發展,教育資源相對緊缺,教學質量有所下降,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穩定成為獨立學院重中之重的政治任務。輔導員職業倦怠的產生會導致其工作消極,遇到緊急事件也不能及時處理,會使學院失去穩定團結,影響社會主義大學教育目標的實現,給社會制造動蕩。
1.2.2 對大學生成長的影響
當今,大學生仍需面臨一系列的問題,需要輔導員及時關心、幫助和指導。輔導員是獨立學院學生管理的核心力量,與大學生接觸最為頻繁,而若是輔導員產生心理問題,引發職業倦怠,厭惡本職工作,學生發生的問題也不能得到及時控制和解決,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學習、身心健康和成長。
1.2.3對輔導員自身的影響
職業倦怠帶給輔導員的情緒困擾,會嚴重損害和威脅其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使其個體的生活質量受到影響。同時由于精神不振和工作熱情降低,必然
影響其能力水平的發揮,致使工作效率低,工作沒有創造性,繼而影響個體的職業生涯發展。
2 獨立學院輔導員職業倦怠產生的原因分析
2.1 個體因素
一般來說,獨立學院輔導員學歷較高,也具有較強的自我實現感和成就感。但由于輔導員工作時間和內容不固定,工作對象又是具備行為個性化和思維多元化的學生,造成了輔導員工作強度增大,加上獨立學院對輔導員管理疏漏,缺乏對輔導員的心理援助,有可能導致他們在面對工作中負向壓力時,不能有效排解,從而產生職業倦怠。
2.2 職業特征
2.2.1工作負荷重,角色身份不明確
獨立學院輔導員基本工作主要有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生活管理、心理健康、就業指導以及學校的黨團建設,除此之外,輔導員還需要完成許多與學生切實相關卻非職責內行政事務性工作。這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并且還要應對隨時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工作負荷重,會使輔導員缺乏休息,產生焦慮情緒,導致職業倦怠。
2.2.2激勵機制不健全
由于長時間定性評價,籠統地對其進行績效考核的等級認定,使獨立學院輔導員認為干多干少一個樣,應付干和創造干一個樣,輔導員很難獲得及時和積極的肯定和評價,直接影響其對自身工作的評價。同時,社會各界、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對輔導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落實的政策待遇卻少。
2.2.3職業生涯發展的前景不樂觀
獨立學院輔導員處在獨立學院教師及行政管理人員的“邊緣地帶”,學院對輔導員隊伍和建設和發展多側重的是其義務的履行,而對其權利的考慮卻很少,同級同齡的教師或行政人員有相對充裕的時間進行進修、科研等活動,而輔導員工作內容繁多,業余時間少,使其職業生涯發展和晉升機會較少,這使得輔導員感到迷茫,進而對工作失去信心。
3 對策研究
3.1.1明確崗位職責和工作角色。減少輔導員的職業倦怠就要減少輔導員的工作壓力,明確輔導員的崗位職責,避免事務性工作纏身的狀況。同時在工作內容和所擔任的角色上,將輔導員工作做專項劃分。根據輔導員的專業背景、興趣、工作能力等,讓他們分別主要從事學生日常事務、就業指導、心理咨詢工作等,做到術有專攻。
3.1.2提高輔導員待遇。
獨立學院輔導員待遇主要是兩部分組成的,一方面是職稱評定,另一方面是工資待遇。在職稱評定方面應找到適合大學輔導員的職稱評定的方法,滿足廣大輔導員的職稱評定訴求。另外,工資待遇也要和其日常的實際工作量掛鉤,建立專門的輔導員績效工資機制。
3.1.3搭建輔導員的職業發展平臺。獨立學院對輔導員的生存和發展要堅持“相對穩定、合理流動”原則,一方面要盡可能地為輔導員量身制定科學、合理的職業發展路徑,努力打造多元化發展平臺,另一方面要注重加強對輔導員的專業化培養,推動輔導員隊伍職業化發展。對于工作表現和能力突出的輔導員,可調用到行政管理崗位;對于擅長科研的,可作為科研骨干培養;對于專業好、教學能力突出的,可安排從事教學崗位。
3.1.4個體調節。減少職業倦怠,輔導員要做好自我調節。首先,要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要因為自己過高的期望而產生職業倦怠;其次,要樂于接受變化,學會適應各種變化,積極挑戰工作中的各種變化。面對工作壓力,輔導員要學會主動緩解自身壓力,勞逸結合,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參考文獻
[1]高進軍,高職院校輔導員職業倦怠與激勵機制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0年,22期:83
[2]賈菁菁,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問題探析[J],中國青年研究,2010年,8期:78
[3]劉德強,陳學工,高職輔導員職業倦怠的成因及干預對策[J],職教論壇,2011年,8期:92
[4]高曉琴,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成因及對策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1年,4期: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