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光亮
摘 要:“生活即教育”,社會就是一個大課堂。教育資源無處不在。針對社會生活中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或與學生關系密切的時事,創設主題班會、辯論會、家長講堂的活動形式,在與學生討論、分析、感悟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看清事實,明辨是非,積極引領,提升道德素質。
關鍵詞:活動;道德;素質
“道德教育的實驗證明,道德教育的實效,是在體驗中發生的,只有誘發和喚醒體驗者的道德體驗教育,才能對其生存實踐和生命健康成長發揮實際的促進作用,它也才是有效的,因而也是有真正價值的道德教育,也才能成為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的存在。”當前由于多種原因,我們給予學生參與、體驗的機會過少,雖然也有一些集體性教育或活動,但大多是被動參與的,很難喚醒學生豐富的道德情感體驗并產生正確的道德行為。因此,在方法上要大膽創新,積極構建“主體參與——自我體驗型”的德育模式,讓學生在參與、體驗中實施自我教育,形成正確的道德素質。因為,只有能夠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案例一:在世界杯足球賽期間,針對球迷學生很多,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看球賽,悟成長》。選取當時師生交流的片段如下:“從一個球員的生命來看,其生命不僅僅屬于自己的、球隊的,還屬于國家的,其實我們也是一樣,所以,不管遇到何種挫折,一定要珍愛生命,千萬不要輕生,只有活著,才有解決問題的可能;從一個球隊各隊員的分工來看,社會需要多樣化的人才,所以,要從小樹立成才的自信心,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做最好的人;從球星對球隊的貢獻可以知道,國家的發展需要有創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所以,要志存高遠、放飛夢想;從球員的配合來看,人要學會社會競爭,更要學會團結協作;從球員的體能和球隊的戰術來看,我們必須讓自己的智力和體力得以充分的發展才是全面的發展。”
案例二:在去年六月份,出現了一些校園慘案。我結合學校的安全工作,創設了這樣一個主題班會——《珍愛生命 健全人格》,選取當時師生交流的片段如下:“那罪犯高高舉起的到底是什么?不是刀斧,而是罪惡,是人性的潰敗。我們又能做些什么?經過學生的思考討論,達成共識:作為青少年學生首先掌握安全知識,學會用正確的方法、正規的渠道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其次,就是要全面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質,做一個正直、善良、敢于和惡勢力作斗爭的人;堅決不做危害社會、危害國家損害他人利益的事;最好也能教育影響你周圍的人向真、向善、向美……”
案例三:由于我帶同一個班已接近四年,師生彼此非常熟悉,總感覺自身資源有限,所以,創設了《家長講堂》這個活動,方法是選取有專業特長、政治素質非常高的家長在周一班會課到教室講話5~10分鐘——內容很簡單:說說對孩子的期望和建議,說說自己的工作。孩子說說對父母的建議,對老師的建議。第一次請的是黃莊鎮中心幼兒園的園長,活動前學生自發收拾教室,不停地整理課桌的細微處,教室里安安靜靜的,我竊喜;活動中學生好奇的眼神,如醉如癡的神態讓我深感欣慰。活動后,“學生把班級真的當成了自己的家”好好地表現著,期待自己家長的到來。教育效果不言而喻。
此外,校園文化對于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形成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校園文化對于道德素質的形成,往往比課堂教學有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因此,營造良好的氛圍,開展多種有益于學生身心發展的學術的、文娛的、體育的活動,使學生受到良好的校園文化的熏陶,從而培養他們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
(作者單位 山東省萊蕪市鋼城區汶源街道中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