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馳,李軍
摘 要:廉政文化建設作為一種潛在的教育力量,是高校反腐倡廉工作的源頭,為高校反腐倡廉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是建設和諧大學校園建設的重要保障,并對優化社會風尚和文化環境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認識高校廉政文化的內涵,分析當前高校廉政建設的不足之處,進一步探索了高校校廉政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高校;廉政文化;建設;路徑
基金項目:本研究為2013年度遼寧省高校黨建理論研究重點課題(項目編號:A006)
廉政文化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融合的一種文化形態,是文化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結合的產物,它不僅有利于發揮教育在反腐倡廉中的基礎性作用,也有利于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和文化環境。加強高校廉政文化建設,不斷純正學校的校風、學風和教風, 不僅是構建和諧校園一項不可或缺的因素,也是推進和諧大學校園建設的現實要求。認識高校廉政文化的內涵,探索高校校廉政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是當前高校值得深入研究和實踐的重要課題。
1 廉政文化及高校廉政文化的涵義
廉政文化是指關于廉潔從政的先進思想道德觀念及其指導和影響下的廉政制度、組織、體制、機制、社會風氣、社會意識形態以及相關的法律規范,包括人們關于廉政知識、信仰、規范、價值觀念和與之相適應的行為方式、社會評價的總和。其內涵可分為三個層面:一是精神層,包括廉政的認知程度、廉政的思想素質、文化素質、生活觀念、價值取向等;二是制度層,包括廉潔從政的規章制度、行為習慣等;三是物質層,包括廉政教育場所、廉政文化景觀等。廉政文化以崇尚廉潔、鄙棄貪腐為價值取向,融價值理念、行為規范和社會風尚為一體,反映人們對廉潔政治和廉潔社會的總體認識、基本理念和精神追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校廉政文化是在高等學校廉政理論與廉政實踐建設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高品位的新文化形態,他既是整個社會廉政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同時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行業性特色。因此,高校廉政文化與廉政文化是不同的概念,它們既有密切的聯系性和一定的相通性特征,也有一定的區別性和個性。高校廉政文化,是在高?,F存的環境中,師生對廉政的道德化認知、廉政的思想品質素質和道德價值取向,是關于廉潔從政的先進思想道德觀念及其指導影響下形成的廉政制度、組織、體制、機制、意識形態,包括相關的法律規范在內的總和。
高校廉政文化作為一種潛在的教育力量,具有廣泛而持久的作用,它影響著校園管理者、教職員工和廣大學生的思想、情感和內心世界,使其接受熏陶,并通過選擇教育、自我教育的過程逐步升華和完善自我,從而形成崇廉尚潔的思想觀念和積極向上的人格精神。因此,高校廉政文化建設要符合教育行業的特點,要堅持以育人為本,為國家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培養高素質建設人才這一主要目標,充分體現“廉政”高尚的精神實質和文化內涵。
2 新時期高校廉政文化建設中存在的不足
我國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總體發展趨勢是積極向上的。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式發展,各高校對黨風廉政和反腐倡廉建設高度重視,狠抓反腐倡廉建設責任制的落實,在領導干部廉潔自律,規范高校招生考試、收費、查辦違法違紀案件,反腐倡廉制度建設和源頭治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總體來說,高校反腐倡廉建設的形勢是好的。但是,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不少的問題。
2.1 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
目前,不少高校領導干部在對廉政文化重要性的認識上存在誤區,他們認為高校的黨風廉政建設工作重在監督和懲治,忽視廉政文化對高校的健康發展所具有的導向、約束、監督等作用。因此,在黨風廉政建設中,沒有將廉政文化建設納入與其他各項工作同等重要的行列。
2.2 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教育內容缺乏針對性
部分高校廉政文化建設流于形式,缺少層次,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設教育過程中,有的未能做到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結合起來,僅僅進行法制教育,忽視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有的未能把廉政文化建設融人到大學生專業學習的各個環節,滲透到教學、科研和社會實踐各個方面;有的未能做到與教風學風建設結合起來,忽視借助文化的多樣性功能,增強廉政教育的感染力、親和力。
2.3 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管理制度不盡完善
廉政文化建設尚需健全保障機制高校為加強教育體制改,不斷加大從源頭上治理預防腐敗的力度。一方面,高校制定了相應的規章制度范校內各項工作程序,加大內部管理力度。但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內部管理制度仍有不夠健全、不夠規范的地方,致使財務管理、教材購買、物資采購、基建工程等方面的案件時有發生。另一方面,在對廉政文化的理解上,人們往往把它和德育教育混為一談,缺少必要的文化載體和相應的制度保障機制。
3 新時期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
3.1 加強組織領導, 形成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整體合力
高校廉政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動員各方面力量,發揮整體優勢,采取綜合措施。要把廉政文化建設納入黨委“大宣教”工作格局之中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必須堅持“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紀委組織協調,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各展所長,廣大干部群眾積極參與”的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高校黨委統一領導,是搞好廉政文化建設的關鍵。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把握廉政文化建設的正確方向,保證廉政文化建設健康有序地進行。黨政齊抓共管,是搞好廉政文化建設的優勢。黨政互相配合,共同做出規劃,制定措施,解決問題,廉政文化建設的力量就更強,作用就更大。紀委要充分發揮組織協調作用,爭取領導,協調各方,指導下屬,調動和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高校宣傳、組織人事、學生管理、各院、系等相關部門都要密切配合,發揮自身的優勢,,形成搞好廉政文化建設的合力。高校廉政文化建設要積極挖掘廉政文化資源,建設廉政文化陣地,把廉政文化融于政治學習、德育教學專業教學、以及各項文娛、宣傳教育活動之中,使廉政文化建設不斷向廣度拓展,向深度推進,著力打造反腐倡廉的良好文化環境。
3.2 加強宣傳教育,構建科學的高校廉政文化內容體系
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具有明確的行業特點,其核心內容必然建立在教育教學的行業基礎之上,必須針對黨政干部、教師和大學生凝練形成具有行業特點的文化內容高等院校廉政文化的核心內容。
1.加強黨政干部理想信念和從政道德教育。通過組織黨政干部認真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權力觀、事業觀,加強黨性修養和從政道德修養,增強法制觀念和紀律意識,打牢廉潔從政的思想政治基礎,從思想上提高黨政干部的拒腐防變能力。 同時,貼近具體工作崗位、貼近日常生活實際,教育和引導黨政干部認真學習黨章等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法規,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切實改進學風,轉變作風。
2.加強師德師風教育。高校教師是學校主體之一,教師的道德水平和學術素養對學校的發展和教書育人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倡導教師學術自律、加強教師道德素養尤為重要。通過專題講座、理論學習、樹立先進典型等方式的教育,提高教育的職業品德修養和廉潔自律的自覺性,弘揚淡泊名利、廉潔從教的優良品德,廣大教師既能向學生傳授先進的思想、科學知識、又能教育學生做人的道理,真正做到學為人師、行為示范。
3.加強大學生廉政思想教育。大學生作為高校的主體,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核心。加強大學生的廉政教育,要注重教育和引導大學生加強道德修養,強化他們的自律意識、責任意識、法紀意識和廉潔意識。通過搭建廉政文化宣傳教育實踐活平臺,創新教育載體,將廉政文化教育深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環節中,滲透到專業知識的教育過程中,貫穿到高校實踐教學的整個過程中。不斷提高大學生的道德自律意識,增強拒腐防變的良好心理品質,逐步形成廉潔自律、愛崗敬業的職業觀念,為他們在以后的工作崗位上廉潔奉公、勤政愛民打下堅實的基礎。
3.3 加強制度機制創新,促進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科學有序發展
建立健全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相關制度,完善工作機制,是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保證,是從源頭上預防和防止腐敗的重大舉措,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的影響。
1.建立健全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高校黨委是反腐倡廉建設的責任主體,擔負著全面領導反腐倡廉建設的政治責任。高校黨委應立足現實、著眼長遠,制定符合本校實際情況的規劃和計劃。將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要求逐項分解到有關部門和團體,各部門密切配合,發揮各自的優勢,挖掘廉政文化資源,建設廉政文化陣地,將廉政文化建設寓于學校教學、科研和管理活動中,使廣大師生員工在工作、學習中自然而然地參與高校廉政文化建設,推動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實現反腐倡廉目的。
2.完善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各項制度。高校的管理是通過一系列的規章制度來實現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設也應加強制度建設來促進其發展。建立健全領導班子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堅持和完善重要問題應經黨委常委會集體決定的制度,廉政文化建設責任制及民主監督制等一系列與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相適應、相配套的制度,進一步規范高校廉政文化建設。使高校形成廣大師生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規范行為的良好環境,從而促進高校廉政文化事業的發展。
3.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機制。高校廉政文化建設是否有效需要通過一系列的考評才能知道,建立科學有效的考核評價機制對于推動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具有重要作用。廉政文化建設具有許多軟性因素,不能簡單地靠硬件來說明。一方面,根據硬性指標與軟性指標相結合,廉政文化建設與廉政實踐成效相結合,共性要求與分類指導相結合的原則,研究制定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評價標準和管理辦法,逐步建立起科學完備的指標體系,使高校廉政文化建設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另一方面,注重成效評估的應用。準確掌握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情況及其所收到的實效,評估后,對于高校廉政文化建設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要進行表彰,所取得的經驗要加以發揚,對工作進展不力、效果不佳的要進行通報批評,不足要加以改正,從而推動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健康合理地快步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央紀委、中央宣傳部、監察部、文化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關于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的意見[EB/OL].2010-03-15)
[2]鄧興明,姚蔚.高校廉政文化建設與懲防體系建構[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3).].
[3] 張國臣.高校廉潔文化建設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夏云強.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價值取向及實踐途徑.[J]改革與探索.2006.(6).
作者簡介
張馳(1980-),女(滿族) ,遼寧丹東,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理論
李軍(1969-),男,遼寧營口,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理論、管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