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非
職業經理人是在所有權、法人財產權和經營權分離的企業中履職的職業化企業經營管理專家。其特點主要在于:一是全面負責企業經營管理,對法人財產擁有絕對經營權和管理權。二是由企業在職業經理人市場(包括社會職業經理人市場和企業內部職業經理人市場)中聘任。三是獲取報酬方式主要是即期薪酬和股票期權。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在非公有制企業中,其管理者早已經是職業經理人,這項制度實施已經很長時間了。《決定》的要求主要是針對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而言的。實施這項制度有利于國有企業管理人員摒棄“官本位”觀念,建立人員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有利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有利于調動企業家積極性,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促進國有資本保值增值。
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建立長效約束激勵機制,企業應該加快在國有企業、國有控股企業推行這項制度。
1.培育職業經理人的成長發展環境。對大多數企業而言,能否高效運營,不只取決于職業經理人的多寡,更重要的是取決于有無職業經理人成長和作用的環境,取決于有無機制保障,只有在合適的環境下,機制和人才有效組合,才能實現協同效應最大化。要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優化職業經理人生存和發展的制度環境。既要改善企業家的經濟環境,又要改善企業家的人文社會環境。注重營造全社會都尊敬企業家的濃厚氛圍,讓企業家能夠獲得社會的承認和尊重。
2.建立職業經理人的激勵約束機制。我國職業經理人的發展尚缺失舞臺,他們作為專門從事經營管理的人員,不是資本所有者,也沒有行政級別,從事的是一種有風險的職業,但許多國有企業對職業經理人的價值并不重視,激勵機制不到位,使職業經理人缺乏行動動力;約束機制不到位,容易使經理人產生“低風險、高回報”的僥幸心理。因此,要建立工資、獎金、年薪、股票、期權、職務消費等在內,包括年薪制+股票期權+養老保險的激勵約束機制。
3.建立科學規范的職業經理人評價、認證機制。我國在勞務市場中還沒有公開的成規模的職業經理人市場,更沒有形成職業經理人這個階層。職業經理人的認證機構良莠不齊,使企業對職業經理人素質產生質疑,影響了職業經理人的社會信譽。因此,盡快建立職業經理人的中介機構以及相應的民間團體,特別是建立全國一體化的職業經理人市場,使人才能夠合理、自由流動,真正實現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
4.規范職業經理人與董事會之間的關系。董事會是決策機構,職業經理人是執行者,都對股東會負責。一旦股東將企業經營管理權力委托給職業經理人,董事會就不能隨意干涉職業經理人的具體經營管理活動。職業經理人制度貴在“職業”而不是“官位”,重點是“去行政化”,從根本上廢除國有企業經理人員的國家干部身份和行政任命制。因此,要引入競爭、更新和淘汰機制,建立市場化選聘和退出機制,促使官員化的經理人走向職業化、市場化,使職業經理人的價值通過企業經營業績來體現。
5.更加重視發揮優秀企業家的作用。企業家是職業經理人團隊的核心,是企業的靈魂。一個優秀的企業家能夠興一片產業、富一方群眾、成一項事業。推動未來中國經濟發展關鍵是發揮企業家的作用,靠的是“柳傳志”而不是“周小川”。政府要放手、放膽、放權,多當“媽媽”,不當“婆婆”,著力營造一個尊重、理解、寬容企業家的氛圍,想方設法保護企業家、支持企業家、造就企業家。特別要考慮設計好企業家的股票期權和養老保險問題,使他們工作有勁頭、退休有奔頭,沒有后顧之憂。
(作者系全國人大代表、安徽出版集團總裁、時代出版傳媒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