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珠
摘要:分析總結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典型的教學理念與模式,借鑒其辦學理念的精髓,結合我國當前高職教育教學改革背景,提出了構建“與專業融合,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模式的思路。
關鍵詞: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
中圖分類號:G7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05-0174-03
2013年7月28日至8月6日,海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一行20位教師,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簡稱NYP)參加了NYP辦學理念與教學管理研修班,筆者也在其中。5天的考察學習,使筆者不但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同時也對職業教育發展產生了更多的思考。
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典型的教學理念與模式
“教學工廠”辦學理念 “教學工廠”的理念最初來源于教學醫院。教學醫院是指新加坡的醫學院將教學地點設在醫院,以真實的工作場景為教學背景。所謂“教學工廠”是指將工廠、企業或者是某種工作環境引入學校,在學校內建立起技術先進、設備完善、環境逼真的用于教學的工作環境。
“雙軌制”教學模式 為配合教學工廠中的企業項目需求,充分提高教學資源的使用率,南洋理工學院又推出獨具特色的“雙軌制”教學模式。“雙軌制”教學最大的特點就是在入學第三年時,將學生分成兩組,其中一組學生第一學期進行在校專項培訓,第二學期到企業實習;另一組則在第一學期進行企業實習,第二學期進行在校專項培訓。這樣安排不僅可以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資源,同時可以保證企業項目持續不斷地有學生參與。
“項目教學”課程安排 以項目為載體,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教學工廠”實施企業研發項目,并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掌握相關的理論與技能知識。項目教學突出的特點和優勢是學習過程以學生為主導,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項目之間具有關聯性,一年級學生做基礎項目,二年級學生做深化項目,三年級學生做畢業項目,由淺入深地培養學生的應用技能。
“講堂+討論+實驗”的課堂組織 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的課程采取“講堂+討論+實驗”的模式進行教學,課堂組織與安排如表1所示。理論課、輔導課與實驗課三種課堂組織形式的結合不僅促使學生從被動地“聽”知識轉變為主動地“學”知識,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成就感,而且有助于學生消化理論知識,促進理論與實踐的融合,產生較好的學習效果。
構建“與專業融合,以就業為導向”的
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模式
從以上南洋理工學院典型的四個方面的教學理念與模式中,我們不難發現,南洋理工學院辦學理念的精髓是“以實踐為重心,融教學、實踐與科研為一體”,這里的實踐指的是知識與技能的實用性與能用性。實踐教學對高職院校的公共英語學科教學也有現實的借鑒意義。我們應立足于我國國情,結合自身情況和客觀條件對新加坡的經驗進行吸納并加以創新,探索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構建“與專業融合,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
公共英語課程職業化 高職公共英語的全部課程可設置成三個模塊:基礎英語模塊、專業英語模塊和選修課模塊。模塊設計的主導思想是凸顯高職以就業為核心的教學理念,重點培養學生就業背景下的英語溝通能力,提高其崗位適應能力。基礎英語模塊:夯實語言基礎,從而為語言運用做好準備,以《高職高專英語教學基本要求》為準則,要求學生能用英語進行簡單的日常會話、具備處理日常涉外業務的能力。專業英語模塊:課程的核心內容是側重于專業知識的了解和專業技術的加強。高職學生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有斷層現象,英語水平在第一、第二學年達到頂峰,在第三學年的時候由于不再開設英語課程,英語學習呈現逐步下降趨勢,同時也加大了高年級學生繼續考大學英語四、六級的難度,因此,應增加選修模塊。選修模塊:根據學生的不同需要開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提高學習興趣,增強跨文化交際意識和終身學習能力。職業化公共英語課程設置如表2所示。高職人才培養以就業為導向,強調實用性和職業性,不同專業對學生的英語能力要求有所不同。因此,高職公共英語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與專業特點,選擇與學生專業方向相關的教學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語言技能訓練。如對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應采用場景模擬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聽說能力訓練。
課堂組織形式多樣化 課堂教學是決定教學成效的關鍵,有效的教學取決于合理的課堂組織。英語教學可實行大班授課與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的課堂組織形式,教師講解與學習材料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和語言難點問題,輔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內化語言知識,輸出與實踐語言。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到將時間和機會最大限度地給予學生。小組合作活動的形式主要有:對話表演、情景描述、小組討論與主題匯報等。小組合作形式的作用是鞏固大班授課所學的語言知識,以發展聽說為主,訓練聽、說、讀、寫各項英語應用能力。小組合作的課堂組織形式建立在小組學生合作的基礎上,需要組員調動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創新性與協調性才能將某個任務完成,學習過程可實現全體學生的充分參與,使學生能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這種在“做中學”的學習形式能優化高職公共英語大班教學效果。
教學手段現代化 隨著現代網絡的發展,網絡資源可以說是豐富多彩的,高職教材所涉及的主題在網絡上都可以找到,涉及文化、體育、飲食、保健、娛樂、購物、生活、環保等多方面知識,還可以搜索到許多學生感興趣的、當下的熱門話題。教師可在備課時多收集與主題相關的豐富教學的信息資源。比如,主題為Modern Communication(現代交流),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在課前準備資料,課上共同討論當下最流行的現代交流工具的用處與好處,相信我們的學生會喜歡討論微博、微信、智能手機、掌上電腦這類產品。公共英語課還應該與網絡多媒體教學形式相結合,教師可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設施,模擬職場環境。教師可以播放有具體情境設計的電影或視頻,如準備面試、上班第一天互換名片等英語短片,讓學生進行模擬表演。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連通學生與企業,建立教學與就業的直接聯系,創設真實自然的職場語言環境,實現外語教學的全方位、立體化,為學生獲取資料、學習實踐、順利就業開拓更廣闊的天地。畢竟真實的語言環境在學生增強英語交際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這兩個方面是傳統的課堂教學無法比擬的。此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英語自主學習,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知名的英語學習網站,如大耳朵英語網站、可可英語網站和旺旺英語網站等,還可以推薦一些值得一看的歐美電影給學生,或提供一些好聽的經典英語歌曲,讓學生感受英語的魅力,了解不同的文化,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英語水平和興趣愛好選擇學習材料,開展英語聽、說、讀、寫、譯專項訓練。
評價標準多元化 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滿足就業需要的高等技能應用型人才。因此,應建立多元化的課程評價體系,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考核力度,注重對學生語言知識運用能力的考核。在成績評價上,可采用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手段,兩者各占50%。同時兼顧英語基礎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在過程性考核中,學習態度占10%、課堂觀察占10%、考勤作業占10%、團隊成果占20%,以此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小組合作活動。終結性考核有聽、說考核,也有讀、寫、譯考核,各占25%。在聽、說考核中,學生可自選朗讀、對話、表演、口譯中的一種形式準備考核,讀、寫、譯的考核形式為學生參加統一的卷面考試。多層次、多元化的評價體系,能讓學生的英語水平和職業能力都獲得相應的提高,滿足其就業需要。多元化評價體系表如表3所示。
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成功的教學理念與辦學經驗值得我們深思、學習與借鑒。我們應立足于我國國情,結合院校自身、區域經濟和生源質量等客觀條件對其進行吸納并加以創新,探索公共英語課程發展之路,滿足大環境下的高職教育改革需要。
參考文獻:
[1]黃振山.有關我國高職教育課程改革若干問題的思考[J].科技創新導報,2009(21).
[2]侯肖霞.新加坡“教學工廠”理念下的“雙軌系統”教學模式[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6).
[3]李思陽.探索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改革[J].教育與職業,2009(12).
(責任編輯:王恒)endprint
摘要:分析總結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典型的教學理念與模式,借鑒其辦學理念的精髓,結合我國當前高職教育教學改革背景,提出了構建“與專業融合,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模式的思路。
關鍵詞: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
中圖分類號:G7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05-0174-03
2013年7月28日至8月6日,海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一行20位教師,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簡稱NYP)參加了NYP辦學理念與教學管理研修班,筆者也在其中。5天的考察學習,使筆者不但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同時也對職業教育發展產生了更多的思考。
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典型的教學理念與模式
“教學工廠”辦學理念 “教學工廠”的理念最初來源于教學醫院。教學醫院是指新加坡的醫學院將教學地點設在醫院,以真實的工作場景為教學背景。所謂“教學工廠”是指將工廠、企業或者是某種工作環境引入學校,在學校內建立起技術先進、設備完善、環境逼真的用于教學的工作環境。
“雙軌制”教學模式 為配合教學工廠中的企業項目需求,充分提高教學資源的使用率,南洋理工學院又推出獨具特色的“雙軌制”教學模式。“雙軌制”教學最大的特點就是在入學第三年時,將學生分成兩組,其中一組學生第一學期進行在校專項培訓,第二學期到企業實習;另一組則在第一學期進行企業實習,第二學期進行在校專項培訓。這樣安排不僅可以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資源,同時可以保證企業項目持續不斷地有學生參與。
“項目教學”課程安排 以項目為載體,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教學工廠”實施企業研發項目,并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掌握相關的理論與技能知識。項目教學突出的特點和優勢是學習過程以學生為主導,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項目之間具有關聯性,一年級學生做基礎項目,二年級學生做深化項目,三年級學生做畢業項目,由淺入深地培養學生的應用技能。
“講堂+討論+實驗”的課堂組織 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的課程采取“講堂+討論+實驗”的模式進行教學,課堂組織與安排如表1所示。理論課、輔導課與實驗課三種課堂組織形式的結合不僅促使學生從被動地“聽”知識轉變為主動地“學”知識,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成就感,而且有助于學生消化理論知識,促進理論與實踐的融合,產生較好的學習效果。
構建“與專業融合,以就業為導向”的
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模式
從以上南洋理工學院典型的四個方面的教學理念與模式中,我們不難發現,南洋理工學院辦學理念的精髓是“以實踐為重心,融教學、實踐與科研為一體”,這里的實踐指的是知識與技能的實用性與能用性。實踐教學對高職院校的公共英語學科教學也有現實的借鑒意義。我們應立足于我國國情,結合自身情況和客觀條件對新加坡的經驗進行吸納并加以創新,探索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構建“與專業融合,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
公共英語課程職業化 高職公共英語的全部課程可設置成三個模塊:基礎英語模塊、專業英語模塊和選修課模塊。模塊設計的主導思想是凸顯高職以就業為核心的教學理念,重點培養學生就業背景下的英語溝通能力,提高其崗位適應能力。基礎英語模塊:夯實語言基礎,從而為語言運用做好準備,以《高職高專英語教學基本要求》為準則,要求學生能用英語進行簡單的日常會話、具備處理日常涉外業務的能力。專業英語模塊:課程的核心內容是側重于專業知識的了解和專業技術的加強。高職學生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有斷層現象,英語水平在第一、第二學年達到頂峰,在第三學年的時候由于不再開設英語課程,英語學習呈現逐步下降趨勢,同時也加大了高年級學生繼續考大學英語四、六級的難度,因此,應增加選修模塊。選修模塊:根據學生的不同需要開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提高學習興趣,增強跨文化交際意識和終身學習能力。職業化公共英語課程設置如表2所示。高職人才培養以就業為導向,強調實用性和職業性,不同專業對學生的英語能力要求有所不同。因此,高職公共英語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與專業特點,選擇與學生專業方向相關的教學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語言技能訓練。如對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應采用場景模擬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聽說能力訓練。
課堂組織形式多樣化 課堂教學是決定教學成效的關鍵,有效的教學取決于合理的課堂組織。英語教學可實行大班授課與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的課堂組織形式,教師講解與學習材料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和語言難點問題,輔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內化語言知識,輸出與實踐語言。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到將時間和機會最大限度地給予學生。小組合作活動的形式主要有:對話表演、情景描述、小組討論與主題匯報等。小組合作形式的作用是鞏固大班授課所學的語言知識,以發展聽說為主,訓練聽、說、讀、寫各項英語應用能力。小組合作的課堂組織形式建立在小組學生合作的基礎上,需要組員調動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創新性與協調性才能將某個任務完成,學習過程可實現全體學生的充分參與,使學生能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這種在“做中學”的學習形式能優化高職公共英語大班教學效果。
教學手段現代化 隨著現代網絡的發展,網絡資源可以說是豐富多彩的,高職教材所涉及的主題在網絡上都可以找到,涉及文化、體育、飲食、保健、娛樂、購物、生活、環保等多方面知識,還可以搜索到許多學生感興趣的、當下的熱門話題。教師可在備課時多收集與主題相關的豐富教學的信息資源。比如,主題為Modern Communication(現代交流),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在課前準備資料,課上共同討論當下最流行的現代交流工具的用處與好處,相信我們的學生會喜歡討論微博、微信、智能手機、掌上電腦這類產品。公共英語課還應該與網絡多媒體教學形式相結合,教師可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設施,模擬職場環境。教師可以播放有具體情境設計的電影或視頻,如準備面試、上班第一天互換名片等英語短片,讓學生進行模擬表演。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連通學生與企業,建立教學與就業的直接聯系,創設真實自然的職場語言環境,實現外語教學的全方位、立體化,為學生獲取資料、學習實踐、順利就業開拓更廣闊的天地。畢竟真實的語言環境在學生增強英語交際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這兩個方面是傳統的課堂教學無法比擬的。此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英語自主學習,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知名的英語學習網站,如大耳朵英語網站、可可英語網站和旺旺英語網站等,還可以推薦一些值得一看的歐美電影給學生,或提供一些好聽的經典英語歌曲,讓學生感受英語的魅力,了解不同的文化,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英語水平和興趣愛好選擇學習材料,開展英語聽、說、讀、寫、譯專項訓練。
評價標準多元化 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滿足就業需要的高等技能應用型人才。因此,應建立多元化的課程評價體系,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考核力度,注重對學生語言知識運用能力的考核。在成績評價上,可采用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手段,兩者各占50%。同時兼顧英語基礎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在過程性考核中,學習態度占10%、課堂觀察占10%、考勤作業占10%、團隊成果占20%,以此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小組合作活動。終結性考核有聽、說考核,也有讀、寫、譯考核,各占25%。在聽、說考核中,學生可自選朗讀、對話、表演、口譯中的一種形式準備考核,讀、寫、譯的考核形式為學生參加統一的卷面考試。多層次、多元化的評價體系,能讓學生的英語水平和職業能力都獲得相應的提高,滿足其就業需要。多元化評價體系表如表3所示。
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成功的教學理念與辦學經驗值得我們深思、學習與借鑒。我們應立足于我國國情,結合院校自身、區域經濟和生源質量等客觀條件對其進行吸納并加以創新,探索公共英語課程發展之路,滿足大環境下的高職教育改革需要。
參考文獻:
[1]黃振山.有關我國高職教育課程改革若干問題的思考[J].科技創新導報,2009(21).
[2]侯肖霞.新加坡“教學工廠”理念下的“雙軌系統”教學模式[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6).
[3]李思陽.探索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改革[J].教育與職業,2009(12).
(責任編輯:王恒)endprint
摘要:分析總結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典型的教學理念與模式,借鑒其辦學理念的精髓,結合我國當前高職教育教學改革背景,提出了構建“與專業融合,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模式的思路。
關鍵詞: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
中圖分類號:G7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05-0174-03
2013年7月28日至8月6日,海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一行20位教師,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簡稱NYP)參加了NYP辦學理念與教學管理研修班,筆者也在其中。5天的考察學習,使筆者不但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同時也對職業教育發展產生了更多的思考。
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典型的教學理念與模式
“教學工廠”辦學理念 “教學工廠”的理念最初來源于教學醫院。教學醫院是指新加坡的醫學院將教學地點設在醫院,以真實的工作場景為教學背景。所謂“教學工廠”是指將工廠、企業或者是某種工作環境引入學校,在學校內建立起技術先進、設備完善、環境逼真的用于教學的工作環境。
“雙軌制”教學模式 為配合教學工廠中的企業項目需求,充分提高教學資源的使用率,南洋理工學院又推出獨具特色的“雙軌制”教學模式。“雙軌制”教學最大的特點就是在入學第三年時,將學生分成兩組,其中一組學生第一學期進行在校專項培訓,第二學期到企業實習;另一組則在第一學期進行企業實習,第二學期進行在校專項培訓。這樣安排不僅可以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資源,同時可以保證企業項目持續不斷地有學生參與。
“項目教學”課程安排 以項目為載體,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教學工廠”實施企業研發項目,并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掌握相關的理論與技能知識。項目教學突出的特點和優勢是學習過程以學生為主導,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項目之間具有關聯性,一年級學生做基礎項目,二年級學生做深化項目,三年級學生做畢業項目,由淺入深地培養學生的應用技能。
“講堂+討論+實驗”的課堂組織 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的課程采取“講堂+討論+實驗”的模式進行教學,課堂組織與安排如表1所示。理論課、輔導課與實驗課三種課堂組織形式的結合不僅促使學生從被動地“聽”知識轉變為主動地“學”知識,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成就感,而且有助于學生消化理論知識,促進理論與實踐的融合,產生較好的學習效果。
構建“與專業融合,以就業為導向”的
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模式
從以上南洋理工學院典型的四個方面的教學理念與模式中,我們不難發現,南洋理工學院辦學理念的精髓是“以實踐為重心,融教學、實踐與科研為一體”,這里的實踐指的是知識與技能的實用性與能用性。實踐教學對高職院校的公共英語學科教學也有現實的借鑒意義。我們應立足于我國國情,結合自身情況和客觀條件對新加坡的經驗進行吸納并加以創新,探索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構建“與專業融合,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
公共英語課程職業化 高職公共英語的全部課程可設置成三個模塊:基礎英語模塊、專業英語模塊和選修課模塊。模塊設計的主導思想是凸顯高職以就業為核心的教學理念,重點培養學生就業背景下的英語溝通能力,提高其崗位適應能力。基礎英語模塊:夯實語言基礎,從而為語言運用做好準備,以《高職高專英語教學基本要求》為準則,要求學生能用英語進行簡單的日常會話、具備處理日常涉外業務的能力。專業英語模塊:課程的核心內容是側重于專業知識的了解和專業技術的加強。高職學生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有斷層現象,英語水平在第一、第二學年達到頂峰,在第三學年的時候由于不再開設英語課程,英語學習呈現逐步下降趨勢,同時也加大了高年級學生繼續考大學英語四、六級的難度,因此,應增加選修模塊。選修模塊:根據學生的不同需要開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提高學習興趣,增強跨文化交際意識和終身學習能力。職業化公共英語課程設置如表2所示。高職人才培養以就業為導向,強調實用性和職業性,不同專業對學生的英語能力要求有所不同。因此,高職公共英語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與專業特點,選擇與學生專業方向相關的教學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語言技能訓練。如對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應采用場景模擬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聽說能力訓練。
課堂組織形式多樣化 課堂教學是決定教學成效的關鍵,有效的教學取決于合理的課堂組織。英語教學可實行大班授課與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的課堂組織形式,教師講解與學習材料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和語言難點問題,輔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內化語言知識,輸出與實踐語言。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到將時間和機會最大限度地給予學生。小組合作活動的形式主要有:對話表演、情景描述、小組討論與主題匯報等。小組合作形式的作用是鞏固大班授課所學的語言知識,以發展聽說為主,訓練聽、說、讀、寫各項英語應用能力。小組合作的課堂組織形式建立在小組學生合作的基礎上,需要組員調動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創新性與協調性才能將某個任務完成,學習過程可實現全體學生的充分參與,使學生能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這種在“做中學”的學習形式能優化高職公共英語大班教學效果。
教學手段現代化 隨著現代網絡的發展,網絡資源可以說是豐富多彩的,高職教材所涉及的主題在網絡上都可以找到,涉及文化、體育、飲食、保健、娛樂、購物、生活、環保等多方面知識,還可以搜索到許多學生感興趣的、當下的熱門話題。教師可在備課時多收集與主題相關的豐富教學的信息資源。比如,主題為Modern Communication(現代交流),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在課前準備資料,課上共同討論當下最流行的現代交流工具的用處與好處,相信我們的學生會喜歡討論微博、微信、智能手機、掌上電腦這類產品。公共英語課還應該與網絡多媒體教學形式相結合,教師可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設施,模擬職場環境。教師可以播放有具體情境設計的電影或視頻,如準備面試、上班第一天互換名片等英語短片,讓學生進行模擬表演。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連通學生與企業,建立教學與就業的直接聯系,創設真實自然的職場語言環境,實現外語教學的全方位、立體化,為學生獲取資料、學習實踐、順利就業開拓更廣闊的天地。畢竟真實的語言環境在學生增強英語交際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這兩個方面是傳統的課堂教學無法比擬的。此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英語自主學習,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知名的英語學習網站,如大耳朵英語網站、可可英語網站和旺旺英語網站等,還可以推薦一些值得一看的歐美電影給學生,或提供一些好聽的經典英語歌曲,讓學生感受英語的魅力,了解不同的文化,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英語水平和興趣愛好選擇學習材料,開展英語聽、說、讀、寫、譯專項訓練。
評價標準多元化 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滿足就業需要的高等技能應用型人才。因此,應建立多元化的課程評價體系,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考核力度,注重對學生語言知識運用能力的考核。在成績評價上,可采用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手段,兩者各占50%。同時兼顧英語基礎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在過程性考核中,學習態度占10%、課堂觀察占10%、考勤作業占10%、團隊成果占20%,以此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小組合作活動。終結性考核有聽、說考核,也有讀、寫、譯考核,各占25%。在聽、說考核中,學生可自選朗讀、對話、表演、口譯中的一種形式準備考核,讀、寫、譯的考核形式為學生參加統一的卷面考試。多層次、多元化的評價體系,能讓學生的英語水平和職業能力都獲得相應的提高,滿足其就業需要。多元化評價體系表如表3所示。
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成功的教學理念與辦學經驗值得我們深思、學習與借鑒。我們應立足于我國國情,結合院校自身、區域經濟和生源質量等客觀條件對其進行吸納并加以創新,探索公共英語課程發展之路,滿足大環境下的高職教育改革需要。
參考文獻:
[1]黃振山.有關我國高職教育課程改革若干問題的思考[J].科技創新導報,2009(21).
[2]侯肖霞.新加坡“教學工廠”理念下的“雙軌系統”教學模式[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6).
[3]李思陽.探索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改革[J].教育與職業,2009(12).
(責任編輯:王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