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旭晨
摘 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以創新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走進創新殿堂,以融洽的師生關系為學生的創新提供良好的環境,并且巧思妙問,發散學生思維,令其擴展學習,積累創新素材。
關鍵詞:初中數學;創新精神;開拓思維
如今的新課程對課程教學過程提出了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開拓學生思維的要求,那么,作為學習其他課程的重要基礎之一的初中數學自然是要首當其沖的,因為它承擔著有如打好地基一般的重要責任?;仡檪鹘y的初中數學教學模式,不難發現,它總是圍繞著定理、公式等打轉,而學生往往只是死記硬背,這并不能令學生切實地掌握知識,甚至也可以說是不重視學生對知識的融會貫通和創新應用,從而制約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在現代課程標準指導下,毫無疑問,初中數學教師需要克服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進而推陳出新。創新、調整教學理念和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尤其重視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
一、以創新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走進創新殿堂
創新絕不是空想,自然不能只停留在口號階段,應當付諸實踐。教師一直都是學生的方向標,那么創新也理當由教師做起。不禁要問一句,教師應如何做呢?首先,樹立創新意識這是無可例外的,體現在工作中,就是努力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還有學會換位思考。其次,在教學方法上也要有所創新,辯證地對待傳統方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以適應新時代新社會新學生的需要。以上兩點中,創新的教學方法對學生有著引導作用,能讓學生最直接地感受到創新所帶來的變化及其魅力所在,切實體會到創新的方法和策略等。下面重點來談談創新的教學方法吧。
新課程的要求之一是當下的初中數學教學應加強引領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而不是像過去那樣簡單的一問一答便揭曉問題答案。比如,在學習幾何圖形時,可以拋出這樣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圖形存在的意義是什么?在實際生活中是如何運用的?又是根據什么特性、原理?我們還能進行怎樣的創新使用?在實踐中筆者得到了學生的這樣一些回答:當凳子會搖了的時候,斜釘一根木條使其構成三角形就穩了,是運用了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知識;收拉門是運用了平行四邊形可以產生形變的原理;各個圖形組合可以用作符號表情……在探究中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開拓了學生的思維,既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又促進了學生創新意識的萌發,并使學生聯系起實際生活運用,使之認識到數學并不是與生活脫軌的,相反,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師這樣的創新教法之下,學生的思維活躍了,眼界開闊了,也就激活了創新的可能。
二、以融洽的師生關系為學生創新提供良好的環境
根據心理學研究可知,只有在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中才能形成創新的思維。而研究也發現,當一個人處于消極的心理狀態,諸如緊張、恐懼等時,思維運行是會變得遲滯的,甚至是錯亂的。而只有在主體感到輕松自由暢快時,思維才能如常運行。數學思維無疑是一種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并且十分嚴密的思維,但若是沒有閑適自在的思維環境,主體的思維就難以達到縝密的程度。由此可知,若想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就必須得給他們的思想營造一個自由的國度。而從這一層面上講,影響學生最深的就是師生關系。劍拔弩張的消極的師生關系會使得學生或畏懼擔憂,或離經叛道,思維不僅會受阻,還有可能會走偏,卻不可能是打開思路酣暢運行的。所以只有友愛融洽的積極的師生關系才有可能使得學生如梭般穿行于思想,從而實現思維的創新。
三、巧思妙問,發散思維
問題可以說是思維的起點,那么問題的方向、性質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思維。顯然無意義的問題對思維不會有絲毫幫助,純粹是浪費時間而已,只有有價值的問題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聯想,發散他們的思維,從而實現創新。
在課堂上,教師不僅要向學生提問,更要問得巧妙,問得有價值。傳統教學下的問法常常是諸如“是不是、對不對、有沒有”,這種問法太過簡單,答案也已含在問句中,因而這類問題并沒有太大的意義,仿佛就像是在問“你有沒有吃飯”一般的簡單粗糙,它并不能激發思維,使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要稱得上是一個好問題,至少是能引發學生思考,并在費點心思后才能摸索出答案的。例如,在學習拋物線時,可以這樣提問:看到拋物線,你們能聯系到生活中的哪些事物?學生會開始回想生活中的情景,不難想起大多數球類的運動軌跡都有拋物線的痕跡,甚至有學生說半個雞蛋都有拋物線的形狀,這些都使得學生加深了對拋物線的印象和理解,也激發了學生要將拋物線這一數學知識結合到球類運動等實際生活中去的興趣與熱情??梢?,巧妙的問題不僅能激發學生的聯想,促進創新,還能促進學生對生活、對實踐的探究。
四、擴展學習,積累創新素材
所謂創新,是只有在學習模仿的基礎之上才能實現的,因而要先積累創新所需的素材,然后才能創造出新的東西。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的一個道理是,量變是質變的基礎和前提,任何事物都是由量變到質變的,絕不是一步登天的。若說我們平時學習的知識是量的積累的話,那么我們所說的創新則是質變。而要想實現創新這一質變,平日的知識積累是必不可少的,這些知識可稱為創新素材,也是創新得以實現的基礎。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新課程改革趨勢潮流中,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模式中刻板的教學方式必然要被拋棄,取而代之的是因時因地因人而制宜的教學策略與方法。教師應努力創新教學方法,從而激發學生的聯想,開拓學生的思維,引領學生創新,同時也要為學生營造寬松自由的思維環境,巧思妙問,開闊眼界,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姚曉蕊,伏奮強.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初探[J].考試:教研,2010(10).
(作者單位 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三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