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春新 王叢叢
(1.阜陽師范學院 信息工程學院,安徽 阜陽 236041;2.阜陽師范學院 生命科學學院,安徽 阜陽 236041)
誠信作為大學生最基本的道德規范和處事原則,它不僅關系大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且在一定意義上影響社會的發展和中華民族的未來。據上海市社科院的一項調查顯示:90.2%的人相信誠實守信吃虧。[1]很多大學生也認為誠信會讓自己吃虧。當前,大學校園不誠信行為隨處可見:考試作弊、貸款不還、作業和畢業論文抄襲、求職簡歷作假等,雖然大學生不講誠信不是普遍現象,但影響極壞。大學生的不誠信行為令人憂慮,加強對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已成為高校一項重要而又緊迫的任務。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經濟已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受到許多的負面影響。西方的價值觀念促使大學生的思想意識發生了很大改變,少數大學生對中華民族優良的道德傳統產生了懷疑和動搖,以自身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甚至不惜犧牲誠信道德原則以謀取自身利益。社會政治經濟生活中的不誠信行為不勝枚舉。少數政府官員為了升職偽造學歷,對業績弄虛作假,以權謀私,個別地方政府對本地企業制假售假的行為采取縱容態度等,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政府的公信力;部分媒體報道不實或者故意隱瞞事情真相;很一些企業制假售價,偷稅漏稅,使用虛假廣告,生產劣質產品,一切以利益為最終目的等。
高校是對大學生誠信教育的主要陣地,高校的校風、教風、學風、班風、宿風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大學生的誠信狀況。很多高校注重大學生的學習,在誠信方面教育不夠,雖然學校開設了思想道德教育課程,誠信也是其內容涉及的重點,但是教育流于形式,效果不顯著。不少高校本身就在招生、就業、檢查和評估等環節上存在誠信缺失行為,個別教師在生活和工作中也沒有起到榜樣作用,做事不誠實,說話不守信用,沒有責任心等。
“中國夢”的實現倚賴當代大學生的共同努力,目前,大學生中大多數為獨生子女,雖然他們有很強的誠信意識,但思想容易受不良文化、思潮等影響,行動能力有待提升。少數大學生存在不誠信行為,如上課遲到早退、曠課、抄襲作業、考試作弊、論文造假、偽造簡歷、貸款不還等,對家長、學校的誠信教育置之不理,認為誠信過時,為了達到目的,不惜背信棄義。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加強對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努力提高大學生的誠信認知水平,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年級大學生的特點,選擇相應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如案例分析法、辯論法等,結合大家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不僅主動認知誠信內涵,而且能把誠信內化為自身的自覺行為,升華為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其他任課教師、管理人員要密切配合。總之,高校教師要以身作則,在教學、科研和日常生活中恪守誠信,不弄虛作假,不以權謀私,不沽名釣譽,在學生評優評獎中堅持原則,樹立學生心中的誠信形象,做學生的榜樣,“言必出,行必果”,在日常生活中也盡量信守諾言,不因經濟利益等失去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教師的榜樣作用會無形中增加誠信教育的實效性。
大學生的價值觀念主要形成于大學階段,在這個階段,大學生極易受社會各種不良思潮的影響,高校要把誠信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加強對大學生誠信觀念的正確引導,并把誠信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利用學校宣傳欄、校園網、廣播、各項活動板報等對大學生進行誠信教育,營造良好的校園誠信氛圍,讓大學生不知不覺、潛移默化的受到誠信文化影響,自覺提高講誠信的道德素質,以誠待人,信守諾言,彼此信任。
誠信教育離不開實踐,實踐是誠信教育之本,高校需要大力開展誠信實踐活動。高校可以從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抓起,圍繞誠信主題舉辦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如辯論賽、主題班會等,加強有關誠信的宣講力度。在期末考試之前讓大學生簽署誠信承諾書,要求大學生不僅自己不作弊,也不幫人替考當“槍手”,加大對大學生考試作弊的處罰力度;引導大四畢業生在找工作時實事求是,簡歷不弄虛作假,不涂改學業成績,找到工作后不隨意違約跳槽等,以增加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信任;很多大學生辦了國家助學貸款,學校要督促大學生自覺、及時還貸,不能以多種借口不還貸款,更不能惡意拖欠學費,要樹立良好信譽;在平時的評優評獎、班干競選、入黨等方面學校也要督促大學生端正態度,不要投機取巧,也不能有功利思想;高校還需要對講誠信的先進典型予以鼓勵、表揚和宣傳。
誠信教育推進了大學生誠信制度建設,大學生誠信制度體系內容豐富,它的構建和完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高校可以立足于當前大學生的誠信狀況,結合時代特征,遵循誠信建設的內在規律,防范主觀主義、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等錯誤思潮,構建貼近大學生的誠信制度體系,最重要的是把誠信制度落在實處,囊括大學生生活、學習和工作等各個方面。[2]高校還可以給大學生建立誠信檔案,以記錄大學生在大學里的表現,包括品行、學習、信用度、學校意見等,主要考察大學生在校的誠信表現等。截至目前,廣東、甘肅和貴州等3省已經開始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3]
互聯網的普及一方面給大學生誠信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另一方面也對其造成了極大的沖擊。網絡是非常重要的誠信教育載體,但當前網絡上的誠信教育內容魚龍混雜,如鼓吹金錢至上等,對此,高校要加強對校園網絡的監管力度,防止有害信息的入侵,凈化校園網絡陣地,并設立校園網絡誠信教育專題,充分利用網絡陣地加強對大學生的誠信教育。[4]
[1]張偉.如果誠信會吃虧 你怎么選擇[N].中國青年報,2011-12-17(01).
[2]黃蓉生,白顯良.當代大學生誠信制度建設的體系構建[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4(4):54-58.
[3]李孟飛.貴州啟動大學生誠信檔案工作 畢業后流轉到單位[EB/OL].(2014-03-13)[2013-03-13].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4/03-13/5948570.shtml.
[4]李文山.當前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5(4):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