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敬有
摘 要:教育最可怕的事情就是教育理論前衛,而實踐卻與之背道而馳。
關鍵詞:兒童觀;教育;責任心
我們常聽校長們在講話中談“以人為本”,可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常看到孩子們在做著不情愿的事。比如,去年的“六一”兒童節,有的學校著重排演供領導檢閱的方陣,有的學校注重文藝表演,看著整齊劃一的隊伍,看著機械重復的動作,我深深地感到“以人為本”在學校里就是一句口號。
坐在電腦前,我上網詳細地對“六一國際兒童節”進行檢索,發現了以下信息:
1.“六一兒童節”源于紀念二戰時德國法西斯在芬蘭殺害了一批兒童。顯然,這個節日的設立是為了保護兒童免受傷害,與“設立節日是為了慶祝”大相徑庭。
2.為了保護兒童,后來又簽署一個《聯合國兒童權益公約》,這個公約最基本的要求是以兒童利益的最大化為首要考慮,“最大”一詞在公約里反復提及。也就是說,在保護兒童的基礎上,把兒童的利益提升到高于一切。
作為校長,我們辦學,根本觀念是兒童觀,心里一定要想著孩子,想著孩子的需求,一切都要為孩子的發展謀劃,而不能用成人的視角來看孩子。做教育如果不端正這個觀念,一定教育不好兒童,也一定辦不出好的學校。
“六一”,我們不能僅僅happy,還需要靜靜地想一想我們自己的兒童觀。
兒童是值得尊重的,兒童不是縮小的成人,不是成人的拷貝,是獨立的有著強大生命力與智慧的不成熟體,犯錯誤是兒童的權利;兒童是值得敬畏的,因為他代表著明天,代表著未來,代表著希望。一個校長、一位老師,如果有了兒童觀,就會真正蹲下身子,認真傾聽孩子的聲音,就不會出現體罰和變相體罰孩子的現象,就會時刻想著孩子的需求。
胡適說:“看一個國家的文明,第一看怎么對待孩子,第二看如何對待女人,第三看如何利用閑暇時間。”小原國芳說:“按照成人的方式來約束兒童,是對兒童最大的犯罪,是對人性的最大犯罪。”
把兒童放在什么位置,是一個國家的文化,芬蘭在為每一個來這個國家準備的旅游手冊上寫著:為兒童和童心未泯的人而準備!當政府提出要減少國民稅收時,人民根本不同意,原因是擔心對教育的投資受到影響,對兒童的發展受到影響。或許,相比之下,我們的路更遠、更長。
這就是兒童觀!
我們在辦學過程中,時時刻刻地想著孩子,想著他們的發展,想著他們全方位的發展,才是最重要問題。希望所有的校長能真正蹲下身子,問一問孩子在想什么,孩子需要做什么,更要傾聽孩子的聲音,這不是幼稚,這更不是天真,這是真正的在辦學,在辦孩子需要的學校。
尊重兒童的視角、感同兒童的內在、敬畏兒童的未來、用兒童觀來修正學校是每一個有責任心的校長努力所向!
(作者單位 吉林省長春市寬城區第三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