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周生
摘要:課程是高職教育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載體,高職應用型課程如何突出技能培養、如何有效實施項目式教學、如何全面評價學生的課程績效,是高職應用型課程標準建設面對的重要問題。本文在分析崗位典型工作任務的基礎上,以高職“會展策劃與管理”課程為例,探討了高職應用型課程標準建設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了應注意的問題和相應的保障措施。
關鍵詞:高職;應用型課程;標準;會展策劃與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05-0031-03
隨著以工作流程為導向的項目式教學模式在高職教學中的廣泛應用,與之相對應的課程設置、課程實踐和課程考核等方面的研究也得以深入。但是,較系統的課程標準,尤其是突出技能培養的應用型課程標準的相關研究則顯得較為滯后。究其原因,一是很多高職院校以課程教學大綱替代了課程標準;二是一些高職院校在教學實踐中突出了課程的技能性,忽視了課程知識和技能的整合;三是高職課程標準的相關研究滯后,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課程標準是某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綱要、技能考核要求等方面的綜合性指導性文件,是課程建設、課程發展和課程改革的基礎。高職應用型課程是把職業技能、專業知識相結合,培養適合行業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的核心課程,如何建設相應的課程標準,從而保障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是當前亟須研究的課題。
當前,我國高職教育還未完全引入相關的行業標準,高職院校各專業在推廣項目式教學過程中,課程的教學內容、項目任務、課程目標等還處于零散的狀態。筆者以“會展策劃與管理”課程為例,探討高職應用型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以及應注意的問題。
高職應用型課程建設思路解析
為使培養的學生適應市場需要,應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和學生個體需求,遵循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標準,突出職業崗位需求。課程教學內容的組織應根據項目工作任務完成的需要來整合知識,讓學生在實際職業活動中理解和應用知識,突出課程內容與職業能力的相關性,有效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
首先,應根據課程所面對的崗位任務要求,構建以項目課程為主體,基于崗位典型任務的模塊化專業課程體系。課程標準建設關鍵性工作之一就是崗位定位和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工作崗位和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必須到企業走訪調查,召開相關專家訪談會,對職業發展各個階段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務進行分析,從而找出課程所面對的主要工作崗位,解析對應的典型工作任務,并結合企業訪談和專家座談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描述,分析完成任務所需的知識和技能。
其次,圍繞崗位典型任務合理組織知識點和技能點,設計教學項目。開發課程的教學項目是一個把職業技能和專業知識相融合,并能有效組織和實施的一個過程,是課程標準建設的核心環節。較好的辦法是與企業一線工作人員共同進行課程項目的開發,把課程項目設計與企業產品的設計生產過程最大限度的結合,從而使學生能較早地熟悉企業工作流程和主要生產環節。
第三,分解項目,細化任務,實施教學。任務是為便于開展教學,符合學校教學管理要求而把課程項目細化為單個教學單元,從而可以按照教學課時來組織實施教學的過程。從項目到任務,是一個項目細分的過程。任務設計要既能適合教學,又不損害項目的完整性,要求教師在設計過程中把實踐教學、案例教學、現場教學等方式綜合運用、靈活設計,對教學學時統籌安排。
第四,突出技能,分層考核,全面衡量學生的課程績效。基于工作流程的項目式教學模式對傳統的課程考核方式提出了挑戰。如何在對學生掌握職業技能的程度進行有效考核的同時,又兼顧理論知識和綜合素養的考查,傳統的卷面考試方式顯然不能滿足。為此,應從項目課程自身的特點出發,突出項目任務考查,由單一考核改為多層次綜合考查。當一個項目任務教學單元結束時,教師根據學生完成的任務作品或作業給出相應的成績,而課程的總成績則由賦予不同權重的項目任務成績以及平時考勤成績來綜合評定。
“會展策劃與管理”課程標準的設計
以工作性質確定課程培養目標 “會展策劃與管理”主要面向會展企業培養會展策劃與管理方面的技能型人才。因此,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適合會展相關企業和機構基層崗位需要,協助從事會展市場調查與分析、會展項目可行性論證、會展招展與招商、會展宣傳以及客戶管理方面的綜合性應用型人才。
以崗位任務需求為導向,合理組織教學內容 課程的教學內容應以所對應的企業崗位任務為導向,依據完成該崗位任務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綜合素養來組織。“會展策劃與管理”課程的教學內容就是依據一般會展企業崗位任務所組織的,如表1所示。
以項目任務為載體,有效實施技能教學 課程教學內容的開展以及課程培養目標的最終實現都必須依靠可靠的教學組織和教學實施,教學方法是其中的關鍵之一。基于工作流程導向的項目任務教學法是高職應用型課程教學行之有效的方法,其教學開展依賴于項目設計與任務分解。表2為“會展策劃與管理”課程的一個項目任務的設計。
在設計這一階段的項目任務過程中,嚴格按照任務流程合理分解項目任務,使學生在實施中感覺到思路清晰、任務明確,所對應的技能點也十分突出,較好結合了課程技能培養目標。
以項目作業為載體,建立課程技能點分層考核體系 學生職業技能的形成應以完成項目課業作品的質量來衡量。傳統的課程考核以期末考試(核)結合平時成績來衡量,忽視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有效監督和考核,也不可能全面衡量學生的綜合技能。以課程技能點為對象的項目作業考核體系則有效避免了以上問題。“會展策劃與管理”課程的項目評價體系如下頁表3所示。
應用型課程標準建設應注意的問題
崗位任務解析要符合實際 在實際工作中,崗位責任和任務往往相對復雜,這就要求在分析崗位任務、剖析知識需求和技能需求時必須抓住典型工作任務。因此,應用型課程標準建設的堅實基礎是有效的校企合作,包括企業一線工作人員到校兼職講課、企業為學校開辟實習實訓場所、教師到企業頂崗實習、校企共建開發課程等。否則,崗位及其典型任務的解析就會失之毫厘謬以千里,課程標準建設也會失去方向。
課程評價體系要突出重點 總體來說,課程評價體系在不同的任務之間具有相對的側重性,應突出主要技能的培養。例如,在“會展策劃與管理”課程中,項目的可行性分析、招商策劃、項目營銷等是重點教學內容,也是重要的技能點,在課程綜合評價中所占據的比重就應相應地增加。相比而言,其他的項目任務在評價中所占比重就相應減少。至于每一個項目任務的最終比重,教師應給出具體的分值,以便于操作和區別。
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基于工作流程導向的教學模式,并不排斥其他教學方法的運用,尤其是在微觀層次的課程任務教學中,講授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現場模擬教學法、討論教學法等應該貫穿其中,從而使學生既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也具備基本的操作技能。
課程標準要動態調整 職業教育的典型特征之一是專業、課程與市場和企業崗位的對接。當市場變化、企業調整時,作為高職教育核心要件的應用型課程也應是動態變化的。課程標準要及時調整,以適應外部環境要求,尤其是企業崗位急需的職業能力培養,更是專業辦學適合市場需求的基礎。
應用型課程標準建設的保障措施
實行數字化、動態化教學管理 基于工作流程導向的項目式教學,課程的教學課時運用、教學場所選擇、教學組織等都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有必要引進動態化管理模式和監控體系。這樣,可以保障課程教學課時的靈活安排,動態監督教學過程,適時進行效果考核,也確保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
不斷改進課程教學,優化課程標準 行業企業面臨的是一個變化的外部市場,因此,必須不斷調整自身的經營策略,提升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素質。為企業崗位服務的課程教學,也應聯系實際、不斷改進和優化課程標準,使課程的應用性始終適應行業企業的需求。
開發建設適合的課程教材 教材開發是應用型課程標準建設的物質載體,是知識理論和職業技能有效結合的有形體現。需要相關教師通過不斷的積累和摸索適時進行總結,進而編寫出適合課程項目教學的教材。
參考文獻:
[1]蔣紅楓.項目課程標準的設計與實施[J].職業教育,2012(6).
[2]陳平.凸顯“雙核”技能的高職會展專業課程體系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11(32).
[3]王淑文.高職教育課程標準開發的研究與實踐[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1,13(5).
[4]趙建保.高職能力型課程學習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10(34).
[5]張宏.高職院校會展管理專業管理機制創新設想[J].對外經貿,2012(4).
[6]吳源.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會展策劃課程改革[J].經濟師,2011(8).
[7]陳菲,陳平.高職《會展旅游管理》項目課程改革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09(17).
[8]張松慧.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課程標準建設研究[J].科技視界,2012(26).
(責任編輯:楊在良)
課程評價體系要突出重點 總體來說,課程評價體系在不同的任務之間具有相對的側重性,應突出主要技能的培養。例如,在“會展策劃與管理”課程中,項目的可行性分析、招商策劃、項目營銷等是重點教學內容,也是重要的技能點,在課程綜合評價中所占據的比重就應相應地增加。相比而言,其他的項目任務在評價中所占比重就相應減少。至于每一個項目任務的最終比重,教師應給出具體的分值,以便于操作和區別。
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基于工作流程導向的教學模式,并不排斥其他教學方法的運用,尤其是在微觀層次的課程任務教學中,講授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現場模擬教學法、討論教學法等應該貫穿其中,從而使學生既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也具備基本的操作技能。
課程標準要動態調整 職業教育的典型特征之一是專業、課程與市場和企業崗位的對接。當市場變化、企業調整時,作為高職教育核心要件的應用型課程也應是動態變化的。課程標準要及時調整,以適應外部環境要求,尤其是企業崗位急需的職業能力培養,更是專業辦學適合市場需求的基礎。
應用型課程標準建設的保障措施
實行數字化、動態化教學管理 基于工作流程導向的項目式教學,課程的教學課時運用、教學場所選擇、教學組織等都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有必要引進動態化管理模式和監控體系。這樣,可以保障課程教學課時的靈活安排,動態監督教學過程,適時進行效果考核,也確保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
不斷改進課程教學,優化課程標準 行業企業面臨的是一個變化的外部市場,因此,必須不斷調整自身的經營策略,提升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素質。為企業崗位服務的課程教學,也應聯系實際、不斷改進和優化課程標準,使課程的應用性始終適應行業企業的需求。
開發建設適合的課程教材 教材開發是應用型課程標準建設的物質載體,是知識理論和職業技能有效結合的有形體現。需要相關教師通過不斷的積累和摸索適時進行總結,進而編寫出適合課程項目教學的教材。
參考文獻:
[1]蔣紅楓.項目課程標準的設計與實施[J].職業教育,2012(6).
[2]陳平.凸顯“雙核”技能的高職會展專業課程體系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11(32).
[3]王淑文.高職教育課程標準開發的研究與實踐[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1,13(5).
[4]趙建保.高職能力型課程學習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10(34).
[5]張宏.高職院校會展管理專業管理機制創新設想[J].對外經貿,2012(4).
[6]吳源.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會展策劃課程改革[J].經濟師,2011(8).
[7]陳菲,陳平.高職《會展旅游管理》項目課程改革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09(17).
[8]張松慧.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課程標準建設研究[J].科技視界,2012(26).
(責任編輯:楊在良)
課程評價體系要突出重點 總體來說,課程評價體系在不同的任務之間具有相對的側重性,應突出主要技能的培養。例如,在“會展策劃與管理”課程中,項目的可行性分析、招商策劃、項目營銷等是重點教學內容,也是重要的技能點,在課程綜合評價中所占據的比重就應相應地增加。相比而言,其他的項目任務在評價中所占比重就相應減少。至于每一個項目任務的最終比重,教師應給出具體的分值,以便于操作和區別。
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基于工作流程導向的教學模式,并不排斥其他教學方法的運用,尤其是在微觀層次的課程任務教學中,講授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現場模擬教學法、討論教學法等應該貫穿其中,從而使學生既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也具備基本的操作技能。
課程標準要動態調整 職業教育的典型特征之一是專業、課程與市場和企業崗位的對接。當市場變化、企業調整時,作為高職教育核心要件的應用型課程也應是動態變化的。課程標準要及時調整,以適應外部環境要求,尤其是企業崗位急需的職業能力培養,更是專業辦學適合市場需求的基礎。
應用型課程標準建設的保障措施
實行數字化、動態化教學管理 基于工作流程導向的項目式教學,課程的教學課時運用、教學場所選擇、教學組織等都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有必要引進動態化管理模式和監控體系。這樣,可以保障課程教學課時的靈活安排,動態監督教學過程,適時進行效果考核,也確保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
不斷改進課程教學,優化課程標準 行業企業面臨的是一個變化的外部市場,因此,必須不斷調整自身的經營策略,提升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素質。為企業崗位服務的課程教學,也應聯系實際、不斷改進和優化課程標準,使課程的應用性始終適應行業企業的需求。
開發建設適合的課程教材 教材開發是應用型課程標準建設的物質載體,是知識理論和職業技能有效結合的有形體現。需要相關教師通過不斷的積累和摸索適時進行總結,進而編寫出適合課程項目教學的教材。
參考文獻:
[1]蔣紅楓.項目課程標準的設計與實施[J].職業教育,2012(6).
[2]陳平.凸顯“雙核”技能的高職會展專業課程體系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11(32).
[3]王淑文.高職教育課程標準開發的研究與實踐[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1,13(5).
[4]趙建保.高職能力型課程學習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10(34).
[5]張宏.高職院校會展管理專業管理機制創新設想[J].對外經貿,2012(4).
[6]吳源.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會展策劃課程改革[J].經濟師,2011(8).
[7]陳菲,陳平.高職《會展旅游管理》項目課程改革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09(17).
[8]張松慧.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課程標準建設研究[J].科技視界,2012(26).
(責任編輯:楊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