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偉航+葉麗玲
摘要: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問題,一些突出問題為中職學校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困難和挑戰。中職生源素質參差不齊,中職校園學習氛圍不濃。如何突破傳統觀念,有效地對職業高中學生進行管理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會員制管理模式圍繞學生成長與發展的需要,設計出一套學生自我管理的辦法,為中等職業學校的生存與發展、為中職學校提高社會吸引力提供了有力支撐。
關鍵詞:職業高中;學生管理;會員制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05-0147-04
在信息流通越來越發達的多元文化背景下,各種道德價值觀念對職業高中學生的價值取向、道德情感、審美志趣、生活方式等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職業高中學生的德育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認真審視現在的職高生群體,你也許能找到一些20世紀80年代或90年代職高生的影子,但又會發現他們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新世紀的烙印,他們的個性特點往往讓一些沒有經驗甚至是有經驗的教師也束手無策。因此,要探討職業高中學生的管理,我們不得不重新關注這個群體,分析他們的特點,只有了解了他們的特點才可能尋找到有效的方法。
職業高中學生群體的特點
(一)學業特點
學習習慣差 職業高中的學生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一般在初中時就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漸漸成為一種負擔,他們往往不堪重“負”,想方設法逃避學習。進入職業高中的新學習環境后,他們的不良學習習慣不可能自動消失,因此,課堂上睡覺、擺弄手機、開小差的現象時常發生。一些學生甚至會沾染許多不良的愛好,如吸煙、酗酒、泡網吧、打游戲等等。一些學生到最后放棄學習目標,得過且過。
文化基礎差 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導致職高生文化基礎差。以我校為例,入學考試總分為750,入學成績在400分以上的學生僅占5%,300~400分的學生比例為30%,200~300分的學生比例為55%,還有10%的學生不足200分。在2008~2012年之間,還有一批學生是自主招生入學的,他們連分數都沒有,學習基礎就可想而知了。再加上外界的誘惑太多,管理方法如果不及時改進,就會暴露出許多問題。
(二)情商特點
缺乏自信心 大部分學生進入職業高中并非主動的選擇。在經受長期的應試挫折后,職高生普遍缺乏學習動力、學習興趣和信心,對體育活動、文娛活動等也信心不足。自信心不足也導致學生難以正確認識自己,不能悅納自己,總覺自己不如人,凡事猶豫不決。
自我管理能力差 所謂自我管理即調控自己的情緒,使之適時適度地表現出來。職高生的自我管理或說自我控制能力差主要表現為:曠課現象嚴重,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公共場所亂扔垃圾,迷戀網絡交友和網絡游戲,容易因小事起沖突,住校生一周的生活費有時一兩天就花完。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很看重學習成績,成績不好就得不到教師和家長的認可。成長期得不到及時的鼓勵和表揚的學生,其內心會非常失落。當這些學生不能用正確的方法調整自己的心態時,上述種種不良行為就會成為他們表現自己、發泄情緒的途徑。雖然升入職高后,通過教師的教育,學生也能意識到這些行為是不正確的,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短暫的收斂之后又會控制不住自己。有的教師常為學生的這種反復感到無可奈何。
抗挫折能力弱 挫折是一種主觀心理體驗,每個人心理素質不同,挫折敏感性也不同。挫折帶來焦慮,長期受挫人就容易意志消沉。職高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希望得到別人的重視,但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他們由于學業成績不突出屢受挫折。職高生遭受的挫折普遍多于他們的同齡人。在此過程中,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屢遭打擊,對他們的個體心理造成消極的影響,他們承受挫折的能力也相對較弱。
職業高中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影響因素
美國學者伯納德·L·溫斯坦在研究西方國家發展的普遍規律時指出:“西方的經驗有力地證明,一個健全的中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體系,是一個比高等教育還要關鍵的因素。”因此,我們認為我國現階段急需中等職業教育的有效發展。然而,我國的中等職業教育在前進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近幾年來,中等職業教育出現了嚴重的滑坡,招生和就業兩頭受阻。同時,由于近幾年注冊入學制度的實施,新生入學已打破分數線的門檻,甚至尚未達到初中畢業水平的學生也能入學。種種因素造成中職生源素質參差不齊,導致學生管理工作出現諸多不適應。在職高生的管理方面,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管理觀念陳舊落后
傳統觀念認為,學生天生就是被管理者,教師就是管理者。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強調對學生的控制、監督,強調“服從性”,希望學生變成一個“聽話”的學生。這種傳統管理理念是當前職業高中學生管理中一個極為突出的特點。職高生正處于青春發育后期,心理與生理發展不平衡,心理成熟程度不完善、道德意識欠缺,導致矛盾沖突多發。此外,隨著社會民主進程的推進,學生的民主意識越來越強,變得越來越有“主見”和“個性”,“自我實現”意識強,渴求獨立、希望得到尊重和社會承認、好勝心增強成為他們自我意識的主要特點。因此,傳統的管理理念“碰”上個性很強的職高生時,矛盾就產生了。因此,傳統管理理念很容易造成學生產生敵對情緒。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實踐證明,我們在學生管理工作中不能單單把學生看成被管理的對象。學生工作的對象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在學生管理過程中我們有必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己參與到學生管理工作中,從而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
(二)管理方法缺少創新
在職高生的管理過程中,突出問題是教育形式單一,除了日常課堂教學,少有管理創新。一部分教師在管理過程中只關注好學生,導致學生思想分化。一些班主任在管理中視部分“問題生”為無可救藥,盡管有時這些學生也會有進步的表現,但由于教師先入為主的思維定勢,他們最終還是被教師遺忘在角落。還有一些班主任采取激進式管理,未充分考慮職高學生實際情況,不但沒有達到教育和管理的目的,反而造成學生越來越激進的反感。
(三)行動平臺缺失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渴望,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職高學生的教育中特別是德育方面,要讓學生能發現的事自己發現,能思考的問題自己獨立完成。總之,要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中養成良好的道德觀念。但是,現實是,我們把職高生的德育工作當作了一種說教,結果是管理者嘴巴都說干了,學生依然如故。這就是行動平臺的缺失,沒有給學生提供好的體驗的、行動的平臺,學生沒有機會去發現、去研究、去探索。
會員制管理模式及其內涵
綜上所述,傳統中等職業教育的培養模式已不適應時代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應是按照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發展的培養模式,讓學生在獲得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學會求知、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發展、學會健體、學會審美,為學生在將來的社會競爭中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課題提出的職業高中學生會員制管理模式正是立足于培養人的身心健康發展,促進人的社會化發展,通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創造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各種實踐活動,建構自己的認識結構,使學生成為具有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的高素質的人才培養新模式。會員制本是市場營銷中的銷售管理模式,將客戶分成會員和非會員,享受不同的價格和服務。我們嘗試將這種會員制引入職高教育的學生管理模式中,實施學生管理會員制模式,建立自強自律俱樂部(self-strenthening self-control membership club,簡稱SSMC)將中職學生分為綠卡會員、藍卡會員和非會員三層進行管理。
SSMC綠卡會員俱樂部是學校學工處管理下的學習俱樂部,名稱是“自強自律會員俱樂部”,會員使用綠色SSMC卡,宗旨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精神,努力使之“學會學習”,形成積極向上的學風;培養團隊精神,推崇自我管理,兼顧勞逸結合。SSMC藍卡會員俱樂部是學工處管理下的二級學習俱樂部,名稱為“自尊自愛會員俱樂部”,其宗旨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精神,形成自我約束的行為品質;培養團隊精神,在教師的指導下努力實現自我管理。對非會員要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自我約束的行為品質,在教師的管理下實現自我超越。
會員制管理模式實踐
我校于2008年開始探索會員制管理模式,目前已取得一定的成果。會員制管理主要包括晚自修會員制管理模式,基于會員制管理模式的班級團隊管理,基于會員制管理模式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管理。
(一)晚自修會員制管理模式
晚自修會員制管理模式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精神、團隊精神為主旨。根據學生自我約束能力進行分層,組成兩個俱樂部,綠卡俱樂部和藍卡俱樂部。入會條件:第一批會員由班主任推薦入會。后續入會會員必須有一位會員推薦,經班主任同意、學工處批準(每兩個月審批一次)。被取消會員資格的學生,所在班的班主任扣責任分,保薦學生警告一次。被警告兩次的會員不再具有保薦資格。需要注意的是,準入自薦和保薦結合、退出自定與有條件退出相結合。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綠卡會員和藍卡會員學習章程,包括目標及宗旨、準入及退出、權利和義務、活動方案、場地設計、學生管理人員等。通過這種俱樂部的形式營造一種大型的公共學習場合。綠卡會員實行學生的自我管理,讓學生參與其中;藍卡會員實行學生參與、教師指導性管理。由于綠卡會員自我要求高,活動開展可以內容豐富,形式廣泛。相對來說,藍卡會員自我要求低,組織活動時,內容要符合會員的口味,形式上要盡量能吸引會員。
(二)基于會員制管理模式的班級團隊管理
這種管理方法是基于會員制管理模式,將團隊管理的方法引入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引導學生制定班級規劃即共同愿景,然后班級成員根據自愿原則組合成個性化合作團隊,班級的管理則交給這些個性化團隊,包括值班、主持班會、周小結等等工作。這樣就放棄了傳統做法,包括班級組織結構,教師只是指導者,體現民主,體現學生自我管理。需要注意的是,此種管理方式一定要圍繞“自主、責任、合作、公德”的目標進行。班級的相關制度由學生討論通過,盡最大努力細化。在組成團隊的過程中,團隊人數應少于5 人,教師應盡最大努力分散“困難學生”,由學生自定團隊名稱,以彰顯他們的個性與特色。這種管理方法實施執行力是關鍵。
(三)基于會員制管理模式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管理
在應試教育背景下,教育部門考核學校的標尺是升學率,學校考核學生的標尺是學業成績,學生也如是評價自己。事實上,這種評價是片面的。在會員制管理模式下,我校改變了傳統的評價模式,采取綜合素質評價管理方式,評價維度和指標體系如下頁表1所示。對學生的評價既包括班主任評、任課教師評,也包括學生互評和學生自評。
目前,我校已建立了“學生綜合素質管理平臺”,教師和學生可登陸該平臺完成評價工作。圖1所示是教師進入平臺后進行評價的頁面。
會員制管理模式實踐的效果及反思
會員制管理模式的目標是“喚醒主體意識,培養團隊精神,提升公德意識”。其優點在于,突破了傳統的管理方法,為學生搭建了行動平臺,實現學生自我管理。我校實施會員制管理模式四年來,已取得了較大的成效,包括校紀校風的轉變、學生成績逐步提高等等。概括起來,會員制管理模式的優勢有:第一,有助于職業高中學校教育者轉變管理觀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管理思想。第二,鑒于職業高中學生構成的復雜性,會員制管理在強調以人為本的同時,重點考慮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學生的自主管理。第三,有助于進一步實現學校的人性化管理。職業高中只有實行人性化管理,才能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使每一個環節都滲透育人的氛圍,形成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
我校在會員制實行到一定階段后,曾做過相關的問卷調查。其中,對“你樂意接受會員制這種組織方式嗎”,樂意的學生占64.3%,不樂意的占11.4%,無所謂的占24.3%;對“實行會員制以后你的個人學習時間增加了嗎”,52.8%的學生認為“是”,13.9%的學生認為“否”,35.1%的學生認為“增加不多”。對“你用會員卡向閱覽室借過報刊、雜志嗎”,66.3%的學生回答“有”,19.1%的學生回答“沒有”,14.6%的學生回答“沒想過”。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是接受會員制管理模式的,而且在這一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習慣也有所改善。
當然,我校會員制管理模式還處于探索階段,在實踐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需要進行反思。第一,從操作層面來看,教師對會員制的理解、應用技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如果教師還是固守傳統的教育觀念,對會員制就難有深刻的理解,在執行過程中難免會發生偏差。第二,從學生層面來看,在實施會員制的過程中,教師眼中的一批“困難學生”因具有共同的價值觀愿意組成一個團隊。這樣的團隊一旦形成,其團隊成員行動可能高度一致。教師如何正確引導這樣的團隊是一個新的課題。第三,一些傳統思維觀念的負面影響依然存在,例如不太相信學生會依靠自我努力和自尊心來改變自己、提升自己。認為學生只能靠外界力量的干預才能得到提升。第四,實行會員制后學生的學業提高程度還處于起步階段,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實驗效果。
參考文獻:
[1]楊成.株洲職業教育的現狀及發展對策分析[J].文教資料,2008(7):111-112.
[2]周中文.職高班級管理方法的創新.[EB/OL].[2013-03-03].http://www.worlduc.com/e/blog.aspx?bid=48588.
[3]戴恩情.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教育的知與行[J].職業,2010(21):85-86.
[4]王萬杰.淺談職高生創新教育與教學方法的改革[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1(1):113.
[5]黃新偉.淺談職高學生受挫的原因、表現及對策[J].現代企業教育,2010(12):31-32.
(責任編輯:謝良才)
(三)行動平臺缺失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渴望,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職高學生的教育中特別是德育方面,要讓學生能發現的事自己發現,能思考的問題自己獨立完成。總之,要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中養成良好的道德觀念。但是,現實是,我們把職高生的德育工作當作了一種說教,結果是管理者嘴巴都說干了,學生依然如故。這就是行動平臺的缺失,沒有給學生提供好的體驗的、行動的平臺,學生沒有機會去發現、去研究、去探索。
會員制管理模式及其內涵
綜上所述,傳統中等職業教育的培養模式已不適應時代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應是按照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發展的培養模式,讓學生在獲得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學會求知、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發展、學會健體、學會審美,為學生在將來的社會競爭中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課題提出的職業高中學生會員制管理模式正是立足于培養人的身心健康發展,促進人的社會化發展,通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創造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各種實踐活動,建構自己的認識結構,使學生成為具有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的高素質的人才培養新模式。會員制本是市場營銷中的銷售管理模式,將客戶分成會員和非會員,享受不同的價格和服務。我們嘗試將這種會員制引入職高教育的學生管理模式中,實施學生管理會員制模式,建立自強自律俱樂部(self-strenthening self-control membership club,簡稱SSMC)將中職學生分為綠卡會員、藍卡會員和非會員三層進行管理。
SSMC綠卡會員俱樂部是學校學工處管理下的學習俱樂部,名稱是“自強自律會員俱樂部”,會員使用綠色SSMC卡,宗旨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精神,努力使之“學會學習”,形成積極向上的學風;培養團隊精神,推崇自我管理,兼顧勞逸結合。SSMC藍卡會員俱樂部是學工處管理下的二級學習俱樂部,名稱為“自尊自愛會員俱樂部”,其宗旨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精神,形成自我約束的行為品質;培養團隊精神,在教師的指導下努力實現自我管理。對非會員要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自我約束的行為品質,在教師的管理下實現自我超越。
會員制管理模式實踐
我校于2008年開始探索會員制管理模式,目前已取得一定的成果。會員制管理主要包括晚自修會員制管理模式,基于會員制管理模式的班級團隊管理,基于會員制管理模式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管理。
(一)晚自修會員制管理模式
晚自修會員制管理模式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精神、團隊精神為主旨。根據學生自我約束能力進行分層,組成兩個俱樂部,綠卡俱樂部和藍卡俱樂部。入會條件:第一批會員由班主任推薦入會。后續入會會員必須有一位會員推薦,經班主任同意、學工處批準(每兩個月審批一次)。被取消會員資格的學生,所在班的班主任扣責任分,保薦學生警告一次。被警告兩次的會員不再具有保薦資格。需要注意的是,準入自薦和保薦結合、退出自定與有條件退出相結合。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綠卡會員和藍卡會員學習章程,包括目標及宗旨、準入及退出、權利和義務、活動方案、場地設計、學生管理人員等。通過這種俱樂部的形式營造一種大型的公共學習場合。綠卡會員實行學生的自我管理,讓學生參與其中;藍卡會員實行學生參與、教師指導性管理。由于綠卡會員自我要求高,活動開展可以內容豐富,形式廣泛。相對來說,藍卡會員自我要求低,組織活動時,內容要符合會員的口味,形式上要盡量能吸引會員。
(二)基于會員制管理模式的班級團隊管理
這種管理方法是基于會員制管理模式,將團隊管理的方法引入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引導學生制定班級規劃即共同愿景,然后班級成員根據自愿原則組合成個性化合作團隊,班級的管理則交給這些個性化團隊,包括值班、主持班會、周小結等等工作。這樣就放棄了傳統做法,包括班級組織結構,教師只是指導者,體現民主,體現學生自我管理。需要注意的是,此種管理方式一定要圍繞“自主、責任、合作、公德”的目標進行。班級的相關制度由學生討論通過,盡最大努力細化。在組成團隊的過程中,團隊人數應少于5 人,教師應盡最大努力分散“困難學生”,由學生自定團隊名稱,以彰顯他們的個性與特色。這種管理方法實施執行力是關鍵。
(三)基于會員制管理模式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管理
在應試教育背景下,教育部門考核學校的標尺是升學率,學校考核學生的標尺是學業成績,學生也如是評價自己。事實上,這種評價是片面的。在會員制管理模式下,我校改變了傳統的評價模式,采取綜合素質評價管理方式,評價維度和指標體系如下頁表1所示。對學生的評價既包括班主任評、任課教師評,也包括學生互評和學生自評。
目前,我校已建立了“學生綜合素質管理平臺”,教師和學生可登陸該平臺完成評價工作。圖1所示是教師進入平臺后進行評價的頁面。
會員制管理模式實踐的效果及反思
會員制管理模式的目標是“喚醒主體意識,培養團隊精神,提升公德意識”。其優點在于,突破了傳統的管理方法,為學生搭建了行動平臺,實現學生自我管理。我校實施會員制管理模式四年來,已取得了較大的成效,包括校紀校風的轉變、學生成績逐步提高等等。概括起來,會員制管理模式的優勢有:第一,有助于職業高中學校教育者轉變管理觀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管理思想。第二,鑒于職業高中學生構成的復雜性,會員制管理在強調以人為本的同時,重點考慮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學生的自主管理。第三,有助于進一步實現學校的人性化管理。職業高中只有實行人性化管理,才能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使每一個環節都滲透育人的氛圍,形成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
我校在會員制實行到一定階段后,曾做過相關的問卷調查。其中,對“你樂意接受會員制這種組織方式嗎”,樂意的學生占64.3%,不樂意的占11.4%,無所謂的占24.3%;對“實行會員制以后你的個人學習時間增加了嗎”,52.8%的學生認為“是”,13.9%的學生認為“否”,35.1%的學生認為“增加不多”。對“你用會員卡向閱覽室借過報刊、雜志嗎”,66.3%的學生回答“有”,19.1%的學生回答“沒有”,14.6%的學生回答“沒想過”。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是接受會員制管理模式的,而且在這一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習慣也有所改善。
當然,我校會員制管理模式還處于探索階段,在實踐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需要進行反思。第一,從操作層面來看,教師對會員制的理解、應用技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如果教師還是固守傳統的教育觀念,對會員制就難有深刻的理解,在執行過程中難免會發生偏差。第二,從學生層面來看,在實施會員制的過程中,教師眼中的一批“困難學生”因具有共同的價值觀愿意組成一個團隊。這樣的團隊一旦形成,其團隊成員行動可能高度一致。教師如何正確引導這樣的團隊是一個新的課題。第三,一些傳統思維觀念的負面影響依然存在,例如不太相信學生會依靠自我努力和自尊心來改變自己、提升自己。認為學生只能靠外界力量的干預才能得到提升。第四,實行會員制后學生的學業提高程度還處于起步階段,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實驗效果。
參考文獻:
[1]楊成.株洲職業教育的現狀及發展對策分析[J].文教資料,2008(7):111-112.
[2]周中文.職高班級管理方法的創新.[EB/OL].[2013-03-03].http://www.worlduc.com/e/blog.aspx?bid=48588.
[3]戴恩情.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教育的知與行[J].職業,2010(21):85-86.
[4]王萬杰.淺談職高生創新教育與教學方法的改革[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1(1):113.
[5]黃新偉.淺談職高學生受挫的原因、表現及對策[J].現代企業教育,2010(12):31-32.
(責任編輯:謝良才)
(三)行動平臺缺失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渴望,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職高學生的教育中特別是德育方面,要讓學生能發現的事自己發現,能思考的問題自己獨立完成。總之,要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中養成良好的道德觀念。但是,現實是,我們把職高生的德育工作當作了一種說教,結果是管理者嘴巴都說干了,學生依然如故。這就是行動平臺的缺失,沒有給學生提供好的體驗的、行動的平臺,學生沒有機會去發現、去研究、去探索。
會員制管理模式及其內涵
綜上所述,傳統中等職業教育的培養模式已不適應時代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應是按照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發展的培養模式,讓學生在獲得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學會求知、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發展、學會健體、學會審美,為學生在將來的社會競爭中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課題提出的職業高中學生會員制管理模式正是立足于培養人的身心健康發展,促進人的社會化發展,通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創造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各種實踐活動,建構自己的認識結構,使學生成為具有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的高素質的人才培養新模式。會員制本是市場營銷中的銷售管理模式,將客戶分成會員和非會員,享受不同的價格和服務。我們嘗試將這種會員制引入職高教育的學生管理模式中,實施學生管理會員制模式,建立自強自律俱樂部(self-strenthening self-control membership club,簡稱SSMC)將中職學生分為綠卡會員、藍卡會員和非會員三層進行管理。
SSMC綠卡會員俱樂部是學校學工處管理下的學習俱樂部,名稱是“自強自律會員俱樂部”,會員使用綠色SSMC卡,宗旨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精神,努力使之“學會學習”,形成積極向上的學風;培養團隊精神,推崇自我管理,兼顧勞逸結合。SSMC藍卡會員俱樂部是學工處管理下的二級學習俱樂部,名稱為“自尊自愛會員俱樂部”,其宗旨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精神,形成自我約束的行為品質;培養團隊精神,在教師的指導下努力實現自我管理。對非會員要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自我約束的行為品質,在教師的管理下實現自我超越。
會員制管理模式實踐
我校于2008年開始探索會員制管理模式,目前已取得一定的成果。會員制管理主要包括晚自修會員制管理模式,基于會員制管理模式的班級團隊管理,基于會員制管理模式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管理。
(一)晚自修會員制管理模式
晚自修會員制管理模式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精神、團隊精神為主旨。根據學生自我約束能力進行分層,組成兩個俱樂部,綠卡俱樂部和藍卡俱樂部。入會條件:第一批會員由班主任推薦入會。后續入會會員必須有一位會員推薦,經班主任同意、學工處批準(每兩個月審批一次)。被取消會員資格的學生,所在班的班主任扣責任分,保薦學生警告一次。被警告兩次的會員不再具有保薦資格。需要注意的是,準入自薦和保薦結合、退出自定與有條件退出相結合。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綠卡會員和藍卡會員學習章程,包括目標及宗旨、準入及退出、權利和義務、活動方案、場地設計、學生管理人員等。通過這種俱樂部的形式營造一種大型的公共學習場合。綠卡會員實行學生的自我管理,讓學生參與其中;藍卡會員實行學生參與、教師指導性管理。由于綠卡會員自我要求高,活動開展可以內容豐富,形式廣泛。相對來說,藍卡會員自我要求低,組織活動時,內容要符合會員的口味,形式上要盡量能吸引會員。
(二)基于會員制管理模式的班級團隊管理
這種管理方法是基于會員制管理模式,將團隊管理的方法引入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引導學生制定班級規劃即共同愿景,然后班級成員根據自愿原則組合成個性化合作團隊,班級的管理則交給這些個性化團隊,包括值班、主持班會、周小結等等工作。這樣就放棄了傳統做法,包括班級組織結構,教師只是指導者,體現民主,體現學生自我管理。需要注意的是,此種管理方式一定要圍繞“自主、責任、合作、公德”的目標進行。班級的相關制度由學生討論通過,盡最大努力細化。在組成團隊的過程中,團隊人數應少于5 人,教師應盡最大努力分散“困難學生”,由學生自定團隊名稱,以彰顯他們的個性與特色。這種管理方法實施執行力是關鍵。
(三)基于會員制管理模式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管理
在應試教育背景下,教育部門考核學校的標尺是升學率,學校考核學生的標尺是學業成績,學生也如是評價自己。事實上,這種評價是片面的。在會員制管理模式下,我校改變了傳統的評價模式,采取綜合素質評價管理方式,評價維度和指標體系如下頁表1所示。對學生的評價既包括班主任評、任課教師評,也包括學生互評和學生自評。
目前,我校已建立了“學生綜合素質管理平臺”,教師和學生可登陸該平臺完成評價工作。圖1所示是教師進入平臺后進行評價的頁面。
會員制管理模式實踐的效果及反思
會員制管理模式的目標是“喚醒主體意識,培養團隊精神,提升公德意識”。其優點在于,突破了傳統的管理方法,為學生搭建了行動平臺,實現學生自我管理。我校實施會員制管理模式四年來,已取得了較大的成效,包括校紀校風的轉變、學生成績逐步提高等等。概括起來,會員制管理模式的優勢有:第一,有助于職業高中學校教育者轉變管理觀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管理思想。第二,鑒于職業高中學生構成的復雜性,會員制管理在強調以人為本的同時,重點考慮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學生的自主管理。第三,有助于進一步實現學校的人性化管理。職業高中只有實行人性化管理,才能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使每一個環節都滲透育人的氛圍,形成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
我校在會員制實行到一定階段后,曾做過相關的問卷調查。其中,對“你樂意接受會員制這種組織方式嗎”,樂意的學生占64.3%,不樂意的占11.4%,無所謂的占24.3%;對“實行會員制以后你的個人學習時間增加了嗎”,52.8%的學生認為“是”,13.9%的學生認為“否”,35.1%的學生認為“增加不多”。對“你用會員卡向閱覽室借過報刊、雜志嗎”,66.3%的學生回答“有”,19.1%的學生回答“沒有”,14.6%的學生回答“沒想過”。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是接受會員制管理模式的,而且在這一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習慣也有所改善。
當然,我校會員制管理模式還處于探索階段,在實踐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需要進行反思。第一,從操作層面來看,教師對會員制的理解、應用技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如果教師還是固守傳統的教育觀念,對會員制就難有深刻的理解,在執行過程中難免會發生偏差。第二,從學生層面來看,在實施會員制的過程中,教師眼中的一批“困難學生”因具有共同的價值觀愿意組成一個團隊。這樣的團隊一旦形成,其團隊成員行動可能高度一致。教師如何正確引導這樣的團隊是一個新的課題。第三,一些傳統思維觀念的負面影響依然存在,例如不太相信學生會依靠自我努力和自尊心來改變自己、提升自己。認為學生只能靠外界力量的干預才能得到提升。第四,實行會員制后學生的學業提高程度還處于起步階段,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實驗效果。
參考文獻:
[1]楊成.株洲職業教育的現狀及發展對策分析[J].文教資料,2008(7):111-112.
[2]周中文.職高班級管理方法的創新.[EB/OL].[2013-03-03].http://www.worlduc.com/e/blog.aspx?bid=48588.
[3]戴恩情.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教育的知與行[J].職業,2010(21):85-86.
[4]王萬杰.淺談職高生創新教育與教學方法的改革[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1(1):113.
[5]黃新偉.淺談職高學生受挫的原因、表現及對策[J].現代企業教育,2010(12):31-32.
(責任編輯:謝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