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翠芳
摘 要: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而美術教育對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最具成效,這就要求美術教育者運用各種手段去啟發學生想象,發展其創造力。
關鍵詞:幼兒;情境;創造力
如何創設一個寬松、和諧、民主自由的情境氛圍,讓幼兒充滿想象地創造性地作畫呢?在日常教學中,我是這樣創設情境促進幼兒創造發展的。
一、以游戲創設情境
“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生動活潑的游戲既能吸引幼兒自覺參與,又能為幼兒提供展現自我的機會。在繪畫《青蛙》過程中,教師扮演青蛙媽媽,幼兒扮演小青蛙,師生創設出游水、跳高、高唱等游戲情節共同表演,豐富的游戲內容幫助幼兒打開創造之窗,他們創作出了一幅幅風格迥異的畫面;青蛙參加奧運會跳高比賽,小青蛙組成合唱隊,青蛙媽媽找寶寶……整個繪畫過程幼兒顯得胸有成竹、思維活躍,創想內容豐富、各具特色。游戲刺激了幼兒創作的欲望,他們在整個活動中思維活躍,教學效果極佳。
二、以音樂創設情境
康定斯基曾將繪畫與音樂作了這樣的描述:“色彩好比琴鍵,眼睛好比音槌,心靈仿佛是繃滿弦的鋼琴,使人的精神產生各種波瀾和反響!”音樂中優美的旋律、輕快的節奏都會觸動幼兒幼小的心靈,隨之會產生相應的不同情緒反應。如,《夏天的雷雨》音樂,幼兒聽后根據音樂與自身認識經驗相結合,創作出一幅幅雨天情景,有的幼兒畫了黑黑的云、豆大的雨點,與螞蟻躲藏的畫面,有的幼兒畫出與同伴共傘避雨的團結友愛場面……音樂情境的創設,促使兒童的感官直覺發展到比較精細、敏銳的程度,他們一聽到音樂就會感受到美術造型色彩等,大腦中就會顯現內容豐富的畫面,有力開拓了繪畫內容的創想。
三、以角色創設情境
幼兒喜歡扮演各種角色,那么讓他們在學習中體驗不同的生活角色,會對活躍氣氛、提高學的興趣特別有效。在教學《漂亮的花手絹》中,請幼兒做小小設計師,比比誰做的花手絹漂亮、手絹設計好后,展開“手絹店”活動,請幼兒分別扮演“買家”“賣家”,推銷自己的手絹,說出自己的手絹好在什么地方。這樣,幼兒不但提高了適應生活角色的能力,還對自己的作品有了更深的認識。
四、以多媒體創設情境
由于幼兒知識經驗少,知識面不夠廣。因此,引進現代教學媒體必不可少,它可幫助我們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授《我為災區獻愛心》繪畫活動時,我利用課件讓幼兒了解5·12汶川地震的種種受災場面,引起幼兒情感共鳴后,引導幼兒說出如何幫助災區人民。于是,幼兒創作出許多愛心畫面:為災區送食物,為災區蓋房子,為災區捐零花錢……多媒體的應用,為美術教學注入了活力,豐富了幼兒知識,激發了幼兒的創作欲望。
五、以多感官參與創設情境
創造性繪畫內容就是各種知識和經驗的重新組合,知識貧乏的幼兒在繪畫中很難進行新穎的創造性活動,在教學中應多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興趣,調動幼兒各種感官參與,給幼兒自由創作、自由表達、自由探索事物的機會,幼兒繪畫教學重要的不是規定“應如何去畫”,而是教會兒童怎樣自己畫,幼兒每天都在看周圍的世界,如果不加以指點,他可能視而不見,并不注意物象的形體、色彩等變化,而對幼兒及時加以提醒,引導他注意觀察物象,那么他們在繪畫造型能力上便會提高。所以,通過感官豐富幼兒的知識,是發展幼兒繪畫才能的有效方法。
六、以材料變化創設情境
求異、好奇是兒童的一個重要特點,一成不變的繪畫材料很容易使幼兒感到枯燥乏味,從而沒有了作畫的熱情。在教學中,我有目的地指導幼兒嘗試使用不同的繪畫材料(如油畫棒、彩色筆、水粉顏料、色卡紙等)去表現不同的事物。幼兒對新材料很容易產生興趣,不同的繪畫材料表現出來的特殊效果又讓他們驚嘆不已,在這種情況下要求幼兒創作,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就會在新材料的刺激下如泉水涌出。
情境創設激發了幼兒探索愿望,點燃了他們的創造力。為此,我們應把情境創設貫穿教學始終,幫助幼兒在不知不覺中解決難點和重點。同時,教師要善于用言語啟發幼兒想象,幫助他們理順思路,調動學生的直覺感覺能力,激發想象,并為幼兒舉辦畫廊、美術角等,全方位、多角度地為幼兒營造一個富有藝術情趣的客觀環境,為發展學生的創造空間提供良好條件。情境創設有利于幼兒主動參與美術活動,全方位帶動學生想象力的發展,促其創造力不斷提高。
(作者單位 河南省林州市第二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