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鑒嵐
摘 要:其實所有習慣的養成一定程度上取決于起初的教育方式,但這種方式因為過于細小常常被我們忽略。因此,做好起初教育這個細微的環節,就決定了日后優良的課堂紀律。
關鍵詞:信息技術;細節;教育
信息技術是一門工具性學科,具有很強的操作實踐性,所以我們比較容易拿操作的結果來衡量教學的成敗,看學生是否都會操作、能應用了,或多或少忽略了學生在使用信息技術過程中操作以外的一些問題。所以,只有我們一起來關注每一個教育細節,才可能讓我們信息技術課堂變得更完美。那么,如何注意信息技術課堂管理中的細節問題,真正提高信息技術學科課堂教學的品質呢?
一、無規矩,不成方圓,細節教育注重營造嚴謹而有序的教學氛圍
信息技術課堂的形式是多樣和復雜的,因此我們對課堂紀律的評判和反應要格外審慎。所以在學生第一次進入機房上課時,組織一次與學生共同制訂計算機房的課堂管理制度的機會,明確獎懲機制,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權,同時引導學生心甘情愿地遵守民主制訂出來的規則,是切實又必要的。
不要用陳舊的眼光看待信息技術課堂,我們需改變兩種認識。其一,安靜不代表有氛圍。學生不是批量生產的機器,每個操作步驟的實施學生都需要動腦、動手,需加入自己的思考與討論,若只是按部就班進行操作,那么安靜并不能給學生制造出很好的學習氛圍。其二,活躍不代表松散。不同于其他學科,信息技術的課堂更需要學生相互間探討與交流,有組織有紀律的活躍是必不可少的。
二、問中見真知,細節教育應提高課堂提問技巧
課堂提問是激發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幫助學生打開思路,加深理解,但必須善于提問。老師提問要有啟發性,切中關鍵處,問在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或容易忽略之處。沒有問題的課堂怎么說也不會是理想的課堂。但不難發現,在信息技術課堂提問中存在以下幾點問題,其一,不能直呼學生姓名,而采用計算機編號代替學生姓名。其二,所提的問題不能很好地引起學生思考。其三,學生提問過多,助長了懶于思考的習性。因此需加強提問技巧,精于提問,避免重復問題。
三、巧思妙構,細節教育注重課堂任務的設置
信息技術這門課有其特殊性,比起其他科目,它更適合采用任務驅動、學生探究的方式來教學。現今信息技術課大致普遍采用此種教學方式。信息技術課堂中的“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的自主活動為基礎,教師的引導、啟發為輔,在學生完成一系列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用計算機處理信息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任務質量的高低也是決定學生參與熱情的高低和取得教學效果好壞的重要方面。
1.任務要有層次性
任務的難易程度需掌握得當,要有一定的層次之分,任務要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參與,體驗成功,既要保證學困生能掌握新的知識點,又要給有能力的學生最大的發展空間。因此,任務驅動教學的基本任務就是要找到適合不同水平學生的任務,或者創設不同水平層次的活動,力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有效的發展。
2.任務要有趣味性
任務要盡量具有趣味性、神秘感或具有一定的懸念。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缺乏趣味性,學起來枯燥,教起來干癟,對這些內容就要求教師給出的任務必須風趣幽默,或有意識地創設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一種探求問題奧妙所在的神秘感。
四、嚴守不如巧疏,細節教育應以學生興趣為前提
思考1:電子教室控機操作帶來了什么?
在機房學生使用的電腦上都裝上了電子教室軟件,這在一定程度上利于課堂教學操作的演示,但控機操作會頻繁打斷學生的創作思路,學生的積極性也便隨之下降了。
思考2:斷網真能斷出效率?
沒有網絡的課堂,學生是否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呢?試行后的答案是否定的。網絡的利弊,只要懂得把握尺度,合理運用,將會創造出許多奇跡。
1.思想教育,以疏為主,以堵為輔
反面典型教育學生,能讓學生深刻認識到沉迷游戲的嚴重后果。通過談心疏導學生,讓他們的游戲情結淡化。通過監控技術對機房進行管理,減少學生安裝、運行游戲的機會。
2.順勢調整,正確引導
根據教學實際需要,教師主動給學生一些玩游戲的機會,在競技中收獲。如練習鼠標的小游戲、打字游戲等。引導學生區分游戲的優劣,正確地選擇有益的游戲。
3.深層激發,提倡創造
信息技術課上,讓學生體驗“制作游戲”比“玩游戲”更有意義,更有挑戰性,更能體現自我價值。這樣在把學生玩游戲的注意力轉移的同時,加大了技術的學習與運用,如引導學生運用flash工具制作小動畫。
五、教學應貫穿始終,細節教育注重結尾的藝術
一個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很多教師注重對課堂導入環節的設置,而經常有人忽略課堂小結部分,或只是進行匆匆小結,實在乏味。因為教師需提高對結束階段的認識,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對本節課進行總結、升華的同時,激發學生對相關內容或問題產生繼續學習的欲望,并使學生在課后主動搜集信息、解決問題。組織教學貫穿課堂的始終,而不僅僅是某一環節,一節成功的教學課堂應當有著令人回味無窮的效果,所謂“課近尾聲師不怠,鈴聲雖響意猶存”。
作為一個信息技術教師,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細節是科學,需要我們去研究。同時也要培養學生從身邊的細節做起的意識。信息技術教育絕不僅僅是傳授一些技能方面的知識,更應該多引導教育他們如何有效、合理地使用技術,培養良好的使用習慣和意識,而這些可能更多地需要被教育過程中這些“細節”所感染,在不經意間形成。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的教學設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黎加厚.教育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設計.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2(10).
[3]祝智庭.新編信息技術教學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09-01.
[4]鄭金洲.課堂教學的50個細節.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02-01.
(作者單位 浙江省紹興市元培中學)endprint